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搬出大山,住進縣城,找好工作!荔波縣“移民戶”走上脫貧路!

“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住上了新房子,有了新家,老人孩子醫療讀書條件都變好了。”

在荔波縣玉屏街道興旺社區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今年37歲的搬遷戶黃忠元指著自家住的房子臉上掛著笑容告訴記者,“我也在附近的工地靠著自己的手藝找到了穩定的工作,這日子過起來才是有滋有味。”

興旺社區一角

黃忠元是2018年7月從茂蘭鎮搬入興旺社區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的,以前在南寧務工的他,完全沒有精力顧及家庭。自從回到荔波縣,搬進安置點以後,現在的他不僅能陪在家人身邊,還能在附近的工地找到一份工作養家餬口。“雖然政府給我們安了這一個穩定的新家,但是我們不能總是靠政府,我們想要自食其力的脫貧致富。”

社區環境

姚賢軍是去年11月份從黎明關鄉搬遷到安置點的,通過社區牽線搭橋和自身努力,在附近的工地上承接一些施工項目,一年下來能掙不少錢。

這幾天,黃忠元還在與姚賢軍一起商量,成立一個建築施工隊,把小區裡的貧困戶都集中起來,大家一起謀發展,奔小康。說幹就幹,在姚賢軍和黃忠元的努力下,目前已組建一支建築施工隊,解決了十幾戶貧困戶就業問題。

社區環境

談起過去日子,姚賢軍感慨很多,

談起過去日子,姚賢軍感慨很多,“以前住的地方是深山區、石山區,路難走,人難住,生活條件相當差,從來沒有想到自己這輩子能像城裡人一樣居住在縣城裡,現在不僅交通方便,娃娃讀書不用走山路了。”談到現在的生活,姚賢軍還說起了一件剛發生不久的事情,就在記者採訪的頭一天晚上,姚賢軍的小孩子在家做作業,孩子貪玩,將鉛筆上的橡皮擦堵到了鼻子裡,無法取出,孩子呼吸困難,姚賢軍發現以後立馬送到縣醫院處理了,去醫院的路程騎摩托僅用了2分鐘。在姚賢軍看來,這要是換到以前,只能送到村裡衛生室,但村衛生室醫療條件有限,送到條件好的縣醫院至少1個多小時車程。“我們現在生活好了,都是政府給我們的,現在我致富了,我也想帶著搬進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的貧困戶一起致富,只要我們能承接更多的施工項目,我相信,社區的貧困戶脫貧致富是遲早的事情。”談到未來,姚賢軍充滿的信心和希望。

舉辦新春活動

在興旺社區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社區黨支部書記莫珍念與他們一起張羅著如何給安置小區的貧困戶做思想工作,“有技術的我們可以讓他們加入建築施工隊,有了固定收入,他們日子才能過的更好。沒技術的,我們會根據貧困戶的就業需求,聘請老師來進行‘菜單’式培訓,解決了404個就業崗位,不管怎麼說,我們就要讓他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莫珍念還告訴記者,為了加強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的管理,社區正在推行“社區樓棟組(網格)”管理模式,建立社區幹部負責網格,樓長負責樓棟的管理體系,讓移民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有序推進新時代文明示範社區建設,深入實施新市民計劃,推進社區黨建“十條措施”,通過加強組織建設,選優配強幹部,加強教育管理,強化優質服務,增強發展動力,積極探索實踐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抓黨建促善治工作新路,促進易地扶貧搬遷居民“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據瞭解,荔波縣玉屏街道興旺社區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於2018年11月份建成後,全縣各鄉(鎮、街道)、各民族建檔立卡貧困戶相聚到該幸福小區,彼此構成和諧鄰里。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愛支持,群眾不斷激發自身內生動力,共同做好移民搬遷後續保障工作。玉屏街道興旺社區目前規劃安置4168戶,15302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2566戶9091人,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搬遷37戶166人,縣城失地農民安置1565戶6045人。截止目前已經入住的1867戶8111人全部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END —

往期精彩回顧

荔波這個村,出了個厲害的“女當家”,爭當群眾“解鈴人”

愛心企業傾情相助甲良118貧困戶

【媒體看荔波】荔波:春茶飄香 茶農採茶忙

4月2日,荔波—桂林首航只要100元!

監製:融媒體中心 程興露

覺得不錯,點下面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