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从文化的角度浅谈:为什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01

假期无聊,重温了《欢乐颂》。上一次观看,我倾心于安迪的精英范;这一次,却被曲筱绡与赵医生的感情戏吸引了。

一个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鬼灵精怪的"妖精",一个是博学多识,认真严谨又不失情趣的医学博士,他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爱情火花?

其实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

古有落魄书生爱上富家女崔莺莺(后来张生考取了状元,也是个高学历人才),现有不少商人家的女儿与书香家庭联姻。如碧桂园接班人杨二小姐,她的丈夫毕业于清华大学,不但学业好,能力也很强。据媒体报道说,杨老爷子对这门亲事满意之极。

全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无论贫穷富有,都存在对文化、对学历、对读书人的崇拜。

读书,是世间最高贵的事。



02

金山银山不敌书香门第,一个家族拥有了文化艺术的蕴涵,才真正上得了台面。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拥有文化特权的家族比政治家族和财富家族活得更持久。没有文化做内核,财富与权力将失去它的贵气。众所周知,中华历史五千年,靠的是文化的传承而非武力的延伸。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美国的政治世家和财富世家们,也没有一个家族的孩子不修一份顶级名校的学历。欧洲不少国家用君主立宪制的方式保留了古老的皇室。原因无他,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历史文化,在民众的集体意识里留下了不可湮灭的情感印记。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用到现在也不出错。多少创一代的父母们,一生最欣喜的事情不是赚了N个小目标,而是子女学业优异,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名校,取得了较高的文化层次。这比结交达官贵人有面子多了。


03

那么读书高到底"高"在哪?

一、读书是后天环境里自我提升的最佳通道。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学习,就是"印"。印代表母亲、靠山、家族;也代表优良的品格、保护的力量以及无私的爱。

当我们了解一个人时,往往会看两个背景: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读书"和"学历"可以给一个人做背景加持,穷人家的孩子如果读书好,也可以弯道超车小康家庭的孩子。

最重要的是,读书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版本的自己。脱离低级趣味,扩大视野,提升思维,看到更美更好的世界。

二、读书高不是高在学历和能力,而是高在灵魂与品格。

在所有的行业里,读书人的灵魂相对而言最为澄澈,他们坚守本心,锐意进取,刚强忠义。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读书人的写照。

那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义士中有读书人;

那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以避之"的勇士里有读书人;

那些"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百姓中有读书人;

那些"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的仕途中人有读书人。



三、读书高是高在文化软实力,企业如此,国家如此,人亦如此。

中小企业都在学阿里的组织制度,都在学华为的股权设计,都在学阿里华为的狼性文化。可见顶级的公司都在做文化输出。

强大的国家也都在做文化输出。万国来朝的汉唐盛世之时,西方国家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东方璀璨的文化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瑰宝。千年之后,饱经风霜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兼纳并蓄了外来的文化,再一次强大起来,又到了我们做文化输出的时候。

非常可喜地看到网剧《陈情令》风靡东南亚,在泰国、韩国、日本均取得不俗的成绩。曾经的日剧韩剧强势入侵我国,现在该给世界吹吹中国风了。

优秀的人也都在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感召他人。钟南山院士不顾83岁的高龄,奔赴武汉疫情重灾区,为早日攻克冠状病毒肺炎而做出努力;解放军派出3支医疗队共450人,在农历新年钟声敲响的前一刻抵达武汉,开展救治工作。还有许多为此付出心血与汗水、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们,许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外国人民们。他们是最优秀最可爱的人。

我认为文化最核心的成分,是信念,是信仰,是精神脊梁。我们读书读的是什么?是见贤思齐,是端正己心,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相比于外在的谈吐,内在的悲悯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软实力。


0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用心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这个肺炎肆虐的春节假期,你在干什么呢,读书学习了吗?



【作者】

牡丹芳主,心理咨询师一枚。文章为原创,图片为本人随拍。喜欢本文,请关注我"牡丹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