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古代“萬歲”的前面為何要加上“山呼”,原來史料記載是這樣來的

古書上談到百官拜見封建皇帝時,總是“山呼萬歲”。為什麼要在萬歲前面加上“山呼”?這是怎樣的一個儀式呢?

唐張悅《大唐祀封禪頌》裡說:五色雲起,拂鳥以隨人;萬歲山呼,從天上到地上。“五色雲起”就是祥瑞。《戰國策 齊人有馮諼者》篇,即有“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那“山呼”到底怎麼出現的呢?

在《 史記· 封禪書》載有:“三月,(漢武帝)遂東幸緱氏,禮登中嶽 太室。 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雲。問上,上 不言;問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戶封太室 奉祠,命曰 崇高邑。”

而據《漢書·武帝紀》中的記載,元封元年(前110)春,武帝帶領群臣登上嵩山,隨從的官員們都聽見從山中隱隱傳來三聲高呼萬歲的聲音。武帝把這件事記在了自己下的詔書中。這本來是很荒唐的,但後世的統治者卻當成“祥瑞”,把“三呼萬歲”規定成臣子朝見皇帝的定規,稱之為“山呼”。也作“嵩呼”。

《元史·禮樂志》中記載了具體的儀式:朝見皇帝的人,先跪左膝,掌管朝見儀式的司儀官高喊“山呼”,朝見人叩頭並應和說“萬歲”;司儀官再喊“山呼”,朝見人還是照上次的樣子叩頭並應和說“萬歲”;最後司儀官喊“再山呼”,朝見人再叩頭,應和說“萬萬歲”。

這個儀式存在了許多年,皇帝們聽到了無數次的“萬歲”、“萬萬歲”,卻沒一個如願的。現在孩子有的你準備帶他去玩高興的時候也會說“萬歲”,不過是一種表達心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