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漢疫情正在考驗你的孩子:第4點是大多數中國孩子的硬傷

有人說,武漢疫情就像一場考試。


面對考驗,有的孩子自律自強,溫暖擔責,交上優秀的答卷。有的孩子懶惰放任,暴露出能力的缺失。


夏普曾說:“並不是每一種災難都是禍,早臨的逆境往往是福。”


危機,也是契機,生活,就是功課。


武漢疫情考驗的正是孩子在這五個方面的能力。


01

自律的能力


古有匡衡鑿壁偷光,今有學生借網上課。


近日,一個“蹭網女孩”刷屏。


女孩是初中生,因為家裡沒網,為了上網課,就在爸爸的陪同下,每天晚上到村支部蹭網學習。


昏暗的燈光下,小女孩端坐桌前,手捧書本,心無旁騖。蹲在牆角的爸爸欣慰地看著她。



而為了借網,高三的小通則把屋頂當成了教室。


小通每天8點準時爬上屋頂,借鄰居的家網上網課。天氣寒冷,可男孩的認真和專注足夠溫暖。


其實,小通5點半就已經開始起床早讀了。



孩子們的自律著實讓人感動。


然而,面對超長假期,很多學生放縱了,打遊戲,刷手機,貓在被窩裡上網課。


現在的孩子上學被老師管著,回家被作業絆著,節假日又被輔導班束縛著。


一直在被管理,很難形成自律的意識和能力。


孩子身後一直有雙眼睛,突然沒人盯著了,瞬間脫了韁。


而自律的孩子,卻能自己做自己的眼睛,自己盯著自己。


自律是一個孩子的頂級能力。


俞敏洪說:沒有自我管理,人生難以變得更好。


自律的孩子,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他們目標明確,心有大格局,未來的路會越走越寬。


能夠自律的孩子,才會眼裡有風景,心中有夢想。未來才會有更多的選擇權。


培養孩子自律,先要給孩子自由感。


蒙特梭利說:沒有體驗過自由的人,不可能知道什麼是自律,一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不逼迫孩子,付出耐心和等待,引燃孩子的內驅力,他才會越來越自律。


自律是孩子最好的翅膀和鎧甲。


自律則自信,自信則自由。


02

獨處的能力


前幾日,在武漢“方艙醫院”住院的“清流哥”刷屏。


周圍人聊天、看視頻的環境中,“清流哥”卻手捧書本,從容淡定,獨享一份內心的寧靜。那一刻,感覺世界都停下來了,一片歲月靜好。



這樣一份獨處的心境和能力,試問幾人能做到?


疫情這些天,很多孩子覺得百無聊賴,幹什麼都沒勁,吃什麼都沒味兒,手機刷到手抽。


然而,軒軒卻過的怡然自得。


早晨,先看看新聞,然後保質保量完成作業;下午,藝術享受時間,彈吉它,譜曲填詞;之後,讀兩小時書;晚上陪陪父母,運動打卡。


還不時地做頓美食,照顧一下花草。


“我很喜歡這‘一個人的盛宴’。” 軒軒滿足地說。


父母總是刻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卻忽視了孩子的獨處能力。


獨處不是內向,不是孤僻,而是一種平靜的智慧,一種特別的能力。


卡耐基曾在《人性的弱點》中,總結了三種發現自我,並使之與眾不同的方法:每天為自己安排獨處的時刻;努力破除束縛自我的惡習;用狂熱與興奮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善於獨處的孩子,心態更平和細膩,注意力更專注。他們遇事不盲從,不衝動,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喜歡獨處的孩子,不會因無聊而失去目標,不會因外界紛擾而亂了心緒。他們忠於自己的內心,心無旁鶩,有自己的目標和節奏,在獨處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叔本華曾說: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成長。


享受獨處的孩子,才能更好的和自己相處,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


03

管理時間的能力


說起孩子的作業,家長群裡炸了窩。


A媽媽說:“孩子一週前開始惡補,數量補齊了,質量卻慘不忍睹。”


B媽媽說:“孩子天天都在忙著寫作業。”


C媽媽則表示孩子每天過的有條不紊,不僅完成了作業,還上了編程課,已經讀了5本書,每天運動半小時。


同樣的時間,會利用時間的孩子能夠把一天24小時過成48小時。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和效率。


懂得時間管理的孩子,學習主動、作業效率高,成績好。


不會時間管理的孩子自制力差、被動拖沓。


前不久,哈佛學霸John Fish分享了自己一天的生活。


John每天會做一個日計劃,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列出每個時間點上要做的事情。



他還把一些相對輕鬆的事情,記在代辦列表中,利用零碎時間完成。而且,他每天的計劃中,還有宏觀目標,堅持每天實現。


其實,John從中學就開始學習時間管理,一直堅持到現在。他說這是他做的最正確的事情。



叔本華曾說:“普通人只是想如何打發時間,有才華的人則設法利用時間。”


善於管理時間的人,始終處於一種興奮狀態,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賽跑。


引導孩子和時間做朋友吧!


從帶孩子做感興趣的事開始,降低孩子做事的心理阻力,縮短心理時間。


不妨試試日記錄和日總結的方法,感受時間的質感,培養時間管理的意識。


主動滿足孩子的休息需要,安排張弛有度的生活。


亨利·福特說:“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別人荒廢的時間裡嶄露頭角的。”


把時間當朋友,懂得管理的孩子才會走的更遠。


04

自立的能力


爸爸是警察,媽媽是醫務人員,他們衝到了第一線,孩子卻做起了堅強後盾,令人動容。


河南10歲的曲恩澤獨自在家,購物、做作業、上網課,把自己照顧的好好的。



9歲的毛傑主動承擔照顧妹妹的責任,每天變著花樣給妹妹做好吃的。還鄭重地保證:“爸媽去工作吧,我會照顧好妹妹的。”


小小的人兒,大大的感動。


一直被爺爺奶奶精心呵護,十指不沾陽春水的11歲的兒子,卻令我大失所望。


讓他做個家務,不情不願,不是打散了雞蛋,就是燒乾個水壺。甚至舉著紅薯和土豆問,哪個是土豆?


孩子連自己都照顧不了,又怎能面對生活中諸多困難呢?


這次疫情,人們突然意識到,意外總會不期而遇。



獨立是孩子面對未知最強大的軟實力。


卡耐基說:“為了成功的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


順境時,能照顧好自己。


逆境中,能不懼險阻,直面挫折。


培養孩子獨立,父母要懂信任,肯放手。不監視掌控,不強制壓迫,不情感綁架,不插手代勞。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照顧自己。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主動幫助家人。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勇於動手實踐,做事有條理,感受成功的喜悅。


易卜生說:“世界上最堅強的人就是獨立的人。”


獨立而堅強的孩子,更溫暖、自信,未來的路會走的更穩妥。


05

獨立思考的能力


“媽媽你快去買雙黃連吧,群裡說治病。”


“媽媽,大家都在屯菜,你快去買吧,要不然我們會被餓死的。”……


疫情面前,孩子的神經也格外敏感,每每看到群裡,或電視上有什麼風吹草動,他都像個傳話筒。


疫情面前,不缺從眾,跟風的人,唯獨缺了獨立思考的人。


我會耐心地給孩子分析,希望他能夠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能力是一個人重要的競爭力。



叔本華曾說:

“只有獨立思考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靈魂,他人的思想就像別人餐桌上的殘羹,就像陌生客人落下的衣衫。


只有自主的思考,才真正具有一個獨立的小宇宙。”


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


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不會人云亦云,他們敢質疑,勇於探索,擁有更強的應變能力。他們往往比只知道死用功的孩子更成功。


每一個“懶得思考”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願放手,事必躬親的父母。


不要做思想懶惰孩子背後的推手。


帶孩子去經歷,去感受,去思考。


不要“乖乖小孩”,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不要循規蹈矩的小孩,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容忍孩子搞破壞,發展孩子的想象力。


獨立思考力是孩子行走人世間最堅硬的武器。



漫漫人生路,我們無法預知未來風雨。


與其給孩子溫室,莫不如教給他風沙中傲然前行的本領。


與其密不透風的保護,莫不如讓他及早磨練出翅膀,自由翱翔。


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讓孩子有能力成為他自己。


然後去經風雨,歷磨難,見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