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港元兌美元匯率跌破7.85,創33年來新低,香港金融危機的前兆?

1998年,香港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金融保衛戰。二十年後的今天,香港彷彿再次嗅到了危機的味道

上週四,港元兌美元匯率一度跌破7.85,再創33年來的新低,由此正式觸發了弱方兌換價位。為了維護香港聯繫匯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開始於上週四、上週五連續三次出手買進共計62.96億港元。這是自2005年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強弱方兌換保證區間以來,香港匯率13年間首次突破弱方兌換保證價位。

儘管三月底香港金管局宣佈跟隨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至2.0%,但港元走勢依然難見起色。

隨後,香港匯率持續走弱,反覆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香港金融管理局再度出手,沽出美元外匯買入港元。截至4月19日,一個星期之內香港金融管理局共13次出手干預匯率,合計買入513.31億港元。

▲美元兌港元匯率走勢

港元在市場上連續表現疲軟,重新引起人們對於港元是否能夠持續盯緊美元的關注。按照2005年港元交易區設立以來,金融管理局設立了港元兌美元匯率保證機制,提出港幣應在1美元兌7.75—7.85港元的兌換保證區間之內波動。

日前,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作出聲明,重申港元匯率交易保證機制將會被繼續執行,保證港元不會弱於7.8500。並稱:金管局有足夠的能力維持港元匯率的穩定和應付資金大規模流動的情況,大家毋需擔心。

港元究竟怎麼了?香港匯率疲軟究竟是市場的短期表現,還是在暗示香港經濟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了呢?

港元兌換保證機制

要想了解香港匯率的波動,首先要搞懂港元的發幣規則。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由來已久,港元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曾與英鎊掛鉤,七十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影響力削減之後,香港開始採用浮動匯率。1983年,為應對迴歸中國談判造成的市場信心動搖,香港重新啟用了美元聯繫匯率制度。

聯繫匯率是指,中央銀行以1美元兌7.8港元的價格向外匯基金存進美元,來換取相應的港元“負債證明書”,然後才可以增發等值的港元鈔票。相反,香港特區政府也可以將港元迴流,來換回美元外匯。換句話說,市場上每7.8單位的港幣都對應了1單位的美元外匯,在美元幣值保持穩定的情況下,港元幣值也是穩定的。

為了進一步保證穩定,2005年,香港金融管理局設定了強弱方兌換保證機制,作為實施干預的標準:當港元兌美元匯率升破7.75強兌換保證時,香港金融部門就會拋售港元,吸收美元外匯;當匯率跌破7.85弱兌換保證時,金融部門就會拋售美元外匯,吸納港元。

但保證機制也不是萬能的,這些手段都需要香港政府有充足的外匯儲備,而如果行情出現變化,市場參與者開始大面積拋售港元擠兌美元的話,聯繫匯率機制就很難維持下去,信用危機和惡意做空就會接踵而至。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東南亞各國在受到衝擊之後,不得不果斷放棄了美元聯繫匯率制度,實行浮動匯率,造成泰銖大幅度貶值。才給了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做空東南亞市場的機會。之後索羅斯又瞄準了香港市場,做空行動最終演變成金融拉鋸戰。香港政府大規模動用美元外匯收購港元,最終索羅斯鎩羽而歸。

事情正在起變化

這一輪港元匯率下跌則與全球流動性收縮有關。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各主要國家開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流動性增長推動本國貨幣貶值,大量資本開始流入香港市場。從2013年開始,由於國際資本大量買入港元,美元兌港元匯率多次觸及強兌換保證價格,當時香港金融管理局也曾多次拋售港元買入外匯。2016年港股大漲之後,香港流動性過剩的局面越發明顯。

但現在香港的流動性正在起變化,情況正好反過來了。

一方面,香港房地產價格最近幾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為了抑制房地產價格泡沫,香港政府推出了比較嚴格的稅費政策,打擊房地產市場投機行為;另一方面,今年年初美國股市出現大幅度回調,香港證券市場也會受到影響,市場整體預期向下。沒有那麼多可投資產,國際資本當然會選擇流出。

再加上從去年開始,美聯儲不斷強調漸進式加息政策。逐漸上升的美國利率使其與香港的息差達到10年來最大水平,這種情況下還會存在套息交易行為,進一步壓低港元。

當緊縮政策來敲門

很多人會問,這次香港匯市難道要重複上演1998年的那場金融大戰嗎?這又算不算是金融危機的信號呢?

野村證券預測金融危機的模型顯示,香港出現了54個金融危機初期警報燈,比1997年-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還要多。分析師認為目前香港私人部門信貸佔GDP之比已經高於45%的長期趨勢水平,為全球最高,這是典型的泡沫跡象,而壓垮香港的最後一根稻草很可能是美聯儲加息週期的加速。

但至少從目前香港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經濟基本面還足以支撐金融資產。2018年3月香港的外匯儲備額高達4435億美元,另外中國內地還有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目前的資金流出量對於港元來說還不構成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香港政府持續出手收購港元並進一步加息,會對香港房地產市場產生不小的影響——近兩年香港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了國際資金淨流出的趨勢。另外,對於部分內地股民來說,最近通過港股通進入香港證券市場的內地資金開始放緩,恆生指數受匯市政策的影響將會更明顯。

借來的總歸要還。還需要一段時間人們才能意識到,流動性寬鬆帶來的經濟增長終究不可持續,到了流動性收緊的時代,資產出清和縮減債務將會成為香港的一個重要議題。

不管怎麼說,世界經濟正處於復甦階段,但是它沒有像2003年到2007年期間那樣快速增長。就像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所說的,鑑於復甦伴隨著流動性風險等諸多問題,如今的確是一個“脆弱復甦的時期”,但他也說,考慮到上一個時期的飆升和它結束的方式,我們應該對這種復甦心懷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