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2018奥斯卡金像奖 强片如林 花落谁家

3月4日,好莱坞杜比剧院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主流电影年会”—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本届奥斯卡金像奖共设置24个奖项,最被人关注的自然当属压轴大奖最佳影片奖。获得此次最佳影片提名的9部电影中,既有拿到“奥斯卡风向标”金球奖最佳影片的《三块广告牌》,又有获得美国制片人工会最佳制片人影片的《水形物语》,还有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而即便在之前这些奖项中未能获奖,《至暗时刻》《敦刻尔克》《逃出绝命镇》《伯德小姐》《魅影缝匠》《华盛顿邮报》等优秀影片,依然拥有极高的呼声。

从1929年创立开始,奥斯卡金像奖已伴随电影工业的发展走过了整整90个年头,赢下那座由乔治·斯坦利设计的黄金男像,也成为许多电影人渴望得到的无限荣光。不过对于更多观众来说,谁能笑到最后并不十分重要,因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意义在于,它用主流的眼光,选出了2017年最不容错过的一批影片。

道德之外的愤怒

《三块广告牌》

1987年,美国密苏里州一座小镇,米尔德丽德·海耶斯不满警方7个月来对女儿的奸杀案毫无作为,决定以每月5000美元的价格租下小镇入口处的三块巨型广告牌,向负责女儿遇害案件的警察发起了质问。毫不留情的质问在小镇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寻找罪犯的过程中,失去女儿的母亲、患有癌症的警长、懒散且有暴力倾向的警长副手从最初的博弈到后来的互助,各自命运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三块广告牌》由著名导演马丁·麦克唐纳自编自导,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山姆·洛克威尔等人领衔主演。与之前的作品相比,马丁·麦克唐纳在这部影片中放弃了曾经备受追捧的动作与黑色喜剧元素,也没有沿袭层层相嵌的叙事结构,而是用近乎线性的方式将一位母亲渴望为女儿复仇的故事娓娓道来,围绕小镇中的仇恨与解脱、动荡的家庭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展示了涉及种族、同性与侏儒等各色人等的社会群像。片中饰演母亲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警察的伍迪·哈里森、山姆·洛克威尔都展现了令人赞叹的演技,甚至连镜头不多的彼得·丁拉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三块广告牌》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7个奖项提名,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受关注和最被看好的影片之一。

跨越种族的童话

《水形物语》

1963年的冷战时期,生活孤独的哑女艾丽莎在一间政府高度机密的实验室工作,她和同事泽尔达发现政府正在实验一种半人半鱼的怪物。一次意外的接触,让艾丽莎与怪物结下了难以名状的情感。她情不自禁向怪物靠近,两个孤独灵魂的爱情在密会中逐渐滋长。《水形物语》由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莎莉·霍金斯饰演哑女艾丽莎,道格·琼斯饰演鱼型怪物,迈克尔·珊农饰演反派理查德·斯特里克兰。独特的时代、阴冷的色调和压抑的空间,加上片中每个主要角色都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为这个跨越种族、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赋予了更多现实意义。

很多人喜欢用“审美独特”来形容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创作风格。在他执导的作品中,既有如同《环太平洋》这般好莱坞大制作“爆米花”电影,也有《潘神的迷宫》这样成本不高却让人回味悠长的小成本“童话”。相较而言,《潘神的迷宫》谈论的是吉尔莫·德尔·托罗的童年,《水形物语》则是在谈论他作为成人的困惑。2007年,《潘神的迷宫》获得当届奥斯卡的五项提名并夺得三项大奖,而此次这部被称为“关于面对恐惧与偏狭的禁忌之爱的寓言”来到奥斯卡,共获得多达13个奖项的提名,足以看到人们对这种艺术风格以及对《水形物语》的期待。

爱在意大利之夏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炎夏、蝉鸣、古城、绿地、钢琴、舞蹈……在这样一个完美又无所事事的夏天里遇到那样一个人,谈场恋爱自然是一件必会发生的事情。1983年的意大利之夏,17岁少年艾里奥遇上了来找他教授爸爸整理书稿的24岁的美国大学生奥利弗,两人彼此着迷,犹疑、试探、相爱,开始了一段只有6周却无比美好的夏日之恋。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改编自作家安德烈·艾席蒙的同名小说,由卢卡·瓜达格尼诺执导,提莫西·查拉梅、艾米·汉莫、迈克尔·斯图巴主演。原著讲述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但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如此纯粹地讲述一段爱情并不容易,加上有了颇受认可的原著在先,卢卡·瓜达格尼诺如何改编这样一个单纯美好的故事,自影片拍摄启动之日起就备受人们期待。

现在看来,卢卡·瓜达格尼诺完美地完成了这样一个颇有难度的任务。在他的执导下,《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不仅用十足的文艺范儿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乡村的诗意之美,还对艺术、文学、诗歌、演员、犹太认同等题材进行了探讨,带给观众不少惊喜。此外,饰演艾里奥的21岁演员提摩西·查拉梅在片中的表演也堪称惊艳,影片最后长达几分钟的特写长镜头让他几乎只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讲述了短暂爱情中的甜蜜和苦涩,展示了自己的过人演技。在本届奥斯卡中,《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共获得了4项提名,提摩西·查拉梅更是成为奥斯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最佳男主角提名获得者。

为真相与自由而战

《华盛顿邮报》

1971年,《华盛顿邮报》前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和编辑本·布莱德利掌握了一份美国政府卷入越南战争并致大量人员伤亡的绝密文件。如果公开这份文件,或将造成上千人失业,甚至自己也将面临牢狱之灾,但他们认为作为新闻人,有义务让公众了解真相。影片《华盛顿邮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凯瑟琳·格雷厄姆和本·布莱德利等人通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刊登五角大楼文件,揭发政府大规模掩盖长达30年、牵扯4位美国总统的秘密的故事。

《华盛顿邮报》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汤姆·汉克斯等主演,影片延续了斯皮尔伯格沉稳的“学院派”风格,各界势力之间刺激紧张的争斗让人们将此片称为“新闻人们的印第安纳·琼斯式冒险”“为成年人打造的超级英雄电影”。在梅丽尔·斯特里普和汤姆·汉克斯两位出色演员的演技加持下,《华盛顿邮报》在沉重主题和高娱乐性中达到了一种难得的平衡。尽管对于新闻自由以及性别平权的探讨方式有些“套路”,但影片依然能让人在观看过程中热血沸腾。作为一部在奥斯卡大门关闭之前赶场上线的影片,《华盛顿邮报》最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两项提名,已是颇为难得。

惊悚诡异的黑色喜剧

《逃出绝命镇》

黑人小伙克里斯和白人女孩露丝相恋,虽然两人感情很好,但克里斯始终对两人之间的肤色差异心存芥蒂。在露丝的邀请下,克里斯前往露丝家,见到了她的父母和弟弟。没想到一系列诡异的事情在他身边发生,举止奇怪的佣人、半夜跑步的木匠、判若两人的旧友……克里斯逐渐发觉,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难以置信的阴谋。

《逃出绝命镇》是一部由乔丹·皮尔执导,丹尼尔·卡卢亚、艾莉森·威廉姆斯等主演恐怖喜剧。《逃出绝命镇》不仅拥有逻辑缜密、内容精彩的反转剧情,而且用庞大的细节铺陈满足了喜爱考据的粉丝们的口味,大量类型片的电影语言穿插其中赋予影片的独特魅力和恐怖片中颇为少见的种族歧视社会议题,又让人们能够在惊恐和欢笑之余反思现实。更重要的是,影片在商业和艺术方面收获了令人意外的平衡与成功:450万美元的成本换来5000万美元的首周本土票房,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等四项提名—既挣到了钱又获学院派认可,真是让人可敬可佩。

诺兰的电影试验

《敦刻尔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40万英法盟军被敌军围困于法国东北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的海滩之上,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英国士兵汤米在逃离海滩的过程中,结识了同样年轻的士兵吉布森与亚历克斯;“月光石号”民用船船主道森先生与儿子彼得、17岁少年乔治离开港口,前往敦刻尔克拯救士兵;战斗机飞行员法瑞尔作为空军中仅存的力量,在被敌人双面夹击的艰难情形下顽强战斗……

《敦刻尔克》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第一次执导二战题材的影片,也是他的一次电影试验。影片采用了他标志性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只是没有以往战争片中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冲锋与交火,而是用那些呼啸而过的子弹和看不见的敌人,展现了战争的冷酷与无情,描述了不同的个体在历史中的选择及无常命运。影片对白极少,更多的是用阴沉的天空、惊恐的士兵、压抑的气氛和求生的欲望配以紧张的音乐节奏,不断调动观众情绪。对比之前诺兰拍摄的那些被认为“技艺大于艺术”的作品,此次的《敦刻尔克》用极度内敛的风格征服了大量评委,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8项奥斯卡提名。

青春里的成长烦恼

《伯德小姐》

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的女孩克里斯汀,跟随家人来到了位于加州的一所教会学校读高中。正值青春期的她有些叛逆和特立独行,母女关系紧张,她想尽力摆脱家庭的束缚,便给自己取名叫“伯德小姐”。在这所学校里,克里斯汀最好的朋友是朱丽,两人几乎无话不谈;她结识了名为丹尼的男孩,两人最初相互吸引,没想到这段感情戏剧化地以分手告终;为了与最酷的校园女孩套近乎,克里斯汀决定用谎言交换友谊;克里斯汀喜欢上了乐队男孩凯尔,正当两人感情陷入纠葛时,她的家庭也在经历着一个颇为艰难的时期……

《伯德小姐》是美国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自编自导的一部作品,由西尔莎·罗南、劳里·梅特卡夫、提摩西·查拉梅等人主演。尽管这是格蕾塔·葛韦格作为导演的处女作,但对于她来说,拍摄这样一部小清新的文艺喜剧并非难事,因为在作为演员的生涯中,格蕾塔曾多次在这类作品中担任主要角色,她也十分清楚应该如何在影片中体现角色的成长,在戏剧化和生活化中取得平衡。

每个人的青春不同,但成长的烦恼却是大致一样。尽管《伯德小姐》带有浓厚的自传性质,但很多人依然能在克里斯汀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青春时期的叛逆、无话不说的死党、莫名奇妙的恋爱、离家远行的思念……幽默的台词、质朴的风格和哭笑不得的桥段,为观众展现了一段青春无限的高中生活,也赢得了奥斯卡的青睐。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创剧本等五项“重量级”提名,让喜爱这部影片的观众对其小金人之路充满期待。

加里·奥德曼的表演教学

《至暗时刻》

1940年,纳粹势力席卷西欧,丘吉尔临危受命就任英国首相。在这样一个最黑暗的时刻,丘吉尔面对政府内忠诚于张伯伦的反对派势力、王室成员对自己的质疑以及更广大的英国民众,他需要做出一个选择:是成为第三帝国的傀儡附属,还是与世界人民站于一边共同反抗法西斯?最终的结果已是世人皆知。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发表了著名的《我们将战斗到底》的演讲,决定团结一个国家,为自由理想而战。

《至暗时刻》由英国导演乔·莱特执导,英国著名演员加里·奥德曼饰演丘吉尔。为让这个已经无法更改的历史影片更具看点,剧组不仅用丘吉尔战时内阁会议的会议纪录铺陈细节,走进唐宁街进行拍摄,还重建了当年的二战作战室,大量实拍让影片更具历史感和真实感。

影片更被人称道的是饰演丘吉尔的加里·奥德曼。片中,加里·奥德曼几乎完美再现了丘吉尔举手投足、面部表情、大腹佝背甚至含糊不清的口音,用独具爆发力的表演让特征鲜明的首相从迷雾般的历史中走入现实。《至暗时刻》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等6个奥斯卡奖项的提名。

设计师的病态爱情

《魅影缝匠》

20世纪50年代的伦敦,小有名气的裁缝雷诺兹·伍德考克和妹妹希利奥处于伦敦时尚界的中心,他们的高级定制服装因风格独特而备受皇室成员、电影明星、上流人士的喜爱。一天,雷诺兹·伍德考克遇见了年轻又有魅力的艾尔玛,她成为了雷诺兹的缪斯与爱人,但是雷诺兹也发现,自己精心编织的“裁缝人生”正在因这场格格不入的爱情而变得混乱。

《魅影缝匠》由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丹尼尔·戴-刘易斯、莱丝利·曼维尔、薇姬·克里普斯、卡米拉·拉瑟福德等主演。虽然故事围绕关于高级定制服装设计而展开,但《魅影缝匠》讲述的却是一个更接近人性、也更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爱情话题:两个人都试图用自己方式去控制对方,最终演绎了一场病态扭曲、两败俱伤的爱情。影片共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共6项奥斯卡提名。这也是曾经三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殊荣的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息影之作,喜欢这位演员的观众只能“且看且珍惜”了。

文 /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