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新窮人的流行語:從“隱形貧困人口”到“年入百萬剛剛脫貧”

2018年最扎心的流行語,莫過於“隱形貧困人口

”。

所謂“隱形的貧困人口”,指有些人看起來有吃有喝有玩,但實際上是相當貧窮的人。

但更形象的解釋是,月入一萬多,穿著5000塊的西裝,敷100塊一片的面膜,租著6500塊帶落地窗的大房子,上2000塊一個月的私教課,吃人均500以上的時尚餐廳,用4000塊的戴森吸塵器,揹著上萬塊的LV,十足光線的背後,是每個月還信用卡、花唄時的焦頭爛額,以及不定時吃土的窘態。

每月身上錢最多的時候,就是發工資的那一天,身上的現金做多不超過2000塊,唯一的理財就是餘額寶了,買房買車只能指望6個錢包了,要是朋友來借錢只能呵呵了。

關於這這一切,現在最時髦的概念稱之為“消費升級”,但也是個世界性的現象——新窮人。明明是新中產卻在花大價錢模仿上流社會,銀行賬戶里根本沒什麼錢,人生最大的舞臺,就是朋友圈,以及朋友圈裡的詩和遠方

美聯儲去年發佈的《美國家庭經濟狀況報告》中,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如果你突發意外(例如突發疾病需要支付醫療費用等)能否立即拿出400美元的急救錢?

44%的美國人表示,拿不出這400美元。在這部分人中:45%的人表示將使用信用卡支付,但不得不逾期還款;27%的人表示完全無法承擔這筆錢;15%的人只能向親朋好友借錢。在美國,看病、買房子要貸款,甚至有些人買套餐具也要貸款。

排隊搶購iPhone

比“隱形貧困人口”更扎心的,是“年入百萬剛剛脫貧”。微博大V“北京大土豆”發博稱,“我覺得網上很多人對在北京年收入100w好像有一些誤解,這個收入,不客氣的說,在北京就是一個剛剛脫貧的水平。”

他還算了一筆賬:100萬元,“扣完稅拿到手裡76w(含公積金),扣除房貸,養車費用,孩子的教育費用,吃喝拉撒,一年1-2次的平民全家遊,所剩無幾,要是不啃老,換房都換不起。要是生倆娃,基本就是月月光的節奏。”

此外,還要考慮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未來的支出。“稍有不慎,100w的工作要是飛了,這一家老小,高額的日常支出咋辦?孩子的學區房咋辦?以後自己老了,是不是該存一筆養老錢?老人要生病,不能天天請假陪護,醫療費可能是個無底洞,怎麼可能安心?自己的健康是不是也得關注一下?”

“這群人,看著光鮮,其實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吳曉波頻道 • 新銳中產大調查》顯示,即使是在一線城市,也只有 13.41% 的人認為的年收入 100 萬以上才算中產階層。換言之,超過 8 成的人認為年收入 100 萬在一線城市也屬於中產及以上水平。

畢竟北京隨便一套房子都在500萬以上,不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而是現實太殘酷,想當個隱形貧困人口都不行。

今年3月21日,北京市人社局官網發佈了一則《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從具體內容來看,堪稱北京市近十年來最為寬鬆的落戶政策了。

其中一條是研發類人才,應稅收入超過全市平均工資的8倍,便可以辦理人才引進。2016年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是7706元,考慮到2017年工資會有一定漲幅,以及是應稅收入超過8倍的條件,很多人將其解讀為年薪稅前80萬,月薪7萬,就可以落戶北京。

比起“隱形貧困人口”的虛幻,我們應該更關注“年入百萬剛剛脫貧”,因為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被社會所淘汰,應該問問為什麼會這樣?

先猜猜誰是近30年來先富起來的人,網友總結: 一,國企改制,侵吞國有資產;二,開發礦產等自然資源的私營老闆;三,建設行業的包工頭; 四,房地產開發商; 五,市場經濟中新興的民族資本家;六,腐敗官僚權貴階層;七,金融機構的無低押貸款,不正常貸款;八,進出口資源、商品操控; 九,證券市場操控。

新窮人現在還能朋友圈裝裝,往後的日子,估計就更難了,據說現在“1.2億才能財務自由”,你說怪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