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悬崖村”如今你还好吗?多年不见,你还和以前一样吗?

还记得大凉山的悬崖村吗?挡在记者的镜头下看到这个不太像中国的中国地方时,是不是大家都随着那一帧一帧的画面,留下了难过的泪水。是心酸,是难过,是不可想象,是心灵深处的悲悯之情。是的,我们在屏幕前看着别人真实的生活,尚且如此动容,那些活在画面里的我们的孩子们啊,又该是怎样的艰难困苦?

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记者找到53岁的吉克拉体。这位县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局招生办主任,是“悬崖村”走出来的第一位大专生。这么算起来,整整过了近30年,悬崖村的孩子们才走出了大凉山,这是不不是很不可思议,听起来就像假的一样,在如今的中国,竟然还会又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境况吗?各位看官如果看到这里,请不要怀疑你的眼睛,没事的,在如今之中国尚有这种地方。

生活在北上广的人,有些人过得简直是天人一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足以见到今日中国之强大,之兴盛,可是同样真实的还有这样看起来像假的真相。这不是媒体在赚眼球,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现实,是需要被看到的真实,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什么都做不了,你不能像明星一样,一高兴豪掷几个亿作为捐助,最后到没到孩子们手里也不尽知道,你也没有能力调控什么,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他能做的,起码在心里能有一分敬畏,一份虔诚,一份感恩,还有一份挂念,即使什么都做不了,那是不是应该在心里对他们多一些挂念呢?

是的挂念没有用,他们需要的是条件,说白了就是资源和钱,是的,挂念除了安慰自己的良心别无用处,可是,这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是一种情怀,谁说这种情怀不能成为另一种不同于金钱的力量呢?

现在的大凉山里,我们看到,从乡镇到昭觉县的路上,一天的不同时候,都有着相同的景象,那就是满街上都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像学生不像学生的,是学生不是学生的,都聚在一起读书。车子行驶过公路,在路旁你一眼看过去能够记住的风景一定是学校,很多住在山里的原住民为了孩子的而读书方便,也是搬离了住了多年的村落,许多孩子也已经从群山的间隙中走了出来,走出山寨,走进学校。

同时,外出打工改变了观念,也改变了凉山深处的生活。“悬崖村”近年有了电和网络,改变了多年来村里只有一台电视机的状况,电视总是最好的媒介,它能带来新生命和消除隔膜。不少村民有了手机,他们也在电视上看到了“悬崖村”的新闻。了解到了县里的计划,可能要在凉山地区发展旅游,以前,大凉山的原住民也给来采访的记者带路,但是语音沟通有障碍往往能闹出很多笑话,现在大家都在尽力学号普通话,争取可以在大凉山发展旅游的时候做一个不错的向导。

大凉山的今天和昨天是不能比较的,事实上我们也不愿意做这样的比较,我们更愿意看到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再也没有“悬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