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稳定币除了“锚定”还会啥

9月,显然是稳定币的主场。

争先恐后,搔首弄姿

继大火的GUSD之后,WIT要闪亮登场了。

昨日,多家媒体爆料,中国中信集团旗下成员中信国际资产与银河数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协议,通过对银河资管的入股和业务重组,借助其发行的资产通证WIT(Wealth in Token)及其管控体系,将正式进入数字资产管理业务领域。

据记者了解,WIT是一项基于ERC20的区块链应用,是在审计机构的参与下,以离岸人民币(在中国境外经营人民币的存放款业务,目前1离岸人民币=0.9998人民币)作为结算标准,对客户的资金或超额质押的优质数字资产,按照相应的流程发出的电子凭证。



如果WIT发行,那么这将是香港地区首家合规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并且,这也是人们在9月份,继GUSD(Gemini Dollar)和PAX(Paxos Standard)之后,所听到的第三个稳定币了。

有业内人士称,GUSD和PAX都有美国政府的强背书,而WIT或多或少也有中国国资背景。它们的竞争势头和受众市场都不容小觑。

实际上,除了这3种叫得上名字的稳定币,9月份的稳定币计划还不止于此。

近日,雄岸基金创始合伙人姚勇杰表示,雄岸科技集团(SHIS LTD)计划通过数字代币基金项目筹集1亿港元,投资与日元挂钩的一个稳定币项目,有望在今年年底或2019年初推出。目前正在与一家中等规模的日本银行合作,但该银行的名字并没有透露。

而在9月15日,火币创始人李林也在朋友圈发表了对稳定币的看法。

他表示,行业逐渐意识到稳定币/法定数字货币才是区块链行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重要性与支付对互联网的重要性一样,没有互联网支付,电商、O2O等互联网应用都无法落地。

李林认为,随着稳定币的发展,预计业内很快就会出现大量基于稳定币/法定数字货币的区块链应用,火币近期也会孵化一个基于稳定币(自己不发币)的区块链应用作为尝试。

各有特点的稳定币争奇斗艳,搔首弄姿。相比坐拥30亿美元市场的大哥USDT还在勤勤恳恳地开辟新的交易对,TUSD的支持者也有点坐不住了。

在9月14日的声明中,数字货币交易所DigiFinex的管理层列出了用TUSD替代USDT的原因。

他认为,TUSD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保证的稳定币和世界上第一家获得美国监管机构MSB许可证的稳定币公司。支持TUSD的美元由位于美国的第三方独立受托人的托管账户持有,TUSD的所有者是账户资金的受益人。根据DigiFinex的说法,该基金可以通过电汇等渠道兑换成美元。另外,会计公司Cohen&Co定期审核托管账户并公布结果以确保透明度。



无论是新出的GUSD和WIT,还是老牌TUSD和USDT,不是“排得上号”,就是“背后有人”。对此,有网友感叹,感觉像是提前约好了,各方大佬都选择在9月份对稳定币这块香饽饽动手,而且谁也不肯让步。

各方质疑,去中心与透明难以兼得

由于是首个具有政府背书的稳定币,所以GUSD在一出世就备受瞩目。媒体仿佛找到了流量宣泄口,无论是从政府背书方面、REC20智能合约方面还是与USDT作对比方面,都有人分析的头头是道。对于GUSD的发展前景,更有不少人看好。

但是,也有人对GUSD的中心化精神表示质疑。

近日,区块链研究员Alex Lebed在对Gemini Dollar(GUSD)智能合约进行代码审查后,发现与比特币等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精神和技术规范相反:GUSD包含允许其“托管人”(即 Gemini)冻结任何帐户的条款。

此消息一出,引起一片哗然。“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一旦中心化了,就算再安全、再透明,它还算是数字货币么?”有人忧心忡忡。

而对于昨日才公布的WIT,今日就有媒体报道称,MakerDAO中国区负责人潘超对此持怀疑态度。

潘超表示,WIT通过公司托管离岸人民币形式实现稳定币的发行,但是 Owner 和 CEO 的权限高度集中,并且没有多重签名和离线私钥的保护,安全性和透明性十分薄弱。

实际上,除了对WIT不看好以外,潘超还表示,无论从监管层面还是市值方面,目前的稳定币规模都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没有太大影响,其是否能超越 USDT 30亿美元的市值都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无独有偶,今日有消息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Barry Eichengreen,在其此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警告称,在数字货币世界中,稳定币的创造者可能会带来未知的风险。

Barry Eichengreen指出,数字货币世界中没有稳定币的安全模型。他相信,即使有支持代币的银行资金,像USDT这样的稳定币的使用仍然很尴尬。Eichengreen还警告说,还会有其他监管事项,使用USDT不会像使用美元一样具有流动性。

作为数字货币稳定币,安全、透明、去中心化、流通等,缺一不可。而眼下无论是GUSD还是WIT,都被人质疑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有网友表示,与其这样,不如继续使用USDT,虽然USDT在透明和发币量方面也存在问题,但是,作为现如今稳定币的领军者,其它新兴稳定币在还没有完全实现尽善尽美的情况下,就想撼动其地位,无异于痴人说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部分人认为,无论是GUSD还是USDT或是接下来新出的瞄定法币的其它稳定币,它们更合理的名称应该叫“瞄定币”。他们认为,真正的稳定币应该总量固定,且拥有和黄金一样不受第三方控制的固定通胀计划。

“没有哪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能接近它的稳定性,所有的其它货币都在相对它剧烈的波动。”毫无疑问,这些人是比特币的拥趸。

稳定币的锚定作用

如果如Barry Eichengreen所说,数字货币世界中没有稳定币的安全模型,那么稳定币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呢?

有分析师还认为,在数字资产开发更可靠的估值来源之前,稳定币是一种临时解决方案。但就目前而言,稳定币仍然存在风险,尽管它们的目的是降低价格风险。

今日,北京天驰君泰律所冯培律师发文表示,在通证经济的早期阶段,稳定币选择以法定货币为锚定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从通证经济的长远来看,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稳定币选择法币作为锚定物,弊大于利,也违反通证经济内在的运行逻辑,不具有持久性。

总而言之,数字货币目前正处于过渡和发展时期,而现如今选择以法币作为瞄定物,无非是稳定币临时的解决方案,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是相比于其它币种,稳定币还是可以降低价格风险。

对于现阶段的状况,有业内人士指出,除非找到合适的瞄定物,或者出现新的想法和思路,否则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



虽然稳定币的基础在于稳定,其目的是降低风险,从而促进支付和交易,但实际上,其后续影响远不止于此。

近日,TokenClub研究院发布稳定币研究报告称,点对点的价值传输对于外汇管制的冲击是决定性的,因为目前尚且无法通过技术手段阻止通证在地址间的流通。

该研究院认为,通过这种技术,美国对于美元的输送无需再通过暴力的军事手段去打开外汇管制的大门,只需要赋予稳定的数字货币一个法偿的地位以及和美元相当的信用,那么对美元有需求的用户自然会持有并使用这种数字货币。并且,随着GUSD的广泛流通,一些小国家由于信用的缺失,会自发的形成良币驱除劣币的态势。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大国,势必逼迫他们去维护本国货币的信用。

而在9月14日的火币公链第二期技术创想会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也谈到了公链对于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在公链上发行的稳定币与人民币挂钩,将有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对于现如今各具特色的稳定币,人们的评论褒贬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目前USDT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各国政府也纷纷推出瞄定自家法币的数字货币稳定币,从而突破国家贸易壁垒,在全球化浪潮中争得先机。

如此,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稳定币会迎来长足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