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阿里钉钉又来“挑衅”微信?最新周年地铁广告太坦诚!

钉钉用户过亿,但为何用过的人都恨之入骨。

这是知乎上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点赞最高的回复来自前京东公关总监@闫跃龙,“钉钉是一款以老板为中心的软件,服务对象是老板,而非员工……”获得5k多点赞。

或许因为钉钉是一款办公软件,知乎上类似问题有很多:

钉钉发展迅猛,但为何口碑不佳?如何看待钉钉打卡超过上班时间会显示迟到,超过下班时间却显示“正常打卡”?阿里钉钉和腾讯企业微信哪个更好用?

面对种种怨气颇深的吐槽和故意挑事的对比,最近,钉钉毫不逃避推出一组地铁海报,直接回答各种辛辣问题,比如“钉钉为什么没有朋友圈”?榜妹看到都捏把汗。

钉钉1亿用户量,微博粉丝为何不足10万?

钉钉这组地铁广告就是来自黑的!

看完这组的海报你或许已经明白了——论自黑,钉钉是认真的。

通常而言,面对“吐槽”,不少品牌都溜之大吉。钉钉却在自己4周年庆的日子里推出#所有人问钉钉#活动,向大家征集了各种犀利问题。

针对钉钉上各种令用户(员工)不满的功能设置,有人问——

Q : “钉钉上已读消息可以设置为未读吗?”

Q : “钉钉能屏蔽不想沟通的同事吗?”

针对钉钉和微信的微妙关系,有人问——

Q : “钉钉为什么没有朋友圈?”

Q : “酷公司用钉钉,那其他公司用什么?”

还有人并不针对什么,只是单纯想吐槽钉钉(以及他们的CEO)——

Q : “我有一款生发水,能转交给钉钉CEO无招吗?”

Q : “钉钉是阿里最惨的官微吗?”

反正平日里大家爱吐槽,不如趁着四周年,集中让大家吐槽一波!

钉钉这种庆祝周年的方式似乎尤为特别。截至发稿前,微博话题#所有人问钉钉#已经有534万阅读量,话题头像上跪着痛哭的小人,显得尤为应景——论自黑自嘲,钉钉确实是认真的。

钉钉为什么没有朋友圈?

所有问题中,与微信有关的问题格外惹人注意,而钉钉员工的回答更让人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浓浓的火药味。

—钉钉为什么没有订阅号?

—钉钉又不是用来打广告的。

—不喜欢蓝色,钉钉可以变绿吗?

—变其他颜色都可以,但是不能变绿哦。

作为最有可能实行阿里“社交梦”的App,钉钉与微信的关系非常微妙,而钉钉在营销推广上也非常懂得利用这种微妙的关系来制造话题。

从slogan设计上,钉钉就在下意识在微信对标。

广告文案上也步步紧逼微信,比如钉钉最初直接在报纸头版上diss微信,由于调性太low,遭到了马云爸爸的否定。

而后,连续两年跑到腾讯楼下打地铁广告,第一年文案非常直接,公然开撕的节奏。

第二年文案委婉了不少,并没有diss微信,而是瞄准创业者,走情感路线。不过文案格式用的是公众号文章格式,氛围可以说非常诡异了……

看起来,钉钉屡次“找茬”似乎有几分无聊?但从营销角度而言,钉钉确实非常聪明。

《品牌的起源》的作者里斯曾谈道,打造品牌的方法有两个:

成为第一品牌并把你的品牌打造成领先品牌,或者成为第二品牌并把你的品牌打造成领先品牌的对立面。

钉钉2014年才诞生,当时的微信已经坐拥5亿月活了,无疑是TOP1的社交产品,钉钉从产品诞生起宣传自己为微信的对立产品——微信是生活社交App,钉钉是工作社交App,以此来占领用户心智。

瑞幸“碰瓷”星巴克也是同理

同时,随着钉钉体量越来越大,diss微信的方式也越来越委婉,毕竟用户量越大,这种行为愈发显得不体面。

钉钉的地铁广告

为何总能吸引你?

论自黑,钉钉这组地铁广告并非第一次,今年3月,钉钉推出108人最长合影地铁平面广告,让自家500名程序员集体出道,附上各种内心os,让你明白什么叫深度自黑。

当时有网友大胆猜测——钉钉是没有钱请代言人吗?

阿里网红员工管真宽同学,爆出了阿里500个程序员的出道内幕,钉钉CEO说“我们是创业工作,每一分钱都要花的物超所值”。

或许是上一次地铁海报收获了不错声量,这一次,钉钉再次让自家员工直接出镜,来了次深度自黑。

与上次不同的时候,钉钉这次自黑方式非常特别,请来了17个品牌或KOL,让他们抛出问题。不同的提问者会结合自身来向钉钉抛出不同的问题,这使得海报本身更有看点。

比如新浪新闻的提问——为什么钉钉有1亿用户,微博粉丝却没有10万?这种公然diss,真是相当犀利了。

正是因为每次营销动作都能有所创新,才使得钉钉的地铁海报一直能吸引人。

另外,清晰自我定位也很重要,早期的钉钉通过diss微信来制造话题,博得眼球,而现在,钉钉已经拥有上亿用户数,营销方式也向自黑自嘲转变。

从故作强大,到直面问题,品牌营销姿态转变的背后其实是产品本身在逐渐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