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渭南高新区:“3D打印+”让梦想成为现实

工作人员为采访团成员介绍3D打印技术。

西部网讯(见习记者 李卓然) 6个小时打印出120副牙模、半天打印出1个塑像、13天打印出一辆汽车……5月21日下午,“感知四十年•共筑新渭南”2018融媒体主题采访团来到了活动第一站——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近距离感受3D打印技术让梦想成为现实的神奇能力。

“3D打印+”为产业发展增添无限可能

在采访过程中,采访团成员见到了3D打印出来的骨骼、假肢、仿真皮肤……据介绍,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需求,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出精度很高而且针对性极强的医疗器械或者医疗植入物。

“3D打印技术+医疗产业,这将是3D打印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方向。去年8月,我们这边就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合作,完成了一例3D打印PEEK护心板临床应用,挽救了孩子的生命。”渭南鼎信创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继霖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采访团成员还亲身感受了3D打印数据测量搜集技术。吴继霖说,“只需要五分钟,就能完成全身数据扫描,获得全身各个部位准确的三维信息。”而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运用在服装定制、安防、文化创意等产业,而且通过构建网上虚拟试衣间,将对于当下流行的网购进行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早已从单纯的3D技术,初步形成了“3D打印+航空”、“3D打印+医疗”、“3D打印+文创”、“3D打印+铸造”、“3D打印+教育”等一系列“3D打印+”产业模式,结合“6+1” 3D打印园区化承载模式,借助3D打印技术优势,解决传统产业技术难点、痛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未来产业发展增添了无限可能。

采访团记者体验3D打印数据测量搜集技术。

集聚人才 助力产业飞速发展

据吴继霖介绍,渭南高新区广纳3D打印产业领军人才,分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黄伯云,教育部长江学者黄卫东、李涤尘、赵万华等72名材料制备专家建立了多途径合作关系。采取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多层次培养3D打印创新人才和实用人才,快速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的3D打印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园区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人,产业化工作目前处在国内第一梯队。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渭南高新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还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我们政策支持。”吴继霖告诉记者。

为了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渭南高新区主动搭建平台。比如,对率先入园区的3D打印研发专家和创业者,免费提供配套公寓、医疗服务等生活保障。对入区3D打印和新材料项目,渭南高新区推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的服务承诺,提供了住宿、办公、研发和生产场所。此外,还设立1亿元3D打印产业政府引导基金,成立中时鼎诚投资有限公司,设立规模为2.5亿元的国内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等等。

下一步,渭南高新区将继续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提升服务链。力争在十三五末,园区聚集企业300户以上,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全面建成创新动力强劲、创业环境优越、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的国家级3D打印产业培育示范基地。

“3D打印+模具”产品展示。

“3D打印+铸造”产品展示。

“3D打印+医学”产品展示。

“3D打印+文创”产品展示。

渭南高新区风景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