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苗木人你的归属感在哪里?你真的懂树吗?

每个国家,甚至地区都有自己对绿化树木生产的标准,而参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的标准通常是最低标准。国际树木学会中国区主席欧永森在会上分享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细节很多,标准很高。比如德国,树木的修剪伤口不能超过5厘米。

园林是一门复杂学科,共有19个课程。与城市森林学与园艺学相互交叉,并不简单。从中也可以看出,“懂树”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每个苗木人都可以尝试去深造。

一棵树的学问很大,分品树、种树、修树三个方面。品树就像品茶,蕴含了病虫害、截干、活冠比、药剂使用等知识点;种树也不仅是“挖坑—栽树—填土”那么简单;修剪的体系更是复杂庞大,有时候经验会造成误导。因为修剪就像给树木做外科手术。

而树艺师要懂得不只是植物的生理,还要懂得如何去开展公众的社会教育,因为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如何得到民众的支持,也是要做工作的,否则工作不好开展。在英国,随意砍了不该砍的树,是刑事案件。

其中充斥着一个现实:发达国家对于城市森林的体验感有着苛刻的要求,他们非常重视城市森林设计,因为居民渴望回归自然,希望城市生态能得到改善,追求城市森林的体验感。对单株树的理解,最后会上升到对城市森林的理解。

城市森林承载着改善城市自然环境、增加居民休闲机会的功能。缺之会造成城市热岛、空气污染、市区暴洪等问题。人要活得开心、对家的归属感,将是推动城市森林的强劲力量。

大家普遍预测,接下来国内市场的爆发点将出现在生态改善、林业建设方面。接下来三年的绿量,或将超2008年至2010年时的绿量。

可形势变好,为什么三分之二种植户赚不到钱?有人认为是“种”与“用”对接的问题。今年,雄安领衔大规模使用原冠苗,但苗不好找,没货。闫大成认为小苗将有给予,现在是考虑从种子开始培养原冠苗的时候了。另一方面,一些已经进入国内十多年的“洋树种”,也到了应用阶段了,比如北美海棠与美国红枫,但闫大成提醒一定要注意品种问题。

对于绿化项目,未来苗木将会走向三大市场,分别是近自然林、商业景观项目、城市改造项目。

关于树木与造林,从“爷爷树”到“重孙树”都长在一起,这种“多代同堂”的景象生态位饱满,通过自然更新与人为辅助更新,就能达到永续。

另一大林业绿化市场的爆点来自北京。上一轮百万亩造林成绩显赫,但也存在不足,从政府层面的高位表态可以看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专业、科学、系统将成为造林的三个关键词。

新思维、新技术的导入对于新百万亩造林很关键。回归到树木本身,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品种的丰富性,新优品种的使用是大势所趋。团队把品种的开发、品种权的保护、新品种的推广系统化、专业化运作,从助力雄安绿化、北京百万亩造林、北京世园会项目开始起航。

无论城市森林还是林业绿化,“懂树”将成为园林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对于一些国内外的高标准,有的参会者认为“够不着”、“细节太抠”,但从众专家分享可以感受到,了解一个行业最基本的单元,是融入行业最起码的要求,这是行业发展趋势,也是匠人们归属感所在。借用欧永森一句话:你的归属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