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六年级“小暖男”每天在家烧菜做饭,可他妈妈却并不开心?

小胖是个六年级的小学生,每天放学回家,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晚餐,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

因为从三年级开始,他已经坚持了三年了。

但是,这并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故事。看着小胖在厨房劳碌的身影,小胖的妈妈心情非常复杂。

01、他实在是太喜欢做饭了!

一开始,小胖的父母见小胖每天在家做饭很是欣慰,让他们觉得孩子长大了,懂得给父母分担。但是渐渐地他们发觉了小胖有点不对劲——他实在是太喜欢做饭了!

要知道,小胖并不是因为家里贫穷才挑起做家务的重任,他做饭,是源于自己的“兴趣”。

这个兴趣浓烈到什么地步呢?小胖妈妈说,儿子研究厨艺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平时在家经常看中法厨师对抗赛,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节目;会拿自己的零花钱去买各种食材,然后照着食谱试验,一定要做得色香味俱全才肯罢休。

按理说小学生有个兴趣也是平常,不能算错,虽然热衷厨艺这一点跟其他同学不一样,但是他既然有兴趣,就随他嘛。

让小胖妈妈担心的是,小胖在学习上却一窍不通,成绩连年垫底。如今已到六年级了,数学考试才得1分,把老师都气得够呛。

小胖妈妈认为,孩子把学习需要的时间都用在了烧菜上,每天回来不做作业就只知道在厨房捣鼓;零花钱不买文具练习册,都拿去买菜,课外的训练就比其他孩子差了一大截。

但小胖却认为,“我一看到书本就犯困,老师讲的东西我也听不懂,还不如睡觉。”

据小胖说,最初尝试做菜是为了“讨好”妈妈,看到爸妈吃得很开心,自己也做得很有信心,于是便对研究厨艺越发迷恋。

现在更是每天放学以后,只想钻进厨房,对着五颜六色的食材进行创作,那种喜悦与满足无以言表。

小胖妈妈无奈地说,请求老师的关照、放学后留孩子补课做作业、送孩子去上万元的注意力夏令营都试过了,小胖的成绩还是半点没有长进。

02、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你有你的兴趣,我也有我的难处。小胖和爸爸妈妈只好一起进行了心理咨询。

面对医生,小胖爸爸说:“其实我已经放下,但他妈妈不能接受,总觉得烧菜没有出息。”

医生给小胖做了全面的评估,原来他的智商在中等偏下,注意力也有缺陷,成绩不好可想而知。

而这次当着小胖老师的面,她依然表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走读书这条路,而且孩子的成长也并非只有读书这一条路。

中国传统观念里一直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点,但是按照传说,龙生九子,也是各有不同的。

比如老大囚牛吧,就十分喜爱音乐,喜欢蹲在琴头;老五狻猊,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最奇特的就是老六霸下(赑屃)了,这种神兽形似龟,喜欢负重,一般出现在石碑底下。

小胖笨吗?虽然考试成绩不好,但瞧他对着五颜六色的食材进行创作、钻研的样子,完全是天造之材。这样的人,你说他是燕雀还是鸿鹄呢?

对于小胖钟爱做饭的行为,医生也给了一些建议。

父母可以在厨艺方面尊重孩子,激发孩子的潜能;再因势利导,劝孩子学厨师也是需要文化科作为基础的。

只要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尊重,被包容,他可能就会朝着家长的希望慢慢前进。

03、不管他未来做什么,都是我的骄傲

曾经有一位妈妈在论坛上发帖: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说自己长大后的梦想是当厨师,没想到被身边的人狠狠嘲笑。

妈妈心情极其复杂地记录下了这段经历:

每晚都会跟儿子睡前聊天,天马行空,话题无数,有时是学校的趣事,有时是对以后的展望,聊着聊着突然聊到理想,他说理想是做一名厨师,这一下子让我想起那天的情景。

亲戚朋友聚会,大人们聊起自家孩子。

“哥哥现在打篮球很厉害,总代表学校出去比赛,小同,你呢?学习好不好,你以后想做什么?”

我平时挺讨厌别人问孩子成绩怎么样,或者在几个孩子间比较的。不过出于礼貌,小同还是说了,以后想当一名厨师!

这句话简直就像是一声惊雷,炸出了周边人不同的表情。一位阿姨先开口:“厨师怎么会有出息呢?你怎么会想做厨师呢?”

儿子的脸刷的红了!其他亲戚没说什么,表情也不友好,好像这个理想多么的见不得人一样。

我抱住儿子,亲亲他,当场告诉他:“儿子,真不错,你的理想太棒了!做厨师没什么丢人的,多好的职业啊!最起码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的饮食,不会饿肚子,还能给妈妈烧饭,以后爸爸不烧饭,咱家的大厨就是你啦!”

儿子还小,可能听不懂,但他的心里却会因为妈妈看不起他的理想而有负担。我只希望儿子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不管以后他做什么,他都是我的骄傲。

理想是什么都不重要,那只是一个目标而已,重要的是怎么去实现这个目标。

就像做厨师,厨师也有水平高低,水平一般,可能在街边店烧快餐,水平好的厨师可以在五星级酒店做主厨,再厉害一点,可以出国,甚至做国宴!

更何况孩子还小,对世界认识不深,他们的理想是会不断变的。

家长要做的不是树立职业高低的分层,而是帮孩子寻找到兴趣点。接触各领域,了解到各种职业,从中发现对什么感兴趣,慢慢找到职业方向。

法国作家苏菲·伯帝在《给孩子的趣味职业书》中写到:“做职业规划最合适的两个时间,一个是进小学,一个是现在。”

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很简单,做一个有天赋的未来厨师很难。

孩子是否可以选择自己的路,都在家长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