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9000万单身女性的纪录片:我不结婚,就一切都没有价值了吗

1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很有意思的是,居然是以色列的导演拍的,主题还是中国剩女。

纪录片很有意思,主要讲了三个女孩,因为饱受“剩女”的烦恼,一直在努力结婚的故事。

《剩女 Leftover Women》,由制作人 Shosh Shlam 和 Hilla Medalia 联合拍摄,两位主创,花了差不多4年的时间跟拍了3位在北京生活的女性。

什么叫做“剩女”呢?

2007年,中国教育部把“剩女”作为了汉语新词——超过社会普遍认为的适婚年龄(一般是25或27岁)、却仍未结婚的女性。

2

华梅,34岁的律师。

她是山东人,农村人,她是家里5个姐妹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个上过大学的。

华梅对结婚这件事非常努力,她一直在频繁的相亲,去相亲网站,去公园的相亲角……

平心而论,华梅的要求并不离谱——受过教育,尊重女性。

相亲网站的工作人员跟华梅之间的对话,听起来每一句都令人窒息。

“你不是传统审美那种大美女。”

“你在婚姻市场上年纪很大了。都是高龄产妇了。”

“你居然不想生孩子?你觉得有男人会接受你不生孩子吗?”

“我觉得你在自欺欺人。”

红娘还建议她:

“你性格太强势了,我觉得你应该温柔一点。”

她问相亲对象,会不会大男子主义。

对方说,哎呀,我是山东人,多多少少,希望家里还是男人占据主导地位的。

她去了公园的相亲角,跟一个替儿子相亲的阿姨聊了几句。

阿姨一听说她的职业是律师,立马说,那你很会用法律对付别人了,唉呀,吓死我这个老太太了。

华梅只能露出一脸尴尬的微笑。

最令人看起来揪心的,还是华梅跟家人的几场争吵。

家里反反复复地说,早知道她会不结婚,还不如不让她上大学了,读书把脑子读坏掉了。

年迈的父亲,对她说的每句话,仿佛刀子一样扎心。

“我那时候那么穷,还供你上了大学。我没钱卖血都要供你上学。”

“你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很自豪,现在你又不结婚让我伤心?”

华梅说自己一个人过的很好,姐姐说:一个人如果不结婚,再幸福,也不能叫做幸福。

华梅问:你觉得你比我幸福吗?

姐姐说:我当然比你幸福了,我结婚了,我还有孩子。

姐姐骂她,自私,说她不结婚不正常,指责她因为不结婚,让整个家里的人都为她担心。

母亲则打起来了感情牌:我去年生了一场病,临死之前,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你结婚。

“你怎么不想想,你到现在还不结婚,我们出门,人家会怎么看我们?”

华梅只能沉默地在一旁哭泣。

后面是家人的声音:

“你半年才回来一次,回来还要来伤我们的心。我希望你下次回来的时候,能把结婚的问题解决掉。”

3

28岁的徐敏,是电台的主持人。

她的每一次恋爱,几乎都会被妈妈搅合,作为一个北京人,还是一个有车有房有体面工作的北京女孩,她妈妈总担心,男人是为了图她什么才跟她在一起,于是越发想要找个所谓“门当户对”的。

可即使是看起来条件不错的相亲对象,妈妈也会因为各种理由一票否决:他是外地人,不行。

徐敏跟母亲推心置腹地聊了好几次,也依然没有改变母亲的态度。

她指责母亲控制欲太强,总是干涉她的恋爱。

母亲也觉得委屈,我们从小把你供养到大,帮你买车买房,怎么到了现在,反而一无是处呢?

徐敏的情况,也许更能代表很多城市独生子女的状态。

他们享受着中式父母提供的一切资助,靠着父母买车买房,甚至支援日常生活,也必须忍受,中式父母对他们私生活的干涉,包括插手他们的恋爱和结婚。

如何解决,也许不能只指望,徐敏的母亲某天突然改变观点,试着真正的独立生活,或许,才是摆在徐敏们面前更难的一个问题。

就好像高晓松说的,你不能在要自由的时候,要西方的,要钱的时候,又要东方的。

4

唯一结了婚的,是36岁的,电影学院助理教授盖琪。

她的老公是农村人,不介意她因为早年父亲病重造成的经济压力,年纪比她小,并且愿意跟她一起去广州发展——盖琪觉得,能找到这样的男人,很难得了。

纪录片跟拍了盖琪的婚礼,在老公的农村老家举行,非常传统的婚礼,她一个人坐在,放满了被子的床上,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结婚之后的盖琪,似乎很快就适应了婚姻生活,她生下了女儿。

在一次关于女性主义的活动中,盖琪被一个女孩提问:“你为什么认为婚姻是个成功的结局?”

老师想了想说:

“在当下,我是幸福的。”

“婚前我生活得很丰富,很有趣,结婚后可能生活比较乏味,但我感受到了幸福。”


5

不结婚的女人,在生活中处处都承受着各种各种的压力。

华梅说,自己的姐姐会让她的侄子,叫她“光棍姨”,还试图把她介绍给村里,年纪很大,小学毕业的单身汉。

“如果你到了一个年纪没有结婚,那么好像所有人都可以责怪你。”

女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还没有结婚,那就是“不正常”。

没有人会相信,你会过得快乐。

还会有老男人猥琐地问单身女人:“你觉得老一个人待着,精神正常吗?”

连单身的女人,都变得“不正常”了。

社会和媒体对于“剩女”的嘲讽和戏谑,确实给很多女人带来了严重的焦虑感。

我认识有的女孩,大学一毕业就忙着马不停蹄相亲,然后近乎于打仗一样,完成半年到一年的约会,就会订婚,筹备婚礼,结婚,怀孕,生孩子。

在另外一些女孩,还在准备攻读更高的学历,或者是竞争一次职场升级的时候,她们已经迅速完成了结婚生子这件人生大事。

而那个把人生目标放在,在学业和职场上,追求更高成就的女孩,则会被整个社会定义成“剩女”。

“剩女”,意味着被男人选择剩下的女人,在大多数人眼中,这是一个“失败者”。

这部纪录片里的三个女人,是无数个单身女人的缩影。

6

在纪录片的结尾,进行了一场场无疾而终的相亲之后,华梅终于放弃了在结婚这件事上的努力。

她决定出发去留学,念一个硕士学位,在告诉家人这件事后,临走之前,父亲跟华梅进行了一场推心置腹的聊天。

父亲的心结是:他生了5个女儿,一直被村里人嘲笑没有儿子,断子绝孙,要强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女儿比别人的儿子更出息,这才算争了一口气。

而最后,父亲没有反对华梅的决定,或许,是因为“去国外留学”,对这个传统的乡村来说,是一件听起来有面子的事。

这段话播出的时候,我忍不住红了眼眶。

你看,在那些乡村里,有多少女孩经历过跟华梅一样的命运,需要付出全部努力,样样都做到比别人好,才能得到承认。

而男人,只要出生是男的就够了......

对当下的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女性来说,追求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要比找个人结婚更让她们感觉有价值。

结婚生子对女性在职场上的竞争力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生育和抚养孩子,需要女性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不耽误职业晋升,很多志在拥有更高职业发展的女性,只能选择推迟结婚年龄,或者干脆不结婚。

正如影片制作人 Hilla Medalia 表示:


当这些越来越多的,来自知识层面的女性成长起来时,她们若想成功,就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成为同阶层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成为剩女。


尽管对于剩女的恐惧甚至说是羞辱依然还在,但根据统计数据来看,结婚率依然在下降,初婚的年纪,也越来越往后推迟。


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结婚率逐年下降。

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0‰,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

而到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

2019 年,全国结婚登记的夫妇共有 947.1 万对,这也是结婚登记夫妻对数首次跌到 1000 万对以下。

同时,离婚率则连续15年攀升。


毫不客气的说,这些数据,就是人们扎扎实实地用脚投票。

华梅在纪录片里,尚且需要一边哭一边说:我完全可以过着精彩的生活,但是不结婚却让我过着一边战斗,一边逃亡的生活。

我们应该庆幸的是,这些年大家对待单身女人的态度越来越宽容了,即使是依然会偶尔出现对“剩女”的恶意羞辱言论,但,媒体也越来越乐意去报道那些,到了三四十岁,不结婚也依然活得风生水起的女性了。

俞飞鸿的爆火,很难说,不是她的40几岁的生活状况,符合了大多数单身女性,对“不结婚”这件事的完美幻想。

人生的艰难之处在于,只要你活着,你就永远在不断地被围观者judge,就算你结了婚,他们也照样会judge你——


你的婚姻办的气不气派体不体面?

你老公家有钱吗买房了吗家里几套房?

你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你要不要生二胎?

你是个好妈妈吗?

你家孩子上哪个幼儿园哪个小学哪个中学?

你结婚后胖了吗丑了吗老公出轨了吗?

……


真的没必要,为了完成任务,而勉强自己走进一段不满意的婚姻。

就算是结了婚,你也依然要面对,“我到底应该怎样过完这一生”这个终极的哲学命题。

婚姻是你的选择,你的自由,而不是你的负担,你的牢笼,你的难题。

希望有一天,你可以嫁给最想嫁的人,拥有最想得到的幸福。

作者 | 好姑娘老妖

来源 | 好姑娘光芒万丈(ID:laoyaohuibao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