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施工升降機安拆施工方案

施工升降機安拆施工方案

一、 編制依據:

1、《建築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

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3、《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2-2002;

4、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圖紙;

5、機械設備製造廠SC型施工電梯使用手冊;

6、國家現行的施工及驗收規範、規程、標準、強制性標準條文以及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法律、法規;各級建築工法、工藝標準;

二、工程概況:

本工程項目設計為住宅樓地下2層、地上27層建築面積為1#樓總建築面積為18845.70m2(不含地下室建築面積),建築基底面積698.380m2;2#樓總建築面積為18845.70m2(不含地下室建築面積)建築基底面積698.380m2;3#樓總建築面積為18845.70m2(不含地下室建築面積)建築基底面積698.380m2;4#樓總建築面積為10792.77m2(不含地下室建築面積),建築基底面積399.360m2;9#樓總建築面積為12106.92m2(不含地下室建築面積)建築基底面積446.77m2。本工程主樓基礎採用CFG樁複合地基,結構為現澆剪力牆結構,地下2層,地上27層。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加速度0.15g),設計使用年限50年。

安裝位置:位於主樓北側

三、施工準備

1、安裝之前,首先應熟讀施工升降機使用說明書有關內容。選擇適當的安裝方式,保證升降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運送能力而又滿足現場的具體情況。

2、按加固方案對地下室頂板進行加固完畢後進行安裝。

3、準備好安裝時的一切工具,安全用具、零配件等。

4、必須將2 套安裝的標準節、附牆架、對重系統等零部件的插口、銷孔、螺孔等插處去繡、除毛刺並在這些部位及齒條上和對重導軌上塗適量潤滑脂,對滾動部件確保其潤滑充分及轉動靈活。

5、在安裝工地周圍加設保護棚、圍欄,設戒備監護和警示牌。

6、電梯機械必須要接地安裝。

四、組織機構及職責:

五、安裝前設備的準備工作:

1、設備運抵現場等待安裝時,應首先檢查設備在運輸過程中有無損傷現象,各配套件及隨機零部件有無遺失現象。

2、安裝前應將2-3套附著裝置、電纜導向裝置清點好,準備安裝時使用。特別是附著裝置用的各種聯接件和標準件。

3、由安裝技術負責人檢查基座加固工作。

4、由升降機司機對全機進行下列檢查工作:A、鋼結構件有無開裂與脫焊。B、各部制動裝置是否靈敏可靠。C、鋼絲繩是否牢固安全。D、鋼絲繩扎頭是否標準。E、各部電路及電器是否正常。F、提升降機械是否正常工作。G、應提前進行保養,對需要拆卸的螺栓及扶著進行浸泡除鏽處理埋設在地下部分要清除泥土。H、對施工升降機安裝前進行全面認真檢修、保養、變形件要及時修復,必要時全機大修。

5、安裝人員認真作好常用工具、索具、材料的具備。

六、安裝工序:

1、先將導架底架及維護底架運至事先準備好的基礎上,用地腳螺旋連接緊固,安裝好第一、二、三節標準節。標準節及底架連接好後,用經緯儀或鉛垂線在兩個方向上檢查導架與水平的垂直度,誤差小於1/1000M。

2、用起重設備將升降機的基礎部分起吊後安裝就位;然後將另外一半底架即副底架和另一個吊籠也安裝就位,並將主、副底架用螺栓聯接好;最後將兩個吊籠的驅動架準備好,將各背輪及滾輪調整至最大間隙的位置,以利於安裝驅動架。

3、用起重設備給升降機基礎部分安裝一個標準節,擰緊聯接螺栓;然後分別將兩套驅動架安裝在各自的吊籠上方並穿好聯接銷軸,在安裝兩個標準節;做後用經緯儀檢查並調整一下導軌架的垂直度,使其在兩個五相垂直的方向上的誤差不超過5毫米。

4、給吊籠通電試運行,確保動作準確無誤後,將下限位碰塊和下極限碰塊裝好,防止吊籠撞底;限位開關及極限開關調整合適後,便可進行導軌架接高及附著架、電纜導架的安裝作業。

5、附著架的安裝高度每隔9米一套,最上面一套附著架以上導軌架懸出高度不得超過9米,電纜導架每隔6米一套。

6、當導軌架高度達到要求高度時,最後需將上限位碰塊和上極限碰塊安裝好,限位碰塊安裝完畢後,應反覆試驗三次以校驗其動作的準確性和可靠度。

7、將所有的滾輪、背輪間隙調整好,以保證吊籠運行平穩,然後將地面防護圍欄裝好。

8、墜落實驗在吊籠中加載至額定重量兩噸,切斷地面的總電源,將墜落實驗按鈕盒的電纜插頭插入吊籠上電氣控制箱底部的墜落實驗專用插座中,關上全部吊籠門和圍欄門,合上主電源開關。驅動吊籠上升至離地面10米高度,按上實驗按鈕盒的下降按鈕並一直按住這一按鈕。這時電機制動器松閘,吊籠下墜。吊籠下墜停止,其制動距離必須在0.3米至1.2米之間。然後拆除實驗電纜接上主電纜,按要求復位防墜安全器。

七、升降機的拆卸:

升降機的拆卸過程與安裝過程正好相反。在拆機前升降機周圍隔且掛上“注意頭頂物”的標牌,操縱系統還必須採用籠頂操作按鈕。可按下述進程進行。

1、用手動吊杆將最上面一道附著架以上標準節和電纜護架逐節拆下,安全運至地面。

2、將最上面一道附著架拆下,運至地面。

3、重複過程1,依次再將其餘標準節及電纜導向架及上限位極限碰塊拆下。

4、重複過程2,將上面第二道附著架也拆下。

5、重複過程3、4,直到最後只剩下升降機基礎本部分。

6、將吊籠底部緩衝彈簧拿掉,將下限位和下極限碰塊取下並收好,然後小心地用手拉開電機制動器將吊籠滑至枕木上停穩。(注意:提前在底架上放置兩根枕木,一定要小心下降,切勿使吊籠撞底)

7、拆掉升降機電源線及電纜筒與極限開關間的接線,將電纜筒和下電箱放好。

8、將地面防護圍欄拆下並放好,切勿扭曲和擠壓。

9、用起重設備將副吊籠、副底架與主吊籠、主底架分開,放置在安全地方。

10、鬆開地腳螺栓,將主吊籠連同主底架部分拆走。

11、將所有各部件(包括標準件和專用工具)整理收拾好,準備入庫或轉移至下一工地。

八、電氣系統

1、一般要領

必須由專業電氣工作人員管理升降機的電氣系統。備有常用的工具,如萬用表、鉗形電流表等。

2、具體要求和檢查方法

1)、電氣出現故障時首先應查閱電氣原理圖,它反應了電氣設備的結構和功能。

2)、檢查供電電源的電壓是否正常。

3)、當隔離開關、極限開關接通後,檢查上電箱電纜進線電壓是否正常。如斷相與相序保護器指示燈不亮,則說明電源相序接錯,可將下電氣箱電源線換相,指示燈即亮。

4)、升降機不運行時,確保熱繼電器、安全器微動開關、吊籠門限位開關、控制線路空氣開關等處於閉合狀態,緊急停止按鈕沒有按下,主接觸器應吸合。

5)、檢查控制吊籠上下運行的按鈕信號是否能順利到達上電箱:上下行程開關信號是否能順利到達上電箱,用手將其動作後能否自動復位。

6)升降機進行上下運行試車時,應確保電機制動器徹底打開。

九、安全操作

1.升降機司機必須身體健康,能勝任高空作業;

2.司機要受過專門培訓,經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才能操作升降機;

3.接班第一次開車,應滿載將吊籠開至離地面一米處,停車檢查吊籠是否自動下滑現象,如發生下滑現象,必須調整電磁製動器的間隙;

4.司機開車時要集中思想,嚴禁與他人閒談;

5.嚴禁超載運行,載重或載人應符合說明書要求;

6.隨時注意信號,觀察運轉狀況,發現異常必須立即停車,待故障排除後方能開車;

7.嚴禁裝載超過吊籠寬度和高度物品和材料。

8.視野很差、大霧、雷雨天氣和危險條件時,嚴禁開車;

9.合閘總啟動後司機不準離開弔籠,只有在取走電鎖鑰匙後,方能離開弔籠;

10.制動、限速部件發現異常或失靈時嚴禁開車;

11.大風條件下應注意安全,當風力達到6級以上時,不準開車,並將吊籠降到最低層;

12.卸料平臺安全門未關好,不得開動吊籠;

13.下班後必須打掃吊籠,作好當班記錄,拉開開關,鎖好控制箱和低籠門,填寫運行記錄,做好交接班;

14.嚴禁非司機開車。

15.作業中操作技術和安全注意事項:

a.合上地面電源單獨的電源開關,關門,合上吊籠內的三相開關,然後撳按欲去方向的按鈕,電梯起動(操縱桿式應把操縱桿推向欲去的方向位置並保持在這一位置上)。按鈕式開關按“零”號位電梯停車(操縱桿式手一鬆自動停車),在頂部和底部電梯停靠站時不準有限位撞板來自動停車。

b.對於變速電梯,電梯停靠前,要把開關轉到低速檔後再停車。

c.電梯在每班首次運行時,必須從最低層上開,嚴禁自上而下。當吊籠升離地面1~2m時,要停車試驗制動器性能。如發生不正常,及時修復後方準使用。

d.轎廂內乘人、裝物時,載荷要均勻分佈,防止偏重;嚴禁超載運行乘人不載物時,額定載重每噸不得超過12人;轎廂頂上不得載人或貨物(安裝除外)。

e.電梯應裝有可靠的通訊裝置,與指揮聯繫密切,根據信號操作。開車前必須響鈴鳴聲示警,在電梯停在高處或在地面未切斷電源開關前,操作人員不得離開操作崗位,嚴禁無證開機。

f.電梯在運行中如發現機械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機並採取有效措施裝梯籠降到底層,排除故障後方可繼續運行。在運行中發現電氣失控時,應立即按下急停按鈕,在未排除故障前,不得打開急停按鈕。檢修均應由專業人員進行,不準擅自檢修。如暫時維修不好,在乘人時應設法將人先送出轎廂(通過轎廂頂部天窗出入口爬到腳手架或樓層內)。

g.電梯運行中不準開啟轎廂門,乘人不應倚靠轎廂門。

h.電梯運行至最上層和最下層時,嚴禁用行程限位開關作為停止運行的控制開關。

十、升降機的安全使用措施

1、啟動前依次檢查:接零接地線、電纜線、電纜線導向架、緩衝彈簧應完好無損。地線無鬆動,電纜完好無損、無障礙,機件無漏電,安全裝置、電氣儀表靈敏有效。

2、電梯標準節、吊籠(梯籠)整體等結構表面應無變形、鏽蝕;標準節連接螺栓無鬆動及缺少螺栓情況。

3、動力部分工作應平穩無異聲,齒輪箱無漏油現象。

4、各部結構應無變形,連接螺栓無鬆動,節點無開(脫)焊現象,鋼絲繩固定和潤滑良好,運行範圍內無障礙,裝配準確,附牆牢固符合設計要求。卸料臺(通道口)平整,安全門齊全,兩側邊防護嚴密良好。

5、各部位鋼絲繩無斷絲、磨損超標現象,夾具、索具緊固齊全符合要求。

6、齒輪、齒條、導軌、導向滾輪及各潤滑點保持潤滑良好。

7、安全制動器的使用必須在有效期內,超過標誌上日期要及時更換(無標誌應有記錄備案)。電梯制動器調節鬆緊要適度,過鬆吊籠載重停車時會產生滑移,過緊會加快制動片磨損。

8、電梯上下運行行程內無障礙物,超高限位靈敏可靠。吊籠四周圍護的鋼絲網上,不準用板圍起來擋風,特別在冬天。採用板擋風,會增加轎廂搖晃,對電梯不利。

9、控制器(開關)手柄應在零位。電源接通後,檢查電壓是否正常;機件無漏電現象;電器儀表有效,指示準確;然後空車升降試運行,試驗各限位裝置、轎廂門、圍護門等處電器聯鎖限位良好可靠;測定傳動機構制動器的效能。確認無誤、無損、無異常後再運行作業。

十一、施工升降機安拆應急救援預案

在電梯安裝、拆除過程中過程中如發生電梯倒塌、高空墜落、機械故障等事故時採取如下預案。

成立以項目經理王增力為組長,安全員李少楠,全體管理人員為組員的安全生產應急領導小組。應急領導小組下設現場搶救組、醫療救治組、後勤服務組和保安組(見下圖)

1、項目部應急領導組機構圖:

2、施工現場應急救援器材配置及佈置如下:

醫療器材:擔架一付、醫藥箱1個;

搶救工具:工地常備工具現場徵集;

照明器材:手電筒10個,應急燈2(工地大功率照明燈);

通訊器材:報警鈴1個,手機8部;

3、應急培訓與演練:

應急小組在項目安全教育時進行傷員急救常識、救護器材的使用等培訓和演練。

4:突發事故的現場處理:

(1)突發事故的現場處理程序見下圖:

(2)事故的調查和處理:

1、事故、事件發生後必須迅速由生產、技術、安全等有關人員組成調查組,及時、全面、細緻、客觀地對現場勘察作出有關記錄,對事發現場進行測繪調查;

2、分析事故原因,確定事故(責任、非責任、或破壞性行為)性質,寫出調查報告。對事故的處理要採取“四不放過”的原則。調查組應把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責任分析和處理意見以及本次事故的教訓和改進的建議寫成文字報告,經調查組全體人員簽字後報上級有關部門批示;

3、事故的審結和結案。事故調查處理結論經有關部門批示後方能結案,對於事故責任人根據其情節輕重和損失的大小,分清主次予以應得的處分。同時建立事故檔案,將處理的文件、圖片、照片、資料及有關電子資料等長期完整的保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