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是个会画画的农民,自学成才画了60多年,如今还收了个小徒弟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郭兵信,今年81岁了,是河南内黄县六村乡郭桑村人,我手里拿的画是我自己画的,这在我们当地叫“神灵轴子”,是我在二十多年前画的。因为给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画过画,所以他们都叫我画家,我觉得我的主要角色还是个农民,画画是我这一辈子的爱好,不过我也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过。


我这一辈子画过很多画,画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去庙里画过壁画,在老百姓家的新房上画过吉祥画,过年的时候还给村里的乡亲们义务“画”对联,不过我画的最多的算是这种“花鸟字”,花鸟字是字也是画,这是我和徒弟刚刚画好的两幅,“全民抗疫”和“武汉加油”,大概看一下,你就能明白啥是花鸟字了。
我学画画没有老师,也算是无师自通,可为啥一个农民娃会想着去画画呢?那是我十五岁的时候,跟两个同学去浚县的山上玩,正好看见一个人拿着木片和颜料盒,在墙上画花鸟字,当时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心想字还能这么写呀,真是太漂亮了,可当时也不敢多问,看了一会儿就被同学叫上去庙里玩了。

回来之后我算是对画画着了迷,同学们给我找旧报纸,我自己照着家里的神像,还有庙里的壁画,反正只要是能参考的东西,我都比葫芦画瓢照着画。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我的字和画已经得到村里人的认可了,那时候公社招宣传队员,队长让我跟着他们干,给的待遇比我在村里干活还好。那时候是感觉真幸福,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儿,还能养家糊口。
这是我在村里庙内画的“八仙过海”壁画,这上面写的有我画的日期和简单的说明。那年我71岁,三月三是庙会举办的日子,庙会举办前务必要把壁画画好,于是我自带笔墨,从正月里就开始,连明达夜地画了36天,直到2月26,才把这三面墙壁画好,没有耽误三月三的庙会。
1982年前后,我跟着村里的建筑队当小工,人们有钱了,盖房子就喜欢美化生活。在新房椽子头上画卍字画,画马门儿,画墀头喜鹊啊,梅花儿啊,每一年也得画个二三十座房子吧。这方圆二十里地村里的几百座老房子上,都有我画的墀头和月窗,当时这也算是给大家的美好生活做了点贡献。

这是我自制的小桌子,可以折叠,合在一起是木盒,里面装着我的马扎、画纸、笔、水彩盒等。直到现在我没事了还会去赶会,在会上摆摊写字,一幅字挣个10块钱,一天多的话也能挣个200元左右。
这是当年的“会本”,这些本上记载着各地的庙会日期,这些日子一般都在农闲时间,这也让我有时间一场一场去赶。那时候老百姓屋里可装饰的东西少,咱画的也是吉祥如意的题材,所以很受欢迎,也符合了当时的流行趋势。
大概四十来岁以后,我就开始去外地给人家写花鸟字挣钱了,往东最远走到清丰濮阳,往南走到滑县,往西走到淇县、林县,往北走到河北省漳河。记得有一次我过漳河,看着水不深,就挽裤腿儿下水了,谁知道河中间水流大,一下子把我冲倒了,幸亏我会游泳,冲了半里地才上岸。在濮阳我五天挣了1400元,那时候这算是比较不错的收入了,画一张三五块钱,一天下来要画几十张。

这就是我写花鸟字的工具,用柳树根砍成的木片,村里人说我真是个能人,用“劈柴棍儿”都能写字,写出来还能卖钱。我听到这些不过一笑了之,写字的工具虽简陋,可技艺是要不断磨练的,这背后下的功夫可大了去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
这个年轻人是我的徒弟李世鹏,俺村李海兵家的儿子,这孩子聪明,在县城里上高中,回来一有空就找我学。年轻人有学问,学的也快,还能讲出来个文化,听他说这花鸟字源于东周,始于汉代,后不断演化流传到现在。李世鹏现在水平也不错,今年过年村里的一些对联都是他写的,大家都夸他,人家也不骄傲,还是虚心地学习。
这神灵轴子有二十多年了,用白布画的,是当时我自己摸索着画了,一共画了六幅。我屋里挂了一幅,这幅是当时邻居家盖新房“许”下的,我徒弟觉得这是艺术品,怕他们不懂再给弄丢了,就又拿了回来,画这个特费工夫,我现在的眼神已经画不出来了。

我老伴儿比我小十岁,是个可能干也会持家的人,到现在俺家还开着磨面坊,她张罗着给村里人磨玉米面。我年轻的时候能走南闯北,她给的支持不小,我现在耳朵不灵光,老伴就给我当“翻译”,天天好吃好喝好伺候,真是好得不得了。
从十几岁开始学画画到现在,我坚持了六十多年,说画家也算不上,不过要是说农民画家,我还是能接受的。年轻的时候去鹤壁煤窑上用架子车拉煤,路上我一顿能吃一盆子的面条,在劳累的时候,不管拿到什么,就在地上比划着画画,顿时身上就会感觉轻松许多,时间过得真快,这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
今年这个年过的特殊,国家出现了疫情,村里喇叭一直在广播,提醒大家轻易不要外出。我年纪大了,跟小徒弟一起写几幅字,算是我们的祝福吧。“全民抗疫”、“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希望我们的生活过的越来越好。口述|郭兵信 摄影|杨学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