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美国警方如何“把玩”囚犯……

在美国,有一群尴尬的通缉犯,他们闯的祸不是特别恶劣,但却愚蠢地选择逃避审判,从人间蒸发。

这让警方十分呵呵:一方面投入大量警力追捕违反交规的小屁孩,显得浪费财政;另一方面各种严重刑事案件也让警方无暇顾及这批蠢蛋......

于是以脑洞而闻名的美国警局,决定放飞自我,借助电视节目和Facebook的民智,向全民征集线索,抓捕这些拒绝被审判的人。

从老警长慈祥的笑容中

满眼都是想你想你想你

老警长和电视台联合把抓捕过程做成了真人秀,24名通缉犯被放到宾果赌轮盘上面,指针到谁,就该谁倒霉。

老警长说:只要你足够幸运,就可以免费入住萨利文矫正署。

目测这些二货通缉犯注定要被玩坏。

警长首次试手,就选中了一个交通逃逸的小妹妹Carrie Winters,他在节目预告片中微笑着说:“抱抱你妈,亲亲男票。是时候让警察叔叔带你去该去的地方了。”

给囚犯搞什么娱乐项目才合适?

自监狱诞生之日起,给与犯人什么权利,剥夺他们什么权利,就是个让政府头大的操作。

警方有教化犯人的职责,因此刑期内有必要扭转他们粗犷任侠的做派,帮他们安排“正常人”的生活;但又不好让他们过的太舒爽

,否则蹲大牢的惩戒功能无存,暴力机关威严架空。

美剧里看书,晒太阳,捡肥皂是监狱里最常规的娱乐

热门美剧经常出现犯人们健身玩球看电视的欢脱镜头,但就是没有开黑打游戏的影子。

然而,游戏和直男天然母胎般的关系,让议员们一直对“电子竞技改造人性”抱有幻想。美国俄勒冈州也发起了一个

“监狱游戏租赁项目”

用游戏驯服囚犯源起欧洲“五星级”监狱

美国监狱这一举措的底气来自于一向优待囚犯的欧洲。欧洲服刑人员被允许在狱中上网,读大学,订外卖,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游戏机......

这让人咋舌的待遇,本质上是因为欧洲犯罪率相对较低,罪犯文化不容小觑,毛病多又傲娇,在监狱里吃拿卡要都很常见......

欧洲囚犯的房间里摆满了用以消遣的私人物品

囚犯数量较少,也让监狱的管理更加佛系。像一些霸占最具幸福感榜单C位的国家,比如荷兰,甚至出现了警方失业,监狱闲置的现象。

政府不得不把豪华监狱改成旅店和游戏密室创收,或者干脆出租给别的小国家安排“进口”犯人......真是忙的忙死,闲的闲到炸。

荷兰南部城市Breda的监狱

外形酷似城堡,内部却空空如也,闲置数年

所以欧洲的犯人一般生活质量还可以.....

2011 年挪威于特岛惨案中的凶手布雷维克,就被允许在牢房中玩着最新的 PS4 游戏,还能购买价值 10 美元的下午茶......

他被奥斯陆大学政治系录取之后,狱方在其书房内准备了一台可以自由访问互联网的电脑,用于查找写论文所需的资料。就这样他还是不满意,一直在抗议......

布雷维克

美国俄亥俄州监狱这项游戏改造计划 的参与资格和刑期无关,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至少 24 个月持续表现良好;愿意在合同(下图)上签字确认。

每一名符合申请条件的囚犯只需要支付 15 美元,就能获得一台 Xbox 360 主机一个月时间的使用权。要是手头阔绰,在连续支付 20 个月租金之后,犯人就能获得游戏机的所有权。

此外,上午玩过游戏,下午就要去打工赚钱,否则没钱续费,明天就没法玩了。

美国监狱中不存在强制劳动,所有需要囚犯完成的工作,都需要狱方支付报酬,这就是美剧《越狱》中曾经提到的 PI(Prison Industry)项目。

游戏硬件和软件都与时俱进

PS4、XBox、2P 手柄、 HDMI 线应有尽有。相对游戏硬件,软件方面就值得警惕了,狂飙暴力是绝对禁止的。什么《美国末日》、《战神》、《僵尸军团》就别想了。

不过让预警们感到意外的是,出现在第一批申请表中的热门游戏,居然是乐高、索尼克、雷曼等风格偏卡通的游戏。老少皆宜的E级游戏。

看来即便是昔日的江洋大盗和杀人狂魔们,也知道自己应该见好就收。

这份榜单上可以看到他们选择的游戏大部分是NBA和橄榄球游戏.....

囚犯们除了各玩各,互相之间还可以串门,但打游戏期间戒严程度会提升,牢门关更紧.......

在递交给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的报告中,实验对象们均表现出了明显的积极态度,被游戏改变最大的,居然是那些面临较长刑期的重刑犯。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认为,重达 3.5 公斤并且还附带有许多粗壮线缆的 Xbox One 游戏机出现在牢房中也是很危险的!更别提13英寸的显示器了,一旦囚犯起冲突,这玩意儿简直是天然钝器......

但也有网友讽刺说,棱角分明的PS4杀伤力更大......建议预警随身携带Switch以便防身。

虽然争议一直存在,但是在参与项目之后,为了获取租赁游戏的资金,即便是终身监禁囚犯,也能积极投身 PI 工作,规划个人的工作和娱乐时间,仿佛突然之间就有了盼头。

对于囚犯而言,这种利用游戏来驯化“野兽”的方法,比警棍和禁闭室的“魅力”可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