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网联”浮出水面,互联网支付迎来统一清算时代

近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网联

网联,即“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可以说是第一家面向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清算网络。

网联平台一端连接持有互联网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另一端对接银行系统。在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后,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只需要接入网联平台即可。

网联,作为转接清算机构,网联的上线也意味着银联终结了在支付清算领域一家独大的格局,旨在为支付宝、财付通这类机构搭建一个共有的转接清算平台,并受央行监管。

网联对消费者影响不明显

在一个饥肠辘辘的中午,没有现金的你去一家餐馆用餐,饭后你可以用微信扫二维码或支付宝扫二维码支付。

如果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之后,你还是可以照常使用上述支付方式,在使用体验上几乎无差别。

据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介绍,目前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支付宝账户系统内结算,绕开银联。因此,其客户支付信息等数据,商业银行和央行等均不掌握。因此,央行推出网联,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清算系统,央行便可以掌握客户账户信息等。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网联的存在感比较低,从现有使用形式上不受影响。”黄嵩说。

网联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清算平台,就像银行卡之间的结算通过银联一样。在普通消费者几乎感觉无差别时,其原来支付的客户备付金的存管地点发生了变化。在网联之前,备付金主要躺在支付宝账户上,而网联实行之后,则有望(全部)划归央行存管。

黄嵩称,对于消费者来说,因为清算环节多了一层,完全有可能,尤其是双11、或春节红包等支付高峰时期,或许到账慢一些。尽管网联要求支付机构派员参与筹建技术系统,但是未必做到最优,或许会造成行业支付成本的上升。

据网联平台有关负责人在支付清算协会有关会议上介绍,网联的目标容量是每秒处理12万笔的平稳运行能力,峰值期的目标是每秒18万笔。由于采取的是分布式技术,网联未来的容量还具备水平扩展能力,以解决不断增长的在线支付吞吐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则认为,按照网联设计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每秒最快18万笔。自从去年8月份批准筹建到现在,进展比较快。今年10月15日之前做好接入准备,如果发现问题还可以继续修改与完善。

网联为中小型机构节省成本 带来发展新机遇

网联的诞生给中小支付公司带来的主要为积极影响。

据媒体报道,分析人士指出,与支付宝、财付通拥有大型的存款和客户资源不同,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此前在对接银行时,与银行的议价能力有限,而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在前期,按照市场“共建、共有、共享”的建设思路,网联不会给第三方机构增加负担。

汇付天下高级副总裁穆海洁表示,网联的成立打通了所有支付公司和银行之间的连接,可为支付公司及社会节省大量成本。

黄嵩认为,网联的推出对于中小机构是好事,只要联上网联,等于把所有的银行都联上了。以前大机构已经跟所有的银行签署协议,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中小机构是没有这样优势的。

迁移至网联平台后,节约了新增直连银行的成本,且抹平了与巨头的支付体验差异,更多的是利好。网联为中小型支付机构崛起提供了窗口期。不仅省去中小型支付机构与各银行建立连接的成本,大型支付机构的优势削弱,也意味着中小支付机构在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平等的位置。

大支付机构利益受到部分冲击

2017年3月底,“网联”启动试运行,外界对这个类似银行卡支付领域银联的角色有了模糊印象。彼时,首批接入部分银行和支付机构,其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百度钱包及京东金融旗下的网银在线等。

在筹建之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绕开银联、直连银行的模式颇受争议。有分析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创造银行直连模式的初衷是为了省去7:2:1模式下的银联分成,以节约支付成本,但“直连”渐成行业标配,也衍生一些潜在问题。

首批机构接入之后,随着6月份大中型支付机构业务切量启动,“网联”成型的脚步逐渐拉近。新京报记者8月8日从百度方面获悉,百度钱包(百付宝)已经完全接入了网联系统,目前正在切流量阶段。昨日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已于8月7日正式向网联平台切量,并一直在按照央行和筹备组的工作要求和安排,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工作。

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网联将对支付巨头和中小型支付机构带来不同的影响。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曾表示,与银行直连模式相比,网联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和提高清算信息透明度的同时,也彻底废除了第三方支付龙头多渠道(指银行直连数量)、低费率的护城河,将行业的竞争重新拉回到支付场景拓展和客户体验提升上来。

“大型支付机构多已建立完善的银行直连体系,且支付成本较低,迁移至网联平台后,之前的优势便抹平了。”他表示。

相对大型的支付机构的利益可能会受到部分冲击,但由于此前支付机构对用户支付习惯的培养,网联的出现对各巨头利益能产生多少实际影响尚难判断。

网联的推出虽然不会明显冲击现有支付格局,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利好。以前标准不一,重复建设等问题存在,网联推出后,交易数据更加清晰,监管更加到位,客户备付金能得到更好的保障,这样的清算模式更直接更清晰更高效。

根据艾瑞咨询的《2017年第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市场规模报告》,在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上,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4.0%,财付通市场份额达到了40.0%,其他众多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为6.0%。

市场份额难以实现大突破,新技术却层出不穷,目前也有更多的支付机构把目光落到了“聚合支付”(一个二维码集合支付宝、财付通等通道)上。谁会成为“市场第三”有待观察。

未来,网联是否能够兼顾好创新与防风险,仍将面临用户体验、技术层面等的挑战,网联仍将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有业内人士表示,网联的上线揭开了支付清算领域的新篇章,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