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這位“安徽的張青天”,原來是“古井貢酒”的題寫者……

1959年,時任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副省長的張愷帆,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民請命,毅然解散了無為縣的公共食堂。他成了除彭德懷以外,在省一級領導幹部中反對極左路線的第一人!所以,不少人稱他為“安徽的彭德懷”“安徽的張青天”!

▲張愷帆

也正是在那一年,經省市領導和專家品評,當時的減酒(古井貢酒的前身)備受讚譽。安徽省省長黃岩將減酒重新命名為古井貢酒。同年4月,省廳投資30萬,建立了省營亳縣古井酒廠。

書法曾受毛澤東讚譽的張愷帆題寫了“古井貢酒”四字酒標。

▲張愷帆題寫的“古井貢酒”

可能大多數人知道張愷帆都是因他筆試流暢、雄渾挺秀的書法作品。卻不知這個“安徽的張青天”一生波瀾起伏,是一名敢於為人民群眾講真話,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共產黨員。

▲張愷帆書法

下面一起來回憶一下張愷帆的一生:

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並領導了無為“六洲暴動”。1933年9月,25歲的他在上海任中共滬西區委書記時被叛徒出賣後,被捕入獄。1937年,抗戰時期因國共合作獲釋,擔任合肥市委書記一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淮南礦區警備區政治委員,安徽省副省長,中共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安徽省政協主席。

1958年,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出臺,共產風、浮誇風、強迫命令風、幹部特殊化風、瞎指揮風“五風”開始肆虐。

張愷帆深入社隊調查,發現群眾家中已是十室九空,公共食堂的大鍋裡全是清水煮青菜,只有一點點糧食,情況非常嚴重。

1959年,為了救民於水火,他開倉放糧、解散無為食堂,把救命糧發到群眾手中,把幾十萬在死亡線上掙扎的老百姓救了過來,受到了全縣人民的熱烈歡迎。

他給省委寫報告,提出著名的“三還原”:吃飯還原,即停辦食堂,糧食到戶,回家吃飯;自留地還原;房屋還原,讓社員回家居住。

後來他又向省委提出在農村實行開放水塘、開放自由市場政策。這和上面的合為“三還原”“兩開放”,後來均成了張愷帆“復辟資本主義”的“罪證”。

這些舉措,被無為人記在心裡,他們稱張愷帆是“張青天”。

可是這些舉措恰恰偏離了當時的極左路線。在廬山會議,彭德懷和張愷帆被綁在一起受到痛批。

直到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七千人大會,中央領導紛紛作了自我批評。

經中央監委批准,安徽省委撤銷了“關於張愷帆反黨聯盟的決議”,恢復黨籍、名譽、職務、級別,補發了工資。張愷帆將補發的工資全部交了黨費。

他在晚年,把自己的一生經歷,尤其是大躍進中“大鬧無為”曲折跌宕的事件,官場上形形色色人物百態,以及自己對歷史對現實的深刻反思,都寫進了《張愷帆回憶錄》。
意圖讓人們記住歷史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1991年10月29日在合肥逝世 ……

▲《張愷帆回憶錄》

他不光是一名一心為民的共產黨員,他的書法和文采一樣出眾,受到世人讚譽學習。

他的詩中有著對人民鮮明的表白:“幾度劫波同命運,畢生勤奮為人民”(《哭三弟健帆》)。

“在朝在野總為民,何必烏紗伴此生”(《七十八歲抒懷》)。“老大寧移赤子心,退休一樣為人民”(《抒懷》)。

▲趙樸初題詩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享譽詩壇的趙樸初先生,在讀過《張愷帆詩選》後,十分激賞,在題詩中寫到:“家山千里勞陪伴,憂樂連宵吐肝膽。別後新編詩句好,平生意氣壯波瀾。”

可以說,這是對愷帆同志的詩準確、形象的概括。

張愷帆終其—生,可以說從少年到老年,他的心總是緊貼人民,這就是他的終身的信念,不變的詩情。

張愷帆當年題寫的“古井貢酒”四字酒標,如今已遍佈全國各地。古井貢酒以悠久的歷史,“色清如水晶、香純似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獨特風格,贏得了海內外的一致讚譽,成為中國濃香型白酒的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