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曾是全运会冠军,40岁从体制辞职造房子,作品惊艳千万人

相信自己的心,那是最本真的你。

运动员设计师高鲁东

许多转行的人有许多,有的迫于生计、有的想要投机…

但40多岁的全运会冠军离开体制,改行去做八竿子打不着的建筑设计,还做出来些大名堂,那还真是头一次见。

他经手设计的旅馆,灯光温暖而舒适,适合与恋人相拥依偎。

在小池塘边,看星星、看月亮、谈人生理想。

保留最原始的石块、土墙,建筑本来就是,长在自然里的生命。

敞亮的休息区,有细碎的阳光洒落,在大理慵懒的午后,看看书、打打盹儿…

简直再惬意不过了。

而他改造的另一座尼姑庵,也宛如一片山中净土,看过的人都想出家。

宽大的玻璃窗,一反传统的寺院设计,却平添了几分生趣。

没有寺院的肃穆,却有寺院的宁静喜悦。

如此美景之下,你绝对无法想象到,这两处在他设计修复前,曾经如此破败失修。

这传奇一般的建筑设计师,就是曾任皮划艇国家队教练的高鲁东。

单单从高鲁东的外表谈吐上,你很难想象到,这位面相和善的大叔,曾经在亚洲皮划艇领域内无人能敌。

1960年,高鲁东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

青少年时期的他在体育运动上,展现出极大的天赋,从游泳到田径,他参与的项目,无一不是大放异彩。

左二为高鲁东

破格入选皮划艇省队后不到一年,他就摘得了第一块全国比赛金牌。

此后,他数次拿下全运会头筹,还随队参与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后来,他担任了国家队皮划艇教练,手下培养出的精兵强将不计其数,可他却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选择遵循自己内心的召唤,辞去体制内众人艳羡的工作。

他说:“世界那么大,还有许多东西想玩。”

在与妻子一起云游的旅途中,他逐渐发掘出自己,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天分。

没有进行过循规蹈矩的学习,凭着幼时学习书法、和耳濡目染得来的经验,他带着满腔热情冲进了这个,

完全未知的设计领域。

在挑选设计对象上,高鲁东也有自己的原则和执拗:他从不常驻繁华之地,反而更愿意去一些,人迹罕至之处。

说来也怪,这些原本无人知晓的闭塞之地,经他的巧妙改造后,未经宣传,就已传遍大江南北。一座坍塌的大理石院落。

院子虽然破败,但却别有一番风格,那种粗粝与质朴深深吸引了高鲁东,并决心将此改造成未来的居所。

完成后的小楼,名为“秋葵旅馆”。

没有大大的招牌和金碧辉煌的装修,却流露出自然的美好。

高鲁东别出心裁地

为院中设计了许多公共区域,

为的是能让所有人轻松愉悦地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识相知。

屋内的设施与装饰统统从简,

大块的原木和浅色棉麻成为主调,

这正是高鲁东对自然舒适的理解:

“够用即可”。

秋葵能容纳所有人的故事,

来修炼功夫的阿根廷兄弟、

将院落当做御用拍摄地的摄影师…

这里的温暖和包容,使人心生向往。

越来越多的人请他帮忙策划,其中不乏报酬丰厚的单子。

但他决定接手设计的地方,无一不是心之所向。

如果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创作的灵感必会衰减,生活的平凡之美也就不复存在。

现在,高鲁东经手过的作品,都已活跃在大众视野中。从同样在大理的之凡客栈

到黄岩东禅巷的百年酒厂

其中跨度之大令人咂舌,更让人感叹其设计理念的独特。

他并非一味改变格局,而是倾向于寻找建筑中原有的特点,通过自己的悉心“引导”,焕发其本身的生命力,去芜存菁,增添新意。

这样能使得设计的痕迹融入作品之中,

在最大程度上

保留建筑的原汁原味。

这种大道无痕,正是高鲁东的生活哲学。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顺其自然。

不被社会中的约定俗成拘束,撇去喧嚣红尘里的杂音干扰,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将人们对房子的情感,编织成为一个个美好的归宿。

我们生活工作在现代都市,于大数据的洪流之中,难免会有迷失自我的时候。

这时静下心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就显得弥足珍贵。

面对已经不惑之年的自己,你是会选择弯道急转,像高鲁东一样追随自己内心,进入一个陌生而全新的领域

还是得过且过,继续在原本的轨道上平稳航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