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臺灣著名的擔仔麵有哪些獨到之處?

張梅茜


度小月擔仔麵起源於1897年,創始人為洪芋頭,他是位漁夫,因每年都會遇到無法出海捕魚的季節,所以只好挑著擔子到臺南的水仙宮附近擺攤賣起肉燥面養家活口,因為攤子上的燈籠則寫著「度小月擔仔麵」,隨著口碑與名氣而紅遍全臺,成為擁有110年曆史的老字號小吃店。

不過,臺南或全臺灣擔仔麵有名的可遠不只是度小月一家,每一家擔仔麵都有他們獨到的調味或烹調方式,而能讓這真的是小小的一碗麵,賣出幾十年,還創造但仔面的商機,甚至情懷。

「擔仔麵」是一到看起來沒有太多花樣的簡單面食,一碗Q彈的麵條、擺上一尾蝦、豆芽、一杓肉燥、然後高湯,或灑上一點香菜蔥花,就是這樣簡單素雅。

那這樣簡單的麵食,為什么有些店家能賣100年呢?

但仔面好不好吃的獨到之處,一般認為在:肉燥、湯頭,這兩樣!

臺南擔仔麵的老師父說:「擔仔麵的精髓在肉燥,要選用豬肉骨肉加脖子肉,以紅蔥頭、蝦米做提香襯味,慢火細燉下,就是濃濃的肉燥香。」肉燥同時也是臺灣滷肉販的主要澆頭,所以,肉燥的好壞、口味、濃淡等,幾乎就成了這些臺式小吃的主要關鍵。

紅蔥頭是肉燥裡關鍵的一味,有的商家就堅持從新鮮紅蔥開始自己做,而不是買現成的做好的紅蔥頭,完全掌握紅蔥的味道,來確保肉燥的美味。

度小月的擔仔麵,則更強調湯頭:度小月的傳人洪秀洪就點出,蝦子高湯是擔仔麵的靈魂。度小月是用海鮮湯的甜引出肉燥的香,這樣比起大骨熬出來的高湯更清爽。

如果特別要來區分,臺南的但仔面與臺灣其他地方的擔仔麵差異,甜度,可能是一個指標。

臺南的擔仔麵裡,肉燥甜、湯頭甜。

而離開臺南以後的擔仔麵或肉燥,基本都降低了甜度,以適應不是那麼喜歡菜裡太甜的臺灣人口味。

吃過臺南擔仔麵、肉燥飯的朋友,是不是同意臺南的特別甜呢?

*歡迎關注頭條號、悟空問答號:臺灣自由行。如果有任何關於去臺灣旅遊、自由行的問題,請在 悟空問答 提問,並指名邀請 臺灣自由行 來回答!我們一定盡力給您最周全的答案!


臺灣自由行


擔仔麵又叫“肉臊面”,肉臊其實是滷肉的一種,當前成為了臺灣南部的一種經典小吃。臺灣的滷味、特別是滷肉,是揚名海外的,肉臊是臺灣的當地方言,意思是剁碎或切碎的肉,用較甜的滷汁滷過,再切丁、加上新鮮蒜瓣一起炒,非常的香。炒好以後加入面中,就是擔仔麵了。特色:特點便是裡面的肉臊是用木炭火烤的。按照當前的做法,擔仔麵裡面一般會加一隻蝦進去,而肉臊是用滷肉來爆炒而來。 原料:肉臊(純瘦肉的滷肉),蒜,油麵.值得注意的是,擔仔麵的面又不是一般的麵條,而是一種叫做“油麵”的麵條,這種圓形的麵條口感爽滑彈牙,相互不粘連,很能與肉臊的口感相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