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剧透”:武威今后要这么干!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我市介绍“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本报兰州讯(记者杨鹏元)8月1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在兰州召开新闻发布会,我市向中央、省属40多家新闻媒体全面介绍了武威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8月14日上午,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提问。

  据介绍,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市情实际,及时编制武威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着力发展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和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武威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中的“1”是指《武威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4”是指《凉州区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民勤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古浪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天祝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服务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富民强县为根本出发点,以开放、改革、创新“三轮驱动”,以大城区(县城)、大景区、大园区“三区引领”,统筹打好扶贫牌、生态牌、资源牌、特色牌、开放牌,大力培育地域特色鲜明的县域主导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归雁经济、劳务经济,因地制宜创建全省县域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奋力开辟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推进现代化进程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规划确定了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发展目标,提出要通过优先生态保护、加快改革开放、实施枢纽再造、创新工业转型、打造文旅引领、加快乡村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打赢脱贫攻坚战八个方面的任务,以及加强政策激励、实施发展行动计划、强化组织实施三个方面的具体举措,确保近期(2020年)到2020年,县域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地域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期(2021—2025年)到2025年,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核心竞争力、区域影响力显著增强,新旧动能基本实现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各县区地域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培育形成在全省具有重要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品牌,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基本建成。远期(2026—2035年)到2035年,各县区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武威成为河西走廊一颗靓丽的明珠。

  规划还明确了各县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与方向。

凉州区要发挥全市县域经济先锋队、排头兵、领头羊作用,按照“六个率先、三个防范”的总体要求,以壮大提升具有创新、开放、特色、包容内涵的现代城市经济为主线,以“筑枢纽、兴城市、聚人气、建平台、营环境”为抓手,以打造甘肃内陆开放型生态工业、促进文化旅游跨越式发展、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和推进乡村振兴为重点,放大优势、彰显特色、补齐短板、增强动力、提升品质,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对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民勤县要挖掘培育民勤农业、文化旅游、乡贤资源新优势,以发展特色种养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战略支撑平台建设为支撑,建设全国节水高效优质农业发展基地、沙区特色农业种养基地,培育绿色节水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打造沙漠风情生态旅游目的地,促进县域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使民勤县位列全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前列。
古浪县要按照“稳脱贫、保生态、筑特色、强陆港、建平台”的战略思路,大力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劳务经济、生态经济、开放经济,推动富民和强县相统一、城镇和乡村相协调、改革和发展相结合、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相促进,努力把古浪建设成为河西走廊新兴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撑国际陆港发展的加工贸易基地和甘肃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天祝县要以建设河西走廊富饶美丽的“青藏之眼·生态天祝”旅游胜地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中心任务,保持社会和谐、长治久安,实施生态立县、创新驱动、产业富民、人才引领战略,加快打造以文化旅游为主的首位产业,加快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加快培育高原藏乡特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做大县域经济支撑平台,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打造区域特色竞争力,争当全省藏区发展排头兵,全力推动天祝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