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隴南法院很有“智慧”

“我要打官司!”近日,張某帶著一紙離婚訴狀來到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人民法庭。原來,張某和劉某在外地打工期間戀愛,於2016年結婚。婚後,因感情不和,女方劉某離家出走至今未歸,其間張某多次聯繫劉某協商離婚無果。

庭長劉青接案後,立即加了劉某微信進行溝通。交談中,劉某也有離婚的念頭,但又不願專程從外地趕回。

“我們可以利用微信開庭審理此案。”雙方當事人被拉入法庭新建的群組。鑑於雙方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法官重點對該案進行調解,不斷勸說下,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張某拿到調解書後倍感輕鬆:“這事拖了3年,沒想到當天就解決了!”

隴南市地處甘肅省最南端,扼陝、甘、川三省要衝,自古為“秦隴鎖鑰,巴蜀咽喉”。時值三月,北國春寒料峭,隴南已遍野花開,一派江南春色,被譽為“隴上江南”。隴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馬劍勇對《法制日報》記者表示,隴南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近年來,隴南中院把信息化建設當作法院工作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斷深化法院信息化應用,逐步實現了由傳統法院向“智慧法院”的轉型升級。

文縣碧口法庭使用科技手段開庭審理案件

微法院:小程序的便捷

康縣陽壩鎮村民王某因借貸糾紛需要打官司,於是打開微信,搜索“隴南微法院”小程序,打開程序裡的“訴訟費計算器”,選擇案件類型,輸入訴訟標的,訴訟費便跳了出來。“微法院真的很方便,上面還提供文書模板,我寫訴狀也不用請律師了!”王某指著小程序對記者說。

康縣人民法院院長王鋒說,以前群眾打官司,都要到就近的人民法庭去諮詢,有些偏遠鄉村的來回路程很遠。現在,只要打開微法院,就可以全面瞭解法院的各項訴訟流程。

據介紹,“隴南微法院”是甘肅省法院系統首個移動互聯全業務生態平臺,當事人只要通過微信公眾號裡的導航界面進入程序,即可使用庭審公開、失信曝光平臺、公告送達、文書模板、訴訟費計算、法院頭條等功能。其小程序,面向社會公眾、案件當事人、辦案法官和書記員提供精準服務,實現類案推送、匹配法條、案件預判、判後答疑、法官溝通、刷臉查案、在線律師等智能便民服務。

馬劍勇說,微法院有效引導公眾合理使用司法審判資源,更高效更便捷地實現矛盾糾紛在線解決。

武都區安化法庭收到的錦旗

桌面雲:小盒子的高效

武都區安化法庭庭長鬍海清辦案經常利用一個“小盒子”(類似電視機頂盒),別小看這臺瘦終端,它裡面可裝著一個“大法院”。為了能讓法院幹警方便高效地工作,隴南中院經過技術分析、實地調研後,建設了法院桌面雲平臺,通過服務器虛擬技術,把顯示器、鼠標、鍵盤接入到瘦客戶終端上,為法院提升審判質效、強化訴訟服務、深化自身改革提供了強大助力。

隴南中院現已為每名工作人員都配發了一臺瘦終端,通過瘦終端可以直接與雲桌面對接,雲桌面可兼容電子卷宗管理系統、數字化庭審系統、法院電子簽章系統、同步錄音錄像系統等各項法院系統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推進信息資源共享,讓司法審判更加現代化。

成為“法官辦案好幫手”的隴南中院慧審系統,通過人工智能輔助法官辦案,可實現庭前材料識別掃描、庭審筆錄綱要自動生成、電子卷宗隨案生成等,為提高審判質效提供了智能支撐,並提高當庭裁判的準確性。

馬劍勇介紹,慧審系統一鍵操作即可自動生成高度符合案情、結構規範完整的筆錄綱要。通過語義分析及數據挖掘等技術自動提取歸納起訴書、答辯狀中的關鍵信息,結合案由及審理程序,輔以語音識別功能,大大減輕了審判人員的工作壓力,提高了辦案效率。

科技化的會議室

微開庭:指尖上的便民

2017年,文縣碧口法庭法官使用微信,成功調解了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

案件受理後,承辦法官瞭解到被告羅某某與保險公司均在四川省遂寧市,在依法郵寄送達相關訴訟文書後,兩名被告通過手機微信提交了相關的證據材料。針對三方當事人對案件事實無爭議,承辦法官考慮到兩名被告參加庭審路程較遠,為了降低當事人訴訟成本,在徵求三方當事人同意後,建立手機微信群,在微信群裡主持了該案的開庭審理,並順利達成調解協議。

碧口法庭位於隴南市最南端的碧口鎮,與川陝相接,是一個“雞鳴三省”的重鎮,審理案件中的許多當事人來自省外。隨著受案量的逐年攀升,如何破解工作面臨的送達難、開庭難、執行難,成為棘手問題。2017年,碧口法庭嘗試使用微信等開展送達、開庭、執行等工作,效果不錯,贏得案件當事人的一致好評。“文縣山大溝深、村落分散、人員流動大,一起案件的送達時間往往佔整個案件審限的三分之一。”文縣人民法院副院長楊祖文介紹,碧口法庭利用微信審理案件的創新,方便了訴訟群眾,已經在全縣法院推廣。

據統計,2017年以來,文縣法院利用微信等電子設備辦案、送達的案件已達到130多件。

馬劍勇表示,隴南市兩級法院深化信息化的深度應用,致力於構建與社會公眾相互溝通、彼此互動的信息化平臺,加大智慧法院建設力度,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新需求,受到了當事人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