12.02 互聯互通“提速”閩贛拓合作新局

中新社福州12月2日電 (記者 龍敏)2日10時,一孔長24米的預應力混凝土T梁精準落在興(國)泉(州)鐵路永漿跨鷹廈鐵路特大橋橋墩上,標誌著興泉鐵路福建段進入線上架樑施工階段。繼向(塘)莆(田)鐵路、合(肥)福(州)鐵路、贛(州)瑞(金)龍(巖)鐵路後,興泉鐵路成為連接福建與江西的又一條通路。

興泉鐵路是由江西省興國縣至福建省泉州市的國家一級鐵路。由京九線興國站引出,經江西省贛州市興國、于都、寧都、石城,福建省三明市寧化、清流、明溪、三明、永安、大田,再經德化、永春、安溪、南安等市縣,終至泉州市,正線全長495.867公里。

互聯互通“提速”是閩贛交流合作持續深入的一個縮影。今年7月,閩贛兩省在福州召開座談會,江西省委書記劉奇指出,兩省源遠流長,是情誼深厚的好鄰居,是優勢互補的好夥伴。

事實上,港口是閩贛兩省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最大切入點。目前,福建省與江西省簽署港口經濟合作和海鐵聯運框架協議,約定在加快構建海鐵聯運物流體系、合力爭取國家交通主管部門和鐵路政策支持等四個方面加強合作。

然而,長期以來,擁有眾多天然良港的福建省,多年來臨港產業引而難發,原因就是缺少疏港鐵路,貨物流不動,腹地打不開。而江西等中西部省份則長期缺港口資源,貨物面臨“進不來、出不去”的窘境。

近年來,閩贛兩省互聯互通不斷“提速”。除了向莆鐵路、合福鐵路、贛瑞龍鐵路等相繼投運,福建、江西兩省電力公司突破行政區劃“楚河漢界”,簽署《關於閩贛配電網互聯工程建設備忘錄》,就兩省配電網互聯工程建設達成共識。

正是由於向莆鐵路,莆田羅嶼港正成為東南沿海最大鐵礦石港口,今年鐵路總髮運量已突破100萬噸。福建省羅嶼港口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羅嶼港口不斷加強港口端服務和保障,深化向莆鐵路沿線新餘鋼鐵、萍鄉萍安鋼、南昌方大特鋼等江西省鋼鐵企業合作關係。

互聯互通“提速”將成閩贛經濟發展“新引擎”。福建農林大學區域經濟研究專家戴永務認為,互聯互通“提速”將促進兩省由聯動發展進入融合發展,經濟格局日臻完善,要素分配更趨合理,產業形態邁向高端。

閩贛兩省高層也頻頻發聲推動閩贛合作。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希望閩贛兩省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同傳承好紅色基因,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對接、生態文明建設互鑑、旅遊文化協作等方面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劉奇則認為,在新一輪國家區域發展大格局中,加強重大戰略協同、重大通道合作、產業協作發展,共同拓展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臺灣、香港地區貿易,攜手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著力推進贛閩經濟協作區建設,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紐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互鑑互學,推動雙方交流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發展。

多位經濟專家還認為,閩贛互聯互通將促進臺灣經東南沿海與內陸省份的互動協作;讓福建貨運進入高速鐵路時代,大通道實現港口資源共享,促進了福建與中西部省份的合作,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