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独家」最全的股市机构资金持股详解(附持仓)

中国股市的机构资金大致可以分为QFII、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券商自营、信托资金、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等

(证金和汇金属于非常规资金,非常规资金在市场稳定下来后将会逐步退出)

从公开的持股数据来看,券商自营和信托资金的直接持股规模并不大,私募基金的直接持股披露较少,所以这三类资金跟踪较为困难。但是作为市场的主力机构资金——QFII、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以及公募基金持仓则是较为透明,从他们的持仓变动中往往能发现出未来一段时间投资的大方向与大机会。

  从风格上来看,QFII、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属于明显的长期布局资金,短期业绩压力较小,持仓周期也明显偏长,预期年化收益率要求不高。以去年公布的全国社保基金为例,过去16年中年化收益率大约在8.4%,略高于中国GDP的增长。而公募基金由于有一定的业绩压力,其持仓和调仓周期相对偏短,所以在实际投资中,阶段性的机会跟踪可以参考公募基金,长期持仓要重点关注QFII、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的动向。接下来我们从一季报中把这四类资金持仓和加仓情况详细分析一下。

QFII

QFII是一国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截至2018年5月30日,我国累计批准994.59亿美元QFII额度。不过从一季报数据来看,QFII持仓市值才1200亿元左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QFII资金在中国资本市场似乎总是先知先觉,总能在相对底部提前布局,然后耐心等待股价和公司估值抬升。如2014年奥本海默基金投资额度仅为2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买了贵州茅台,2017年三季度开始减仓,粗略估计盈利超过30亿元人民币。

下图为QFII资金一季度增持且持股比例排名前20的个股。从持股来看,QFII偏好消费、医药等稳定性行业,所以持仓周期偏长,其资金来源也是长期资金,没有短期业绩压力。另外,QFII开始建仓是,可能股价还处于左侧,从历史经验来看,QFII重仓股一般都是价值凸显的公司。

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社保基金理事会自成立以来,其收益相对稳定,十七年来,在A股几轮牛熊转换中,几乎没有亏过。从去年开始,社保基金持仓集中度明显提升,一季度持仓市值达2383亿元,主要集中于银行、医药生物、化工、电子和家用电器行业。

下图为社保资金一季度增持且持仓比例排名前20的公司。其中有不少公司有多支社保基金共同入驻,意味着多名不同公司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共同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保险资金

保险资金的投资首要原则是安全性,所以在持仓风格上与社保基金相似。保险资金直接参与股市投资的资金不多,投资比例也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大多时候是通过申购基金间接投资股市。

上图为保险资金一季度增持且持仓比例排名前20的公司。从下表可以看出,保险资金偏爱地产、医药。对于中国房地产,我记得万科老总王石曾说,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过,迎来白银时代,中国社会还有很大的需要,只要房地产市场不暴涨暴跌,对于行业的未来发展还是没有必要过于担忧;另外医药行业,在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深入大背景下,医药板块长期慢牛可期。

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是指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证券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在法律的严格监管下,有着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限制等行业规范。

下图为公募基金一季度增持且持股市值排名前20的公司。可以看出公募基金作为机构资金中持仓市值最大的机构,其持仓风格偏成长,一季度增持且持仓前20名中有9家创业板公司。

另外,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关于证金和汇金属于非常规资金,待市场稳定下来之后,这部分资金退出市场是迟早的事情,现在距离2015年股灾已经三周年,救市资金也将有序退出市场。当然,还有北上资金也是不容忽视的市场力量,过去几年中,一共购买了4000多亿的股票,绝大部分属于白马蓝筹股,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目前已经进入6月份,不管是从月底就有半年度基金排名,还是MSCI资金来看,对于机构重仓股都是未来一段时间值得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