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红评|把“科技创新”的文章写在湖湘大地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在科技创新舞台上,我国科技工作者怀揣着科技梦想,创造了无数令人崇拜的科技奇迹。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

几天前,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言犹在耳,振聋发聩。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生活福祉。

两年前的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又一次标志性的科技创新盛会。

“科技三会”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树立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以此为标志,自2017年起,每年的5月30日被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创新报国,引领发展。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巨大转变,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在“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湖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科技工作者不断释放科技第一生产力潜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牛鼻子”“金钥匙”作用。全省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增加,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3%提高到55%,创造了广受瞩目的“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省委书记杜家毫提出的“五个强省”建设,承载着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是一张必须完成的历史答卷。其中,“科教强省”特别强调,要根据自身优势,开发“颠覆性技术”,以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特中生强,使湖南的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关键在人才,胜券也在人才。湖南大力推行的芙蓉人才计划,重中之重就是要引进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全省各类科技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总数已达到179万余人,居全国第8位,其中包括袁隆平、黄伯云等一批享誉中外的知名科学家。过去5年,湖南增选“两院”院士10名,总数增至69人,居全国第9位,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4名、“万人计划”专家72人,总数分别达到139人和221人。

科技湘军吃得苦、霸得蛮、肯钻研、勇攀登。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速达30%,2017年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62件,是2012年的2.7倍。湖南专利综合实力升至全国第7位,中部地区第1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是三湘儿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愿景。人们渴盼着,全省科技工作者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和科研潜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切实担负起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的作用。

我们的“科教强省”建设,既要加大创新投入,整合集成优质资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也要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人才流动制度和激励制度,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让优秀的科学家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可以心无旁骛地钻研科技创新,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30年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振奋了所有科技工作者,也激发了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如今,我国科技发展迎来了又一个希望的春天。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是无数孩子们的梦想,科技工作也必将成为全社会向往的职业。

在这个科技的春天,期待科技湘军不负时代,把论文写在湖湘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伟大事业中。

前天,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刚与中国电子高层座谈,促进湖南与中国电子实现了一次“蜜里调油”的合作。今天(5月30日),我们迎来了第二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此,谨向奋斗在全国各行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