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劳动节,他们可以休息了么

劳动权是一个神奇的权利,因为她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劳动节这个国际性的大节日是咋回事儿呢?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816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并公众放假。

概括地讲就是工人朋友们被剥削急眼了,然后反抗争取各种权利,当然包括休息权,为了纪念并提醒大家,所以有了这个节日。

劳动节可是工人蜀黍拼死拼活争取来的, 放假才是对劳动节最大的尊重啊。

在这个万众休息的日子,我们来关注一类人——老年劳工。

他们的年龄基本在50岁以上,超过60岁也属正常。老年工的工资基本在1000至2000之间;每月休息时间一般4天;有的工种需要上夜班。老年工活跃的这些岗位,大多属于“低技术、服务性、边缘性和可替代”的工作。对资本和城市运营者而言,太高的投入和管理成本都是应当尽力避免的。那些无技术、就近居住且有一定经济压力的老年人,成为理想的劳动力来源。

老年工的流动性很强,但市场行情基本一致,无论工作如何转换,都是相似的待遇,在经济压力之下,他们并无太多选择。这些工作大多是由劳务外包公司承揽,由上而下层层分包。我们城市的运转,那些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的工作,何时开始依赖于老年工人的劳动才能运转的?其中的一些老年工,应该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没有按照那些设想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后回老家养老”,他们为何在生命之黄昏,还要将自身投入到冷酷的市场中,耗尽最后的一点劳动力?

前段时间,延迟退休政策的相关讨论吸引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政策的执行只是时间问题。可以想象,“步入老年、仍要工作”将成为明日世界的常态。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退休年龄的延迟,还有与之配套的保护政策。

节假期的设置既是一种休息日和消费节,也是一种仪式和符号,提醒人们关注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而老年工,作为一种边缘劳动者群体,理应在这种仪式光辉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