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扶貧故事」深山“春雨”潤鄉梓

25年前,他懷揣創業夢想,背井離鄉外出打拼,經過努力奮鬥踏上了致富道路,本可留在城市“坐享清福”,他卻毅然選擇回鄉“指點江山”,帶領大山裡的村民共同發展,被評為大理州脫貧攻堅“社會扶貧模範”。他叫羅春雨,是漾濞春雨薄殼山核桃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5月29日,伴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走進瓦廠鄉黑馬村,遠遠可見,山坳裡“春雨集團”的旗幟迎風招展,格外顯眼;透過濃密的核桃林,偌大的廠房若隱若現。

初識羅春雨,眼前這位40出頭的彝家漢子,性格直爽,精明幹練。談及創業歷程,羅春雨敞開心扉打開了話匣子。1993年,由於父親去世,生活困難,剛讀初一的羅春雨輟學回家。在親人的介紹下,15歲的他獨自來到位於縣城的漾濞核桃研究院成了一名嫁接工,任勞任怨、潛心學習,一干就是9年。

2002年,羅春雨被推選到核桃研究所,負責山核桃栽培、管理、修剪工作,幹起了山核桃種植推廣員。這期間,他跑遍了雲南、貴州、四川、廣西4省,接觸了很多從事山核桃研究的專家,拓寬了眼界,豐富了知識,同時他還購買了大量書籍進行自學,熟練掌握了山核桃種植技術。

“山核桃營養豐富,價值很高,那會兒市場上賣的很少,商機不錯。”本想著大幹一番事業,卻迫於“囊中羞澀”,羅春雨自主創業的念想只好擱置。2008年,羅春雨被推薦到楚雄一家公司出任副總經理,負責核桃種植管理,年薪10萬元。雖然待遇優厚,羅春雨卻不滿現狀,一心想著自主創業。2012年,羅春雨經過深思熟慮,毅然辭職,回鄉創業。這一年,是羅春雨任職的第4個年頭,再多待一年,他就能領到50萬元的獎金。

“起初心裡也沒底,但我不甘心一輩子平凡度過,心裡也想著要為家鄉的發展做些事。”2012年,羅春雨帶著和自己走南闖北的40餘名員工回到大山,註冊成立了漾濞春雨薄殼山核桃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了節約支出,公司總部就設在他家的一間偏房。

然而,創業沒有想象中的一帆風順,危機步步逼近。創業第一年,羅春雨和廣西的一家公司簽訂了供應100萬株山核桃苗訂單。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特大冰雹把所有核桃苗全部打死,損失近500萬元。

晴天霹靂,這讓羅春雨萌生了放棄的念頭。“我要是放棄了,那麼多債務怎麼還,一定要硬著頭皮撐下去。”重整信心再出發!羅春雨吸取了慘痛的失敗教訓,開始穩紮穩打,尋求合作、抱團發展。2014年,由羅春雨牽頭,聯合貴州、廣西和玉溪市的4家公司成立了“春雨集團”,他主要負責山核桃果供應,其他商家負責產品再開發和市場推廣營銷,通過抱團取暖,企業逐漸做大做強。

如今,羅春雨的公司建有50畝山核桃苗木繁育基地、100畝山核桃豐產示範基地、300畝核桃苗木繁育基地、100畝魔芋種植示範基地和25000畝山核桃種植合作基地,2017年公司實現年產值1700餘萬元,純利潤近百萬元。

發展不忘鄉親。羅春雨從創業初期就一直心繫鄉民,為了帶動大家一起發展,公司和農戶們簽訂了50年收購合同,並免費發放了山核桃苗1萬餘株,教授種植管理技術。目前,與公司合作的農戶達到820多戶,其中建檔立卡戶42戶,最高收入達到2萬餘元;同時,羅春雨還邀請村黨總支出資10萬元入股公司,每年分紅2萬元,破解了該村“空殼村”無錢辦事的難題。不止於此,羅春雨還積極創造就業崗位,帶動周邊村民就近就業,僅勞務費每年支付近50萬元。

2015年,羅春雨榮獲“大理州農村鄉土拔尖人才”榮譽稱號;2017年,他被授予“大理州脫貧攻堅社會扶貧模範”;他和他的團隊還在2017年雲南·昆明博覽會上摘得一個銀獎、一個銅獎……

東風輕拂千山綠,春雨灑來萬象新。羅春雨心懷感恩,一路奮鬥,富了自己,幫了村民。談及未來,羅春雨信心滿懷,發展藍圖已繪就,“我們計劃投資3億元再上一條生產線,提高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拓寬銷售市場,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發展林下生態養殖,加強與農戶合作,帶動更多的人一起發展致富。”

總編輯:楊欣 副總編輯:林曉梅 熊貴才

本期供稿:楊桂清 袁建鋒 楊佳燕 付桂平 梅晉敏

微信公眾號:掌心漾濞(ybxwxxzx)

新浪微博:@掌心漾濞

新媒體專用郵箱:ybxwxxzx@163.com

聯繫電話:0872-7521055

歡迎掃描關注我們的二維碼,這裡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