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請教,學書法臨帖到底臨到什麼程度才可以換帖了呢?

有點字兒


字要寫出真功夫,必須要臨摹。學習就是仿鑑,修煉內功的階段,主要靠的是臨學,通俗地講就是要向人家學習。天賦在這裡就不深談了,不少朋友都對自己的天賦自信滿滿,好像真的是上蒼厚愛、天縱英才,壓根沒那回事,其實99%的人在書法學習的天賦上都處於一個水平線,所謂的“有天賦”無外乎個人興趣愛好、家庭環境薰染、接觸書法比較早等現實原因。



臨摹作為書法學習最重要的方法途徑,是值得每一位書學者去認真思考、規劃、安排的事情,在書法學習的初始階段,誰書法學得好,其實也就是臨習得好。最初的臨摹就是仿學,以形為主、力求逼真複製(後期主要是以意為主,重在知會用筆結字的方法技巧),與原作的相似度越高越好。當然,“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啟功先生曾對臨摹作過相對量化的闡述,他認為高質量的臨摹可以達到“六七分相似”,這個“六七分相似”可以作為臨摹效果是否過關量化評判的參照。

實際上,“六七分相似”只是個大概,仍屬於定性而非定量的分析,比如,“六七分”這個比率如何去現實地界定?況且,每個人對這個比率的認識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即便是啟功先生的“六七分相似”,實質上也不具備實質意義的操作性,什麼樣子什麼效果的臨摹才算真正過關,可以切入下一個帖子,並不好把握。


對此抱庸有三點建議。

一是進步幾乎趨於停滯時果斷換帖。對原帖中每字的用筆方法、結字技巧都搞明白了,不僅可以很嫻熟的對臨,而且可以很流暢的背臨,這個時候可以果斷換帖。反之,就是還有必要去進一步的讀帖和臨摹。

二是對原帖已經臨摹到無感時應當果斷換帖。我們無論臨摹哪個帖子,都應是本著仰望與敬畏之心,其中的奇趣妙理是激發臨摹動力的源泉。而再好的一本帖子,看多了練久了,也是會膩的,當膩反心理出現的時候,往往是臨摹熟滑的體現,這時如果仍舊強迫自已去堅持,效果也是很差的,不如換一本帖子去臨習,過段時間再視情揀起。

三是不能急於求成。臨摹是書法學習者終生不竟的功課,初學者尤其需要穩紮穩打,尤其需要臨好第一本帖子。讀帖之路很長,臨摹之路漫漫,而方法與機理是大致相同的,所謂一通則百順,因此,務必克服心浮氣躁,平心靜氣地去臨摹。


抱庸淺談。文中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臨帖臨到什麼程度才可以換帖了?這個問題不好說。如果你只是隨便寫寫的話,那麼你怎麼高興怎麼來,如果說一個帖子你臨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喜歡了,那麼大可以再換一個你喜歡的帖子來學習。

筆者臨啟功先生的《論書絕句百首》

但是,如果你是很認真想學書法的話,那麼初學的時候,最好以一個帖子作為你的根基,把一本帖子給吃透了,臨像了,然後再換帖子。這其實就是臨帖當中的一個入帖到出帖的過程。大意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有我無他

剛開始臨帖的時候,往往都是很難臨的像了,再費勁,寫的好像跟字帖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這個時候,有些人就很容易動搖了,於是開始抄帖式的臨帖,對著字帖照著抄臨一遍,也不管臨的像不像,有人提出異議了,還可以用意臨來搪塞一下。說白了,就是功夫沒有到家,不願意下苦功夫。這樣的人就是我一開始說的那種人,無所謂了,想怎麼寫怎麼寫,圖個樂子罷了。

硬筆臨趙孟頫《心經》

但是有的人,就能靜下心來,沉住氣,一點點的精臨,一個字一個字過關。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可能就會進入到下一個階段:有他無我。

第二個階段,有他無我

這個時候,臨帖就能臨的比較像了,從第一個階段到第二個階段,說起來容易,其實這中間的功夫可是不簡單的。沒有苦功夫,是不可能達到臨帖的形似的。

這個階段不論是對照著臨帖還是不看字帖,都能寫的與字帖上的字極其相似,這就是把古人的這本法帖的書寫技巧基本上掌握了,多是古人的字,沒有自己的東西在裡面。

臨《啟功絮語》

到了這個階段之後,其實就可以換帖來學習了。如果始終在一個帖子裡時間太長也不是好事,就會陷進去出不來了,容易成“奴”。

第三個階段,有我有他

這個階段的臨帖,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古人一些名家的臨帖,又像又不像。這階段就是一個融匯貫通的階段,你將自己之前的所學與新學的帖子融匯到了一起,他中有你,你中有他。這個階段就是比較高級的階段了,說說幾句話的事情,做起來可能就是幾十年的功夫了。

王鐸臨《聖教序》

啟功臨《玄秘塔》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著名書法大家留下來的各種臨帖作品,跟原帖相比較的話,又像又不像的。例如王鐸臨的《集字聖教序》,趙孟頫臨的《蘭亭序》,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臨的柳公權的《玄秘塔》等等,多是這樣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我想我們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出帖的問題,而是先進去再說。很多學書法的人,還沒做到入帖,就琢磨著出帖了,最後很容易流落成“江湖體”“四不像”塗成笑柄耳。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傳統書法文化分享,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關注。


翰墨今香


學書法,臨帖是必須的。但是,臨帖到什麼程度才能換帖呢?當一個學書法之人遇到這個難題後,託人找到啟功先生,向啟功先生領教,啟功先生告訴他:“臨帖。臨帖。當把帖臨到七分像時,加上三分自己的個性,就成書法家啦!”這就是啟功先生著名的“臨帖七分像”理論。



通過啟功先生的“臨帖七分像”理論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當把帖臨到七分像時,就可以換帖了。

但話又說回來了,一個學書之人,如果真正把帖臨到七分像,那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啊!據說啟功先生晚年臨趙孟頫的字,當別人誇他已臨到八分像時,啟功先生就笑的合不攏嘴了……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臨帖既要形似,又要神似。形似即入帖,神似則出帖。達到此程度不易。餘學臨文徵明三年,收效甚微。心浮氣燥不行,趕進度也不行。只有老老實實的埋頭苦練,學書無捷徑可圖。








一葉小舟82704


對於初學書法者,從來還沒有接觸過毛筆的人,可以試試先從篆書入手,因為篆書的基本筆畫,橫撇豎捺點等,都是以中鋒運筆,筆畫的變化相對較少。等基本掌控毛筆後,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帖開始入門,楷書,隸書,行書,甚至草書都可以作為入門範本。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書法也要一帖一路,對一本帖的不停的研究,臨摹,直至熟悉掌握,可以邊臨,邊試著創作。


ZCL-2017


學習書法可以自學,但必須臨帖,臨帖是理解書法學習書法的必要途徑,這大概應是所有學書法者之共識。臨什麼樣的帖,一是根據自己的愛好與現有基礎,選定一個大的方向。比方說,如果是想習楷書,又是初學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觀感,從幾位主要的楷書大家中選擇一位以及他的某部代表作,反覆臨摹,其中還需要對一些特定的你感覺比較難寫的字,單獨花專門的時間反覆書寫,以求總體臨帖的每一個字都能大致達到同等水平。到了適當的火候,可以試驗脫稿默寫(如果原帖文章較長,可以輔助以自己用鋼筆手寫的手稿,以免記憶有誤),力求形似。一般來說,在臨寫行書或草書字帖時,文章裡反覆多次出現的同一個字對臨帖者是個嚴重考驗,需要反覆臨寫、默誦,加以區分。如果一幅字帖你已經臨寫得非常相似,且感覺無法再進一步,那就要及早考慮換帖了。當然,臨習過的帖子,日後可以回過頭來再次臨摹,觀察自己的功夫有沒有加深,有無大的進步。這只是我學書法一來一點點個人體會,僅供參考。下面是我默寫的張芝冠軍帖,它是我在學習了適當多的草書字體後下功夫按照以上次序學習後,脫開原稿自己書寫臨摹的一幅作品。



羅陽人家張明堯


初學書法大抵要經過實臨、意臨、臨習性創作三個階段。學習書法不是必須要換帖的,認準一家,紮根其中,廣泛吸收,自成風貌。經常換帖,淺嘗輒止,害人不淺!

1、實臨階段,就是將範本對照著寫,通過觀察與理解法帖來摹擬範字。看一筆寫一筆,看一字寫一字,看一行寫一行。待對範本中每一字、每一行都可憑印象全寫出來,再跟原帖相比,要能八九不離十。

2、意臨階段,臨習法帖氣韻、意境。不求一字一畫肖合形畢,但求整體氣韻生動自然。不適於初習者運用,實臨階段能寫到八九不離十了可嘗試意臨。

3、臨習性創作,就是“集古字”。選取法帖中的字進行“移植創作”,或對聯,或條幅,或扇面,將法帖上的字用到創作的內容中來,這是從臨寫到創作的一條捷徑,很多人忽視這個階段。

4、學習書法就是要深入紮根一家(歷史上公認的名家),在此基礎上廣泛吸收,才能自成風貌。說要經常換帖的,這種說法是誤導,害人不淺,致使很多學書之人朝三暮四、淺嘗輒止,寫出來哪家都不像,最終學無所成!


歡迎書法同道關注“麓風軒”,一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麓風軒


初學書法者,首先,選好書體。楷、草、隸、篆、行裡選一種自己最喜歡的書體。然後找名家的書帖,開始讀帖,讀帖不是讀書,是研究名家的筆畫、字形。如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長短。撇、點的位置,然後開始動筆臨帖。臨到看見一般的漢字大腦裡就出現書法的字形,就可以換帖了。臨寫時注意佈局。筆畫在字中的佈局,長短,粗細,上、下、左、右的位置。字在列中的佈局,列在篇中的佈局等等,這樣才能完成一幅作品。當然,還有落款和印章。

書法不是寫字。是利用漢字創造藝術。


祝你成功。


南山智叟2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啊。我認為,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始臨,臨段時間有所體會了,不管是好的壞的體會,再研究下一步。不然呢,那麼多所謂的法,看了,聽了,也是一頭霧水。研究了所有的游泳方法,不下水喝幾口水,是學不會游泳的。



色墨瞎想


初學選貼很重要,一旦選定,就要堅定地學下去,不要輕易換貼。學書法最忌"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