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韩国又出18禁,才二十分钟我就热血沸腾

偏见所带来的敌意足以把人推向深渊。而当持有偏见的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空中成为大多数,那么被审判者就只能处于百口莫辩的状态中。人们的指责本身就意味着宣判和定罪,被指责的弱者成为无需解释的罪人。

韩国影片《道熙呀》就为人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裴斗娜凭借该片荣获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受观众喜爱的外国女演员奖,豆瓣7.6。

这是一部具有学院味道的作品,女主角由参演过《云图》的裴斗娜出演。

电影从开场就一直保持着朦胧的光晕,却演绎着一个残酷的故事。

李英男作为新上任的派出所所长,被派驻到海边的一个小渔村。

她是个清秀、年轻的女孩,总有一副无辜的表情。

而这是个封闭的村子,女人举止粗野,男人嗜酒成性。

对于来自首尔的年轻女所长,村里人既想讨好,又总摆出一副不屑的神情以维护自尊。

不知是否源自东方人含蓄的遗传,电影有很多隐喻,譬如这部《道熙呀》。

此片英文名唤 A Girl At My Door,可译作“站在我门前的女孩”,如果联系片中情节的话,该片名或许可以引申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是哪些人需要帮助呢?

在片中,他们是受工头欺压不敢反抗的非法移民,被继父虐待受同学欺凌的孤女道熙,当然,还有因为性取向问题被贬至渔村的正直女警英男。

龙河是村子里唯一的年轻人,他雇佣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拉动渔村GDP,承担起那些离开村子的年轻人不愿承担的责任。

因为这,村民系数站在他这一边,包容他张狂的言行,纵容他对孩子的毒打,故此,龙河施暴有恃无恐。

包括剩余警员在内的村民代表着脸谱化的愚民——在这个故事里只有他们是毫无人性亮点的恶人。他们的冷漠、自私、安于现状、人云亦云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

英男是故事中唯一的光明人物,她正直善良却被贬于乡间,象征着现实中不愿被俗世丑恶同化,愿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的正义势力。

然而在影片中,这种光明力量也有被诬陷受歧视、面对丑恶无计可施的时刻,那么谁来帮助那些受伤害的人们呢?

是受害者自己——这是电影给出的结论。

非法劳工巴奇选择反抗,他获得了谈判的机会;孤女道熙选择反抗,她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影片迎合自助者天助这一鸡汤名言也给出了温暖的结局。

这一契机恰恰源于善良的旁观者的一席话。

木讷的年轻警员对英男说——也对观众说,“道熙看起来怪怪的,虽说只是孩子 ,却总叫人摸不透脑袋里在想些什么,不知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自私、冷漠、暴力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将会构成怎样的society?

电影算是给出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象征光明的英男带上道熙奔赴下一个城镇。

和英男来到渔村那天的天气一样,这一日也是雨天,但谁又能肯定的说雨后没有彩虹呢?

裴斗娜不算漂亮到出众的女演员,但就是气质与演技并重,无怪乎近年来的作品也屡屡亮相于各大影展。

她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引用导演的话讲——裴的表演甚至超出了剧本对角色的要求,加入了很多演员自己的理解,令她深受触动,拍摄期间曾多次被裴的演技感动到哭。

就观感而言,《道熙呀》显然没有近期的《辩护人》等片波澜壮阔,不及相似题材《熔炉》批判讽喻时酣畅淋漓,不如《素媛》家庭团聚后温馨感人。

也正因如此,它更贴近一个真实的,尤其是女人的状态。没有滥用小女孩占领道德制高点博取同情,也没有把一切症结归结于权力机器。曲径通幽,它承认每个人对每件事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愿意背负着世人指认的罪孽身份幸福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