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曾是全運會冠軍,40歲從體制辭職造房子,作品驚豔千萬人

相信自己的心,那是最本真的你。

運動員設計師高魯東

許多轉行的人有許多,有的迫於生計、有的想要投機…

但40多歲的全運會冠軍離開體制,改行去做八竿子打不著的建築設計,還做出來些大名堂,那還真是頭一次見。

他經手設計的旅館,燈光溫暖而舒適,適合與戀人相擁依偎。

在小池塘邊,看星星、看月亮、談人生理想。

保留最原始的石塊、土牆,建築本來就是,長在自然裡的生命。

敞亮的休息區,有細碎的陽光灑落,在大理慵懶的午後,看看書、打打盹兒…

簡直再愜意不過了。

而他改造的另一座尼姑庵,也宛如一片山中淨土,看過的人都想出家。

寬大的玻璃窗,一反傳統的寺院設計,卻平添了幾分生趣。

沒有寺院的肅穆,卻有寺院的寧靜喜悅。

如此美景之下,你絕對無法想象到,這兩處在他設計修復前,曾經如此破敗失修。

這傳奇一般的建築設計師,就是曾任皮划艇國家隊教練的高魯東。

單單從高魯東的外表談吐上,你很難想象到,這位面相和善的大叔,曾經在亞洲皮划艇領域內無人能敵。

1960年,高魯東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

青少年時期的他在體育運動上,展現出極大的天賦,從游泳到田徑,他參與的項目,無一不是大放異彩。

左二為高魯東

破格入選皮划艇省隊後不到一年,他就摘得了第一塊全國比賽金牌。

此後,他數次拿下全運會頭籌,還隨隊參與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後來,他擔任了國家隊皮划艇教練,手下培養出的精兵強將不計其數,可他卻在事業的巔峰時期,選擇遵循自己內心的召喚,辭去體制內眾人豔羨的工作。

他說:“世界那麼大,還有許多東西想玩。”

在與妻子一起雲遊的旅途中,他逐漸發掘出自己,對建築設計的興趣和天分。

沒有進行過循規蹈矩的學習,憑著幼時學習書法、和耳濡目染得來的經驗,他帶著滿腔熱情衝進了這個,

完全未知的設計領域。

在挑選設計對象上,高魯東也有自己的原則和執拗:他從不常駐繁華之地,反而更願意去一些,人跡罕至之處。

說來也怪,這些原本無人知曉的閉塞之地,經他的巧妙改造後,未經宣傳,就已傳遍大江南北。一座坍塌的大理石院落。

院子雖然破敗,但卻別有一番風格,那種粗糲與質樸深深吸引了高魯東,並決心將此改造成未來的居所。

完成後的小樓,名為“秋葵旅館”。

沒有大大的招牌和金碧輝煌的裝修,卻流露出自然的美好。

高魯東別出心裁地

為院中設計了許多公共區域,

為的是能讓所有人輕鬆愉悅地

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識相知。

屋內的設施與裝飾統統從簡,

大塊的原木和淺色棉麻成為主調,

這正是高魯東對自然舒適的理解:

“夠用即可”。

秋葵能容納所有人的故事,

來修煉功夫的阿根廷兄弟、

將院落當做御用拍攝地的攝影師…

這裡的溫暖和包容,使人心生嚮往。

越來越多的人請他幫忙策劃,其中不乏報酬豐厚的單子。

但他決定接手設計的地方,無一不是心之所向。

如果違背了自己的內心,創作的靈感必會衰減,生活的平凡之美也就不復存在。

現在,高魯東經手過的作品,都已活躍在大眾視野中。從同樣在大理的之凡客棧

到黃岩東禪巷的百年酒廠

其中跨度之大令人咂舌,更讓人感嘆其設計理念的獨特。

他並非一味改變格局,而是傾向於尋找建築中原有的特點,通過自己的悉心“引導”,煥發其本身的生命力,去蕪存菁,增添新意。

這樣能使得設計的痕跡融入作品之中,

在最大程度上

保留建築的原汁原味。

這種大道無痕,正是高魯東的生活哲學。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那樣的順其自然。

不被社會中的約定俗成拘束,撇去喧囂紅塵裡的雜音干擾,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將人們對房子的情感,編織成為一個個美好的歸宿。

我們生活工作在現代都市,於大數據的洪流之中,難免會有迷失自我的時候。

這時靜下心來,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就顯得彌足珍貴。

面對已經不惑之年的自己,你是會選擇彎道急轉,像高魯東一樣追隨自己內心,進入一個陌生而全新的領域

還是得過且過,繼續在原本的軌道上平穩航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