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刘强东涉嫌性侵,网友:有这必要吗?这部电影或许有答案

眼镜男砍杀纹身大哥之后,又一则丑闻刷爆了朋友圈——京东老板刘强东涉嫌性侵,已经处在释放等待控告的阶段。

当然,京东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不实新闻”提出了严正批评和抗议。吃瓜群众已经搬好了板凳等着看大戏。无论其背后是华尔街资本的博弈还是政府隔山打牛的阴谋,抑或真的像是玩思聪说的那样“钱没谈拢”,都不要紧。

要紧的是,丑闻发酵期间种种扑朔迷离的线索、说辞,当不得真也不得不当真结论、分析、洗白、抹黑甚至是黑历史,才是最精彩的大戏。对吃瓜群众来说,看热闹、看笑话、看丑闻才是最重要的——无论这丑闻是京东的、是投资人的,还是某某某的,都无所谓。

这起事件——尚且不称其为“案件”,假若站在摧毁人与人信任的立场上,很容易令人想起1993年的《桃色交易》。

在这部电影中,年轻的黛米·摩尔扮演了一个美艳动人的人妻,虽然她和自己的丈夫非常相爱,但在穷困的现实面前,还是难以支撑。而就在此时,转机出现了,一个曾经的帅哥、现在的亿万富豪决定出手相助,代价是黛米必须陪他一晚上。

于是,一个选择的难题摆在了年轻的夫妇面前,选择将妻子拱手送人一个晚上,可以得到金钱,但却失去了婚姻的基础——信任;假若拒绝富豪的邀约,那么生活还是一成不变,依旧受制于贫困。

年轻的夫妻经过再三考虑,还是答应了富翁的要求。在约会当晚,黛米沐浴焚香,将自己梳洗一新。富豪的豪车停在了门口,将一个尤物接上了车。虽然丈夫随后开始后悔,并发了疯一样地在城市的夜晚里四处寻觅妻子的去处,但一无所获。

这个时候,我们对人物的道德评价出现了转折。在最开始,提出要将妻子送人的是丈夫,旋即后悔的也是丈夫。其实在做出决定的那一刹那,妻子已经明白,在丈夫的眼中,她不过是一个可以为了钱而转手的“物件”——两人之间的信任,此刻已经出现了裂痕。

一夜春宵之后,娇妻依旧是光彩照人地回到了家,一点不像遭受到“不可描述”事件的侵袭。看到这样光鲜亮丽的妻子,丈夫突然产生了极度的极度和怀疑心理。他觉得妻子“背叛”了他和他们之间的婚姻,出卖了肉体。

在没有利益的前提下谈忠诚,在不看诱惑的时候批评背叛,都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给人们的“成长教育”是:一切都是可以明码标价的,一切都是可以购买的。纵使有人认为金钱固然买不到爱情,但爱情却可以因为金钱而卖掉。

随后故事的发展急转直下,得到了巨额金钱的夫妻并没有过上理想的生活,而是陷入了无端的猜忌、怀疑、嫉妒之中。丈夫不知道妻子和富翁做了什么,而妻子无论如何解释丈夫都不愿相信——人与人之间最后的那点信任,荡然无存。

这是这对新婚燕尔的夫妻彼此之间不够了解造成的么?

很显然不是,这对新人从学生时代就互生好感,可谓是青梅竹马的一对。他们能相互结合,也可谓是排除万难,甚至不顾家人的反对。按理来说,这么劳累的恋爱过程,应该情比金坚才是,但最后却因为一笔巨款而劳燕分飞。

很多人会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就不会受此诱惑,拱手送上自己的妻子。实际上,这是诱惑的筹码太低。一万块,你肯定不会动心,十万块、一百万,甚至是一千万呢?恐怕没有人敢说自己绝对不会。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是一种本能,可所谓的忠于爱情,却是后天习得的本领。想用本领战胜本能,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至此,影片告诉人们的是,爱情是脆弱的,经不起试探。在金钱诱惑的面前,任何价值和价值观都不值一提。

《桃色交易》里,真正的赢家是那个富翁,他用钱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大的输家是夫妻二人,因为这笔钱损失了自己的婚姻——当然,用婚姻来换取金钱是不是值得,这也是价值观的体现,起码在影片里,导演阿德里安·莱恩给出了颇具说教色彩,又很符合当时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判断——不值得。

最为吊诡的是,东哥其实并不缺娇妻,此前也不乏气质不凡、能力不俗的前妻。按理说,无论是御姐、还是嫩妹,这位商圈大佬都已经拥有,为什么他还是会卷入性侵风波呢?

就好像《桃色交易》里的富豪。在可以随便拿出100万美金“过夜费”的前提下,什么样的模特、美女,甚至是明星,都不在话下。可他为什么还要去“侮辱”一个屌丝,去染指人妻呢?

很简单,这其实就是人性中“冒险”与“侥幸”的一面。冒险的满足感,大大强于春宵的快感。而冒险后的“侥幸”则更是令人欲罢不能。因此,富豪去撩了人妻,东哥陷入丑闻。现实生活中,甚至连奥黛丽·赫本的丈夫,也会去嫖妓——中国人早就说过,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

对于东哥来说,他或许是中了圈套,或许是咎由自取。在更大的意义上,人们倾向于后者,毕竟一个男人如果真的洁身自爱,就不会落入美人计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