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太原《青龍古鎮一日遊》必看

從17世紀開始,一條神奇的商路出現了,它從武夷山起始,歷經萬里,穿越中、俄、蒙三國。它是一條涵蓋了茶葉的生產、製作,運輸以及銷售之路,史稱“萬里茶道”。而今,我們稱呼它為太原道。青龍古鎮,就是這條太原道上最關鍵的重鎮之一。

青龍古鎮位於太原通往雁門關的溪谷要衝,古鎮旁的楊興河,曾是宋代楊家將的駐地。萬里茶道的興起,讓這座鐵血的邊塞重鎮,成為了著名的商貿集市。而青龍鎮的王氏家族,更是清乾隆年間的豪賈富商。而原名青蒿嘴(一種中藥材---蒿子,因四季常青,而得名)的青龍古鎮之所以會變成了現在的名字,也是因為王氏家族的王繩中(出生於乾隆八年)為大清捐銀百萬兩,皇家償賜“百萬繩中”匾額一塊和繡有“青龍”圖案的大旗一面的緣故。

青龍古鎮位於山西省會太原北部的陽曲縣侯村鄉,是歷史上著名的古鎮,也是太原的首邑,被譽為“並北第一鎮”。

太原青龍古鎮熱鬧翻啦!

端午小長假期間,太原青龍古鎮特為遊客舉辦了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展示,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欣賞!下面隨小編快快欣賞一下吧!

早8:30分景區開始營業

探尋農耕文化博物館!

農耕文化系列展覽以“衣被天下”為主題,由春耕秋獲,五穀豐登,面面俱到,鍋碗瓢勺,男耕女織,我心如秤,算盤盤算,車塵馬跡,真水無香,萬家燈火,鐵鎖春秋十一個專題組成,構建相對完整的農耕體系來烘托主題。

下面跟隨小編的腳步瞭解一下農耕文化博物館的十一個系列專題展出吧!

春耕秋獲

春天播種,秋天收割莊稼!勤勞的中國人民從耕耘到收穫,祖祖輩輩,工具從無到有,代代在變遷,春耕秋獲專題展示了系列工具的變遷!

五穀豐登

五穀即粟、豆、麻、麥、稻。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豐登意思就是年成好,糧食豐收。

面面俱到

民以食為天,在山西最受歡迎的就是麵食了吧,面面俱到這個專題展示了麵食的種類以及各種餐具的變遷!

鍋碗瓢勺

生活中少不了鍋碗瓢勺,走進這個專題,感覺自己開闊了新世界的大門,很多東西至今仍在使用,中國的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

男耕女織

我國古代社會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封建社會中的小農經濟,一家一戶經營,男的種田,女的織布。指全家分工勞動。男耕女織專題便展示了這樣一幕場景!

我心如秤

山西人經商,出了名的講誠信!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工具也在發生著變化,我心如秤專題展示了系列秤砣文化,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算盤盤算

山西人經商怎麼少的了算盤呢,而且至今中國人還在使用算盤,可見中國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祖祖輩輩,算盤盤算專題展示了算盤的文化,讓人驚歎其發展的歷史!

車塵馬跡

古時候的交通工具很單調,馬車很受歡迎,用於普通的農業作業和運輸貨物,時至今日,馬車仍在鄉間廣泛使用!

真水無香

真水無香專題展示了系列壺器,古代時用以盛酒漿或糧食。時至今日,茶道中的煮水器具,還是多以鐵質為主!

萬家燈火

燈是從食器中的豆轉化而來的,約出現於春秋時期,古代時隨著時代的變遷有銅燈,鐵燈,陶燈等等,慢慢步入尋常百姓家,星星點點,燃起了萬家燈火!

鐵鎖春秋

中國鎖具誕生已綿延數千年,仰韶文化遺址發現了木鎖,西周出現了青銅鎖,到了東漢已普遍生產、使用金屬鎖,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中國古鎖退出歷史舞臺。

農耕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傳統農具則是中國農耕文化的核心元素,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物態載體,是中國農業生產發生、發展、進步的歷史見證!小編就不一一為大家上圖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來青龍古鎮一探究竟哦!

淳樸憨厚、妙趣橫生!泥塑 , 人見人愛的民間藝術!

說起泥塑

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還記得小時候和鄰居小夥伴們一起捏泥人的情景嗎

這些民間藝人留下的寶貴財富

早在2006年就入選了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泥塑

nisu

泥塑俗稱“彩塑”、“泥玩”。

泥塑藝術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中最為古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題材主要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戲曲,也有各類寓意吉祥的動物人物等。

哈哈,這麼好玩的泥塑展品,是不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還不快帶著孩子來瞧瞧

不用去江南 ! 青龍古鎮,邂逅在民間藝術博物館!

山西民間藝術博物館展覽以“民間異彩”為主題,由“民間藝術”專題以及“民間服飾”“晉陽重鎮”“筆墨鄉愁”“楹聯匾額”等小型專題陳列構成。以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美術,藝術,工藝中的傳承為主體,基本上涵蓋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入選為國家,省,市各級的民間美術非遺項目或傳承人的優秀作品。同時還展示了“中國傳統服飾”“民間漆木雕刻”“民間民俗繪畫”等方面的內容,從一個側面呈現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異彩紛呈的面貌。

筆影鄉愁 漆木雕版

傢俱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載著久遠的歷史,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反應著時代的變遷。離家遠了才知道家好,才知道鄉愁的含義,從這一專題中的一幅幅畫卷中體會到了作者對家鄉的留戀。

定襄木雕 木板年畫

木雕是漢族傳統雕刻藝術之一,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板年畫始於隋唐,興於宋金,盛於元明。木板年畫將木板雕刻技法,色彩,線條,題材融為一體,並用大紅,桃紅,中黃,青蓮,普藍,墨綠等多種顏料套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服飾配飾

服飾即衣著裝飾,是給服飾的整體形象起到協調作用和裝飾作用的配飾或配件。傳統漢民族民間服飾品種類非常豐富,具有很高的實用,裝飾和審美價值,結合妝容與首飾,構成了華麗多姿的漢民族服飾整體系統下的配飾家族!

公司一角 老街舊貌

民國時期,商幫興盛,商行雲集。很多商行不僅壟斷控制當地市場,甚至遍佈全國乃至東南亞。太原,川地平原,集鎮環列,通達南北,商賈雲集,店號棋佈,市井繁榮。近代太原的歷史是一部中國近代史的縮寫。也就是中國近代城市工業化的寫照。

古鎮全景

青龍鎮原名青蒿嘴。清嘉慶年間,村中王氏族人王繩中(出生於乾隆八年),為大清捐銀百萬兩,皇家償賜“百萬繩中”匾額一塊和繡有“青龍”圖案的大旗一面,示意滿漢一家,從此菁蒿嘴便更名為青龍鎮。

婚房

大紅對聯掛在新房門邊,繡鳳鸞的大紅被祳堆滿床前.雪白夏帳上掛著龍鳳呈祥的帳簾.兩雙繡花鞋就在踏梯現,全屋箱籠框桌都貼上了大喜剪紙,紅燭把新房照得如夢般香豔。

舊歲遺址

流逝的日子,慢慢就被時間覆蓋,那個時期那個年代的東西好像都成了過去!舊歲時光的遺址,以另一種形式在訴說著過去,看著展館的每一個老物件,彷彿想起了曾經那個年代自己的點點滴滴!

小編認為最好玩的就是時代生活博物館了,裡面展示了自民國初年至新中國成立,在到八十年代的老傢俱,老物件。每一件都充滿著懷舊的味道。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五六十年代

▲七八十年代

▲民國時代

▲自行車,最有影響力的是鳳凰、永久、飛鴿這三個牌子的自行車。

▲黑白電視機

明代古地道是在明清時期,處於官道的王家為防止土匪侵擾,保護財富就修建了一個四通八達的地道網絡。在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青龍鎮抗日軍民進一步擴建了地道。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主戰場!

現在,保存的如此完好的古地道,在整個山西來說,都是非常罕見的!

可以搭配線路:

禹王洞、青龍古鎮一日遊

天柱山、土豆宴、青龍古鎮一日遊

藏山、青龍古鎮一日遊

忻州溫泉、青龍古鎮一日遊

蘆芽山、青龍古鎮二日遊

Happy

Father's Day

團扇表演 大型節假日

Happy

Father's Day

漢服巡演大型節假日

Happy

Father's Day

特技表演 大型節假日

Happy

Father's Day

二人臺表演 大型節假日

Happy

Father's Day

王員外招女婿10:30 15:00

Happy

Father's Day

戲劇表演10:30-12:00 14:30-17:00

Happy

Father's Day

阿慶嫂茶館表演 11:00-16:00循環表演

Happy

Father's Day

跑男來了

6月15日,跑男(太原青龍古鎮站)已在浙江衛視播出,端午節小假期來現場體驗跑男氛圍氣息,小編先帶大家感受一下吧!

潑水節活動

Happy

Father's Day

青龍集市

6月16日,山西太原青龍古鎮景區聯手中國攝影旅遊網共同舉辦“書香古鎮·青龍攝影”頒獎暨獲獎作品巡展正式開始,現在再隨小編觀賞一下攝影大師鏡頭下的古鎮吧!

粉條坊

石磨坊

油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