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怎样“识别”爱情真伪,这里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爱的交叉路

出生在这个社会上,不论性别,识别这个词,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

莎士比亚曾在《威尼斯商人》写道: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春节假期结束,人们陆陆续续地回到了自己岗位。

带着对“年味”难舍难离的心情,来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

新的一年,将会遇到新的事、新的人。当然,还有新的挑战。

识别是经历岁月留下的“化学剂”,就像是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氧气一样,“恰如其分”。

生活或许本身就是一个“套路”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的500多万年间,衣食住行形成了生活的原型,为了活得没那么的烦琐,工具的出现,其实,就是“套路”的出现。

渐渐地物质基础变得充盈,人类的情感也开始丰富起来,“套路”的方向也就更加的多面化。

就相亲而言。

八十年代之前,一个在外地打工的男孩,收到家里来的一封信。

信封中装着信和一张照片,信中的内容是:

儿子,这是托你三婶给你介绍的媳妇,你看看怎么样?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是河北的。找个时间,回来你两见见,如果没问题的话,就把这婚事定了。

在这57个字当中,简单、明了。不用说,那张照片肯定是相亲对象。

看对了,就完婚。

用“一眼定情”毫不为过,没有多余的其他事。

在那样的年代,“套路”不过是一张照片。

最近,“春节七天假期五天相亲”登上了微博热搜。


在网友发布的相亲故事来看,更多的像一部奇遇记。

但最终还是三观不合,没有共同话题,或者压根就不想通过相亲来找另一半。

现在相亲的“套路”是微信、咖啡馆、相亲网站,虽说本质一样都是找另一半,但是寻找的思想已经提升了不止一个档位。

我们不在像之前的年代,想见面一趟火车、一架飞机就可以,想聊天一部手机就搞定。

但剩男剩女的增长不仅多,而且多的难以想象。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单身成年人数接近2亿,30岁以上未婚女性占2.47%,比之前增长了2倍之多。

或多或少,“套路”的丰富确实有着很高影响。

“套路”当道,真假一线间

生活中,人们凡事都会追寻真假。

平时的穿着、钱包、手表等等,看重品牌的真假,买的时候“货比几十家”,看了几千条评价,为的就是不上当受骗,这没什么可怕的。

怕的是最终还是上当了,只在那一线之间。

这个时代,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看到路边的老人摔倒了,你都得先调查一通,清楚他(她)是真摔呢,还是假摔。

就连爱情也没处可逃,北京离婚率居首位,离婚率为39%;也就是说十对夫妻结婚,最终将近4对以离婚收场,听着就让人胆寒。

身边的同事,从哈尔滨来到北京进行北漂,办事仔细又详细。

但也逃不了离婚的命运,想当年,他为了追他前妻没少下功夫,各种方法都尝试了。

结婚后,两人吵吵嚷嚷,互不相让,对前妻的关怀反而没有那么频繁了。

这是爱情,可又不是。

“套路”过后的爱情,是真是假?

谁也说不清楚,因为自私是人贪婪的根源,理所应当也就没了界限。

2014年开播的电视剧《约会专家》,可以说是“套路”去实现爱情的行动指南。

跌入人生低谷的两人浦卞和丁羽,不得不去参加相亲节目的大龄剩女柳青,大学毕业误打误撞的天才技术宅女苏杭杭。

四人凑一起不知不觉中成为最牛的情感委托专家,为委托者打造“完美约会”。

这样的打造会是“真实的爱情”吗?好像对爱情制定了规则。

我们磕磕绊绊中长大,积累着识别(规则)的方向。

“用心识别”这样的废话,真想一把抓住扔进厕所。

里面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为什么要生活在制定的规则里,试图用规则衡量自己、约束别人,可又怎么样呢,规则一次次被推倒,又一次次被重建,它本身就毫无意义。我们不是强者,却也不愿意示弱,用规则把爱拒之门外,这不科学。”

这句话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关于爱情真伪的识别,答案其实就是不要回避其中的真假,本身毫无意义,最重要的是你在“识别”中,有没有感受到爱。

只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