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浙商银行:区块链虚衔背后的业绩隐忧

银行区块链第一股是否名副其实,还有待观察。


刚IPO的浙商银行,表现却让投资者们有点心塞。遭遇2016年以来最大弃购、上市五秒破发,即便打出“区块链银行股第一股”的旗号,也难掩浙商背后的业绩隐忧。这显然也影响到了投资者们申购邮储的热情,截至昨日晚间,网上申购户数不足千万,与此前上市的浙商银行、渝农商行、西安银行等相比,邮储申购户数基本“垫底”。


破发尴尬背后的业绩隐忧


发行当天,浙商银行IPO价格为4.94元,当日竞价阶段仅上涨1分钱,随后便快速走低至发行价下方,最低触及4.88元。截至当日收盘,浙商银行报收4.97元,比发行价4.94元仅高出3分钱。


截至11月28日收盘,浙商银行最新报价4.75元,较发行价已跌去3.85%。


今天收盘,浙商银行报4.7元,较4.94发行价已经跌去4.86%。


事实上,浙商银行上市破发早有征兆。11月19日晚间,浙商银行的发行结果出炉,显示网上网下投资者弃购数量达到1342万股,累计弃购资金6628.23万元。


有私募人士认为,市场看空浙商银行的一个原因是其AH股溢价率较高,在A股买并不划算。Wind数据显示,即使以28日收盘价计算,浙商银行 A 股相对 H 股的溢价率为21.09%。同期,招商银行、光大银行AH股溢价率分别为6.97%、13.35%。


更为致命的是,浙商银行前十大贷款客户集中,爆雷风险不言而喻。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前十大单一借款人合计借出金额是313.41亿元,合计占浙商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比为3.36%,占浙商银行资本净额21.40%。


当前,浙商银行第一大单一借款人为铁牛集团,截至二季度末借款金额为38.60亿元,占浙商银行资本净额比例为2.64%。要知道,铁牛集团正正是A股上市公司众泰汽车的控股股东,后者全资子公司因拖欠巨额贷款及货款,连累比克动力、容百科技等5家上市公司卷入连环雷中。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10月,铁牛集团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已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截至11月7日,铁牛集团因合同纠纷,所持众泰汽车38.78%股权全部被司法冻结。


此外,浙商银行第二大单一借款人——杭州民泽科技处境也不容乐观。企查查数据显示,杭州民泽科技控股股东为盾安控股集团。2018年5月,盾安控股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当年9月,由浙商银行杭州分行等10家银行与杭州民泽科技签署流动资金银团贷款合同,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150亿元,贷款期限三年。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浙商银行向杭州民泽科技发放贷款38.52亿元。


截至2019年6月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7%,2018年末这一数字为1.20%。


浙商银行在招股书中也坦诚,若最大十家单一贷款客户的贷款质量恶化,可能使不良贷款大幅增加,从而对本行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银行区块链第一股是虚衔?


目前,浙商银行正大力切入“区块链”业务。


招股书显示,其借助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开发了应收款链平台,专门用于办理企业应收款的签发、承兑、保兑、支付、转让、质押、兑付等业务的企银合作平台。浙商银行表示,通过该平台可以帮助企业盘活流动资产,减少应付款、激活应收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19年6月30日,本行落地应收款链平台1848个,区块链应收款链保兑余额 722.70 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仓单通平台、个人理财转让平台、同有益平台等5个区块链服务平台获得了国家网信办发布的首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但具体到应用上,由于区块链技术标准并不统一,业务效率也还有待提高,目前也多停留在研发及部分应用的阶段,未来能为各家银行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依然要打上问号。


同样的,从现阶段看,区块链概念对浙商银行的业绩并未有太多帮助,从报表上看也没有体现区块链技术相关的营收,而传统的利息收入依然是营业收入中的重头戏。


另外,从全国企业区块链专利申请量排行榜的情况来看,互联网巨头BATJ均入围前十,位列第四的腾讯已授权相关专利都有98个(截至2019年4月30日)。从2019上半年公开的全球区块链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进行统计排名,入榜前100名企业主要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占比67%,美国占比16%。其中阿里巴巴以322件专利位列第一,中国平安以274件专利排名第二,Nchain以241件专利排名第三。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两家商业银行上榜——微众银行以25项专利位列29,工商银行以9项专利位列93。


因而,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世界范围的专利数量看,浙商银行并不在前列。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壹账通,也正走在争夺金融类区块链第一股的路上,谁更名副其实,答案很快就会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