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小欢喜》:你现在减的“负”,都将成为未来袭击你的“压”

在《小欢喜》中,乔卫东(沙溢饰)是个“女儿奴”,事事以女儿英子为中心,眼看着女儿到了高三的关键时期,他毅然搬到了前妻宋倩和女儿家所在的小区,目的是想让英子能在学习累了的时候,到他那里玩玩放松一下。

宋倩(陶虹饰)对英子的学习管得很严,英子倒也听话,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但自从乔卫东搬过来后,英子便似乎找到了退路般,开始向妈妈演戏,假装生病,假装去上学,实则逃课去爸爸那里玩乐高。

可是,结果不会陪着英子演戏,果然,在新一轮的考试中,英子的成绩断崖式下滑,平素好成绩的英子,看到自己这样差的名次,彻底崩溃。

对于正处高三的英子来说,玩是什么?是学习之余的调剂,但前提是绝对不能影响学习。对英子来说,短暂的欢愉固然令人快乐,但学习成绩下滑带来的打击却是致命的。

另外,因为乔卫东的到来,宋倩和英子母女之前的安稳状态被打破,矛盾不断,英子夹在中间,过得难受极了,于是,曾经最期待爸爸能搬过来陪她的英子,主动含泪请求爸爸搬走。

乔卫东的到来,看似是为英子减负,实则却是好心办了坏事。

当然,宋倩以自我为中心,把英子看得太死,管得太严,也很不对,这容易给英子带来心理上的问题,她要做的是要适当放手。不过,她和英子总体上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始终保持一个高水准的成绩,考上一个名牌大学。

于英子而言,开开心心地失掉学习成绩和辛辛苦苦地得到好成绩之间,如果非要选一个,她肯定是愿意选择后者。

乔卫东看似是为英子减负了,实则,这减下来的负,又如数甚至成倍地还给了英子。

曾经看到这样一组漫画:

所有人都背着十字架,在路上艰难前行。中途,有一个人突然停下,他觉得十字架太重,于是砍掉了一截。

砍完之后的十字架果然变轻,他的步伐不由得加快了不少。可是,走着走着,他觉得前路漫漫,十字架还是有些太重了,于是,就又自作主张砍掉了一截。

砍完之后的十字架的确轻了很多,他背起来完全不费力气,很快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看着路上的其他人满头大汗、步履蹒跚,他自鸣得意,笑别人是傻瓜,甚至还哼起了轻快的歌。

走着走着,前方出现了一道沟壑,沟壑太宽,根本无法通过。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后面的人赶了上来,他们把自己的十字架横搭在沟壑的上方,做成了桥,从容地渡过了沟壑,而他的十字架太短,根本无法搭建桥梁。于是,当别人渡过沟壑继续朝着终点进发时,他只能待在原地,望洋兴叹。

长路漫漫,还要负重前行,的确不轻松,那些“傻瓜”真的傻吗?他们很清楚,既然背了十字架,那么十字架就一定能派上用场,所以就算辛苦,他们也没想过损坏或者干脆把它扔掉。

那个“聪明”的人真的聪明吗?他完全没考虑过,十字架是否会在未来派上大用场,他只想着怎样让自己走得轻松些,没想到,他现在给自己减的负,会成为他后来再也无法逾越的障碍。

中学的时候,我成绩还不错,就是字写得不好,语文老师多次教育我要好好练字,不然考试时会影响到卷面成绩。

我不以为然,心想,只要答对了题,字嘛,判卷老师能看懂就行,还能因为这个扣分不成?所以,我表面答应,事实上并无练字的行动,直到那次“情书事件”。

我给暗恋对象写了一封情书,三百字,我用了整整一个星期反复打磨修改,直到确定文采飞扬、感人至深了,才偷偷送了出去。我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回复,可没想到等来等去,却等来了那封字美话毒的回信:“字如其人,我不想和字丑的人交朋友。”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我决定练字,每天写上两小时。我买了厚厚一大本字帖,开始进入练字模式。

第一天,我激情满满,不仅完成任务,而且练了两个小时后,还热情高涨到根本停不下来,直练了三个小时才罢手。

第二天,我正常完成了任务,有计时器在那里摆着呢,两个小时不多不少。

第三天,我看到一句话:练字是个长久的工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觉得太有道理了,于是,要求自己每天只练一个小时就行了,贵在坚持嘛!

就这样咬牙坚持了不到一星期,看着自己练了这么久,却依然没有长进的字,我灰心了。我想了半天,终于“相通”了,那人又有什么了不起的,长得一般不说,态度还傲慢,根本不值得我花时间练字去讨好。于是,我放弃了练字。没有了练字的压力,我一身轻松,好不快活。

就这样,直到现在,我的字也一直没有任何长进。

只是,有时候,我还是会用到手写,比如签个名字、写个赠语、填个表格等等,每每这个时候,我都有些犯难,所以能躲就躲。

更要命的是,有一次,去给大学生讲课,我写在黑板上的字,歪歪扭扭,毫无美感可言,惹得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地讨论,我羞愧得恨不能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之后,即便有必须要书写的内容,我也再不敢在黑板上写字了,最终的讲课效果可想而知。

练字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可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停给自己找借口,最后甚至将练字这个重担彻底从我身上卸下。当时是轻松了,可这带来的危害却是长久的。

我之前给自己减的负,以另一种形式还给了我,那就是对书写的不自信,遇到需要写字的场合就想躲开,进而与诸多好机会擦肩而过。

大四,小艾决定和我一起考研。

她信誓旦旦,跟我说想要考北大。她买了厚厚一摞资料,开始埋头复习。一个月不到,她告诉我,她不想考北大了,她要考山大,因为考北大需要看的书太多,她恐怕看不完。

两个月过去,她又告诉我,她不想考山大了,想考济大,因为山大历年来出的题都太难了,她恐怕考不好。

考试前一个月,她又跑过来跟我说,她不想考研了,因为政治和英语复习起来太难了,她一看书就头疼。而且,最重要的是,复习了也不一定能考上,考上了,也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白白浪费三年不说,还失去了去社会上历练的机会。

于是,她果断放下书本,加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之中。

因为考研复习,她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时机,最终也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现在,小艾见到早已研究生毕业又工作了几年的我,跟我说,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她决定重新考研了。

其实,小艾当时并不是不想考研,她只是畏惧考研过程中的辛苦。于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自己降低目标,最后干脆放弃。

她用巨大的热情,制造了考研这个负担,又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将这个负担卸下。看似没了负担,轻松了,实则她正把自己推进一个更为巨大的痛苦之中,那就是未来她对自己之前没能坚持下来的无尽悔恨,以及因为学历不高而丧失掉的诸多机会。

世上没有一种负担是可以让人轻松的。

“聪明”的人感到难受、疲累,本能地想要卸掉;而“愚蠢”的人选择了迎难而上,保质保量地征服了那些“负担”。

在通往未来的那条路上,“聪明”者太多,“愚蠢”者太少,所以那些与负担斗争之后所取得的成绩才那样弥足珍贵,才那样充满了含金量。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白受的苦,更没有白享的福,你现在给自己减的负,都会悉数还给你,成为未来吃的苦,让你悔恨不已、叫苦不迭。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原作者,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