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军为何将阵亡士兵的尸体,火化带回本土?


自古以来,每场战役结束以后,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战死沙场。如何处理阵亡军人的尸体,一直是各国面临的难题。如果这些遗体不及时处理的话,既会污染环境,还会传播疾病。那么在二战时期,日军如何处理阵亡士兵的尸体呢?


在战争中,日军一般采取火化、掩埋的方式处理尸体。由于日军不是本土作战,而东方讲究落叶归根。故而日军处理尸体通常采用火化的方式,然后将阵亡者的骨灰带回国内。如果阵亡人数较多,日军只好采用挖坑掩埋的方式。
当然,日军也吃过不少败仗。这时候如何处理尸体,就不由他们做主,而是要看对手的处理方式。在抗日战争中,日军因冒进而陷入薛岳布置的“天炉”阵法,结果遭到国军精锐部队的合围。日军弹尽粮绝,只好被迫撤退。
国军在一名阵亡日军的尸首旁发现一个麻袋,里面居然装的全是人的手指。原来日军狼狈撤退,根本顾不上战友的尸体,只好砍下其手指,拿回去火化再带回本土。至于战友的尸体,只好留在战场上,等待国军去处理了。
在海战中,日军处理士兵尸体方法更加简单,直接扔进海中。事实上,战场弃尸荒野的情况经常可以见到,但在日军中较为少见。在苏德战场则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但那里气温低,尸体往往都被冰冻,通常不会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