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概况

堆龙德庆区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辖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西部,区境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念青唐古拉山南麓,东邻拉萨市城关区、林周县,西部、北部接当雄县,南连贡嘎县、曲水县;区境地跨东经90°27′—91°01′,北纬29°26′—30°39′,属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堆龙德庆,藏语意为“上谷极乐之地”。平均海拔约45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拉萨河、堆龙河流经境内。太阳能、水能、地热资源丰富。古荣糌粑为堆龙德庆特产。

农牧业为堆龙德庆经济基础。进入21世纪,尤其是青藏铁路通车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成为堆龙德庆主导产业。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柳梧新区位于境内,与拉萨主城区对接。

堆龙德庆区辖2个镇、5个乡,面积2679平方千米,人口5万人。[1]旅游景点有楚布寺、桑木民俗自然村、邱桑温泉等。

2018年10月,国务院扶贫办批准堆龙德庆区脱贫摘帽。

堆龙德庆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 拉萨市西部,东邻拉萨市 城关区、 林周县,西部、北部接 当雄县,南连 贡嘎县、 曲水县。区境地跨东经90°27′—91°01′,北纬29°26′—30°39′,东西最大距离约8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约63千米,总面积2704.25平方千米,占拉萨市总面积的9.25%,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0.22%。 堆龙德庆县

地质条件

堆龙德庆区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中部。该区域在 石炭纪—早二叠世为古 特提斯活动 边缘海,晚二叠世为陆棚浅海盆底环境, 三叠纪末为楔形大洋, 侏罗纪为 火山岛弧,侏罗纪末期至早白垩纪早期为滨浅海、沼泽, 晚白垩世逐渐抬升为陆, 上新世随青藏高原而隆升。堆龙德庆境内的 构造单元以邱桑 断层为界,分为德庆乡断隆构造带和堆龙弧内盆地构造带两大部分。境内 地层属拉萨地层分区,出露有 石炭系、 二叠系、 三叠系、 侏罗系、 白垩系、 第三系和 第四系地层。境内 火山活动强烈且频繁, 岩浆岩分布面积较广,主要有 火山岩和 侵入岩。

地形地貌

堆龙德庆区地处 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南麓 拉萨河下游,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河谷宽阔。区境四周均为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西部属念青唐古拉复背斜褶皱山系,北部为墨竹工卡复向斜倒置山系,南部、东南部属岗底斯山东延部分布喀拉日居山脉,中部则为中切高山宽谷地貌。西北部高原山地占总面积的67%,东南部为拉萨河谷和堆龙河谷平坦开阔区,占总面积的33%。全境最高海拔5500米,最低海拔3640米,平均海拔约4500米,区政府驻地东嘎镇海拔3680米。

堆龙德庆区全境有高山地貌、河流地貌、风化地貌、重力地貌、冰川地貌和岩溶地貌6种地貌类型。境内高山地貌可分为4个区域,其中南北走向的有朗巴拉—昴义拉山地貌、萨多白日—那纳拉山地貌,东西走向的有卓玛日—依玛拉山地貌、扎嘎拉—获拉山地貌。

地貌分区位置特点

朗巴拉— 昴义拉山地貌古荣乡至德庆乡堆龙河中部,长约45千米山岭海拔5600米以上,有鱼脊状、深昴状脊峰及独立山峰,多浑圆缓坡状,向下为深切的沟谷冲蚀地貌;火山岩和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出露地表

萨多白日— 那纳拉山地貌古荣乡至德庆乡堆龙河东部,长约24千米海拔5100—5400米,岭脊呈条带状展布,地表基岩风化严重,山岭相对高度小,坡度较缓,山脊呈宽缓脊状,5000米以下为深切沟谷;紫红色砂岩、泥岩及火山岩出露地表

卓玛日— 依玛拉山地貌德庆乡门曲以北,长约40千米海拔4900—5693米,山脊呈锯齿状,山头多尖顶,山坡坡度25°—42°,有数座5400米以上的陡峻高峰;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岩石出露地表

扎嘎拉— 获拉山地貌古荣乡和乃琼镇南部,长约33千米西高东低,海拔4400—5600米,山脊呈条带状,山头呈圆状、梁昴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出露地表;4800米以上地表基岩风化严重

境内 河流地貌主要分布于拉萨河、堆龙河、楚布曲等河流谷地中,地表为堆积、冲积、洪积物层,河漫滩发育; 风化地貌主要分布于高山区,因物理和化学作用,地表受风化剥蚀,由于岩性和环境差异,不同区域风化形态各不相同; 重力地貌分布于堆龙河谷及其支流两侧,岩体下部被流水冲刷,上部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崩塌,形成砾石堆、滑坡体或泥石流; 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楚布曲源头沟谷及山脊部位,U形冰川槽谷中有冰坎或堤坎,冰川前缘有冰碛扇; 岩溶地貌主要分布于羊达乡东北部半山的灰岩溶发育区,地表有溶沟和溶柱,断裂裂隙处有体积0.5—50立方米的溶洞,洞内有石笋、石柱。

气候

堆龙德庆区属高原 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四季不甚分明;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于6—9月,干季多大风,湿季多夜雨;气候垂直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各不相同。

堆龙德庆区气候垂直分布特征表

海拔(米)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天)年均降水量(毫米)干燥度

3600—4200河谷和半干旱气候3.8—6.556—89228—4340.876—1.11

4200—4750山地半干旱半湿润气候0—3.86—54290—4400.65—1.35

4750—5200高山寒冷半干旱半湿润气候-3.3—0<6300—4600.61—1.08

>5200高山寒冷半湿润气候

根据地形地势的显著差异,堆龙德庆区全境总体分为两个气候区。西北部高原山地为高山寒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1月平均气温-10.6℃,7月平均气温16℃;年均 无霜期100天;年平均 降水量420毫米,其中90%集中于5月下旬至8月中旬,年均相对湿度59%;年均日照2839小时,年均 蒸发量1422毫米;最大风力12级,风向多为东南风。东南部河谷农耕区为高原温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太阳辐射强烈;年平均气温7.5℃,1月平均气温-3.0℃,7月平均气温16.1℃;年均无霜期226天;日平均日照13小时,年均降水量389.05毫米,多集中于夏末秋初,春末夏初多干旱;年均蒸发量2283.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44%。

水文

地表水

堆龙德庆区境内有拉萨河、堆龙河2条干流和60余条大小溪沟,属 印度洋外流水系,雨季主要靠雨水补给,枯水期由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 拉萨河为 雅鲁藏布江支流,在区境东部与城关区桑卡乡交界处入境,经岗德林一带,接受堆龙河汇入,折而向南出境,境内流程11千米,河床宽约250米,河水呈网状,河道中多滩洲,年平均水位高出河床3.58米,年平均 流量295.5立方米/秒, 年径流量93.83亿立方米, 含沙量0.125千克/立方米。堆龙河(堆龙曲、堆龙藏布)经 羊八井从西北部入境,流至德庆折而向南,过古荣后转向东南流至东嘎汇入拉萨河,境内流程75千米,年均流量59.6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8.96亿立方米。此外境内有大小 湖泊55个,总面积0.43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堆龙河上游的古荣乡境内,基本为 淡水湖,主要靠地下水补给,水位变化受降水影响明显。

地下水

境内地下水为大气降水补给,其排泄、径流方向与地表水基本一致,水化学类型多为HCO -Ca型, 矿化度30—600毫克/升不等, pH值平均为7.4。

地下水类型分布范围水量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拉萨河和堆龙河口的低漫滩地极丰富

东嘎沙康、308部队农区及堆龙河漫滩很丰富

堆龙河两侧一级阶梯丰富

羊达、南嘎、柳梧等支沟前缘低阶梯地带中等

支沟顶部高台地及河谷两侧扇体地带贫乏

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城区以北丰富

羊达沟以西贫乏

基岩裂隙水层状岩类裂隙水拉萨河、堆龙河以南贫乏

块状岩类裂隙水广泛分布于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细粒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地区贫乏

土壤

堆龙德庆区境内土壤共有10个土类,22个亚类。 高山寒漠土面积30.72万亩,分布于高山之巅,为粗骨性强的石块堆积; 高山草甸土面积152.84万亩,分布于海拔3400—4000米之间,质地轻壤,土体干燥,草根层发达; 亚高山草甸土面积86.17万亩,分布于高山中上部海拔3300—3700米处,有机质分解度高,植被较茂密; 沼泽土面积9.69万亩, 成片分布于境内各地,各土片中心部位水深、泥炭层厚、有机质多、植物种类单一; 草甸土面积59.24万亩,分布于河岸的沙土状母质上,质地沙壤、轻壤; 褐土为基带土壤,面积9.09万亩,主要分布于拉萨河水系地带,发育在富含碳酸盐的黄土母质上; 风沙土面积2.37万亩,主要分布于山地回旋口的山坡上,由风成沙性母质发育而成; 山地棕壤面积35.53万亩,多分布于海拔2800—3500米的高山阴坡、半阴坡处,母质多为岩石碎屑残积物,土层浅; 暗棕壤面积6.8万亩,分布于海拔3500—3900米的高山阴坡、半阴坡处,土壤终年湿润,有机质丰富; 冲积土面积4.6万亩,包括河流冲积土和生草冲积土两个亚类。

植被

按植被特点,堆龙德庆区境内植被分为3个大类,7个亚类。

植被类型植被组合特征

冰缘植被雪莲花、垂头菊、扁芝菊、十字花科、红景天等

灌丛植被常绿草叶灌木丛杜鹃、岩须属等

常绿针叶灌木丛柏属

落叶阔叶灌木丛柳属

旱中生性落叶灌木丛西藏狼牙刺、砂生槐等

草甸植被草甸高山嵩草、西藏嵩草、小嵩草、蓼等

沼泽化草甸大嵩草、粗壮嵩草等

境内海拔高差悬殊,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性。海拔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区几乎无植被,偶有雪莲花、垂头菊生长;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区仅在土层较厚地带分布有草甸,其余地带有常绿草叶、针叶及旱中生性落叶灌木丛;海拔3700—4000米的河谷有旱中生性落叶灌木丛;海拔3600米左右的柳梧地区主要植被为人工林,河流沿岸 沼泽化草甸较发育。

水资源

堆龙德庆区全境地表水年平均径流量28.3亿立方米(未包括 客水流量12.3亿立方米),2000年人均占有水量约3.76万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倍; 水能资源丰富,大部分集中在落差较大的堆龙河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20万千瓦。

地热资源

堆龙德庆所处 地体具有明显的热壳性质,境内 地热活动属水热对流型 热储。地热类型有 泉华和 水热蚀变两种,其中泉华分布于邱桑一带,面积2平方千米;水热蚀变矿物有 碳酸盐类、 二氧化硅、 硅酸盐类、 硫酸盐类4种类型。境内地下热水以中性为主,矿化度大于1000毫克/升,为微咸水, 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型和硫酸、氯型为主。邱桑温泉位于德庆乡断裂谷地中,面积1平方千米,热储基础温度106.1℃,出露热水温度43℃,流量1升/秒,水化学类型为HCO ·Cl-Na·Ca型,可采资源2.3万千瓦,背景资源8×10千焦。

矿产资源

金属矿

据20世纪70年代勘探调查,堆龙德庆境内有 铁矿矿(化)点6处,其中5处(特利泽贡巴铁矿、加木乡矿化点、古荣铁矿、凯博铁矿点、卡堆铁矿点)为 矽卡岩型,1处(邱桑铁矿)为火山—沉积型,邱桑铁矿 铁矿石远景储量约150万吨;有 锰矿(化)点4处,分别为拢穷锰矿点、查去岗锰矿化点、孟嘎卓嘎锰矿化点、杠几锰矿化点,均属 热液型;有 铅锌矿2处,分别为巴勇铅锌矿、拢穷锌铅银矿,矿石常以铅锌或铅锌铜共生,以热液型为主,平均品位约8%;此外还有铜银矿、多金属矿及若干砂金矿化点。

非金属矿

石榴子石矿主要产于内德里堂地区,矿石含石榴子石大于75%,粒度一般为3—5毫米; 碧玉矿位于邱桑村南1.5千米处,厚约30米,脉宽5—45厘米,碧玉为青灰色,蜡状光泽,矿石裂纹较多;东嘎 石灰岩矿位于东嘎镇北1千米处,石灰石C+D级储量2961万吨,此外乃琼镇有聂青波石灰岩矿; 粘土矿位于马乡设兴村东侧,属 泥岩类,C+D级储量1015万吨; 花岗岩矿位于城区西7.5千米处羊达乡内,D级储量1473万立方米; 板岩矿主要为东嘎山粘土质板岩矿,D级储量145万吨,其中10%为一级品,二级品占90%;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城区北侧向阳煤矿矿区,煤炭属超高灰份、中硫、低发热量无烟煤,工业储量20万吨,远景储量32万吨,至20世纪末基本采罄;有 泥炭点3处,均位于古荣乡,为低灰份、高氮、高钾、高腐殖酸、高发热量的优质草本泥炭,储量约8万吨。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堆龙德庆区境内野生动物中,兽类主要有 岩羊、 马麝、 棕熊、 藏狐、 赤狐、 高原兔、 猞猁、 鹿、 雪豹、 水獭、 旱獭、 狼等;鸟类主要有 斑头雁、 赤麻鸭、 金雕、 玉带海雕、 灰背隼、 灰鹤、 黑颈鹤、 猫头鹰、喜山马鸡、 高原山鹑、 画眉、 麻雀等;鱼类主要有 拉萨裸裂尻鱼、 黑斑原鮡、 拉萨裂腹鱼、 巨须裂腹鱼、 双须重唇鱼等。

植物资源

截至20世纪90年代,境内草地植物有63科、243属、675种,其中 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数的13.3%, 禾本科占12.9%, 莎草科、 豆科、 唇形科、 毛茛科、 蔷薇科、 玄参科、 石竹科植物种类也较多;在诸多种类的草地植物中,常见且利用价值高的有 高山嵩草、 四川嵩草、 大花嵩草、 粗壮嵩草、 西藏嵩草、 喜马拉雅嵩草、 青藏苔草、 干生苔草、 华扁穗草、细杆蔗草等。天然林中,主要树种有藏青杨、 银白杨、 柏树、 高山栎、 高山柳、 垂柳等,以 灌木为主。药用植物有90余种,主要有 虫草、 贝母、 大黄、 党参、 当归、 雪莲、 红景天、 玉簪花、雪山一枝蒿、草红花、 草灵芝等。

太阳能资源

堆龙德庆区地势高亢,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空气中杂质少,大气透明度高,太阳光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境年太阳总辐射量在6143兆焦耳/平方米以上,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德庆乡北部、羊达乡、东嘎镇及古荣乡的楚布曲流域北岸,最高可达7223兆焦耳/平方米。

楚布寺

堆龙德庆区图册(4)

楚布寺位于古荣乡那嘎村,建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是藏传佛教嘎玛噶举派的主寺,分为楚布下寺和楚布上寺两部分,楚布下寺开创了西藏活佛转世制度,是历代黑帽系嘎玛巴的驻锡地;楚布上寺为历代杰察仁布钦的驻锡地。

桑木民俗自然村

桑木民俗自然村位于东嘎镇桑木村,村中有觉木龙藏戏团,村民保留着拉萨农村地区传统的生活方式。桑木村一组和二组是传统的手工羊毛地毯加工村,家家户户从事地毯、卡垫产品的加工经营活动。游客在村中可浏览乡村风光、品尝农家饭、骑马、垂钓、欣赏藏戏、与村民联欢等,领略藏族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雄巴拉曲神水

雄巴拉曲神水位于乃琼镇色玛村雄巴拉曲寺内,相传为 莲花生大师所凿。泉水从地下流淌出来形成一大一小两个池塘,在泉水流出的出口处装有水轮转经筒,铃声、流水声不绝于耳。

邱桑温泉

邱桑温泉位于德庆乡北6千米处的东北曲雄河谷内,海拔4054米左右,相传黄教创始人 宗喀巴曾在此沐浴。泉水清澈透明,含有 硫磺、 雄黄、 石炭等多种矿物质和 锂、 钡等元素,具有微量放射性,对皮肤病、风湿病、关节炎、胃病、高血压等疾病具有一定疗效。

马乡不整合接触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青藏公路马乡段西侧,面积约850公顷。 不整合下部为紫红色 泥岩、 砂岩与灰绿色 凝灰质砂岩,地层已发生褶皱。在不整合上部为第三系 典中组地层,底见有50—60米厚的砾岩,再上为 安山岩、 英安岩、 流纹岩、凝灰质砂岩、 砂砾岩等,厚约150—200米。马乡不整合接触关系极为清楚,不整合与层状岩层组合壮观宏丽,极具地质教学、科学研究、旅游观光和自然保护价值。

堆龙德庆区图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