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一本书读懂这个俄罗斯的老冤家,命运多舛的「乌克兰」

说起乌克兰,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俄乌冲突,还有乌克兰与北约的关系。俄罗斯和乌克兰看起来像是一对要搞个你死我活的冤家。其实,在苏联解体前,乌克兰是最亲密的“小弟”……

乌克兰“欧洲之门”一样的地理位置,注定了这个国家多舛的命运。


乌克兰地处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地缘位置十分重要,欧盟和俄罗斯都积极对其施加政治影响。独立之初的乌克兰把自己定位为欧洲国家,希望能如中东欧国家一样融入欧洲大家庭。

1991年12月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阐述乌克兰对外政策时表示,乌克兰是一个欧洲国家,应当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乌克兰将按照西方模式进行全面政治、经济改革,完成向市场经济转轨。

俄罗斯对乌克兰政治转型方向没有太多异议,它更关心的是乌克兰的外交政策走向,尤其担心其在政治上完全倒向西方可能会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影响和安全利益造成损害。

在乌克兰政治转型启动阶段,欧盟和美国以经济援助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推动乌克兰加快引进西方民主政治制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成了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亲近北约的重要原因。

1994年6月,乌克兰政府与欧盟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同年,乌克兰成为独联体正式成员和参与成员中第一个与北约达成“和平伙伴”关系协议的国家。


1994年乌克兰签署和平伙伴关系框架文件


乌克兰变成今天的样子,跟它的地缘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乌克兰地处欧亚大草原西缘文明的断层线上,诞生于东方和西方相遇之处,许多个世纪以来都是通往欧洲的门户。当战争和冲突到来,关闭的欧洲之门成为阻挡东来或西来侵略者的屏障,而当欧洲之门开启,乌克兰就成为连接欧洲与亚洲、东方与西方的枢纽。

从希罗多德时代开始,乌克兰大地见证了两千年来帝国的起起落落,经历了世界秩序的多次变更。定居和游牧、东正教与天主教……不同的文明在此接触,塑造出乌克兰独特的边境身份。

它是欧洲的面包篮,也一度成为杀戮的战场。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从哈布斯堡王朝到罗曼诺夫王朝,甚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每个帝国都索求乌克兰的土地与财富,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而俄乌冲突的“关键点”——关于克里米亚的争执也是因着地缘因素而起。

1954年2月,苏联当局为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统一300周年”将克里米亚半岛移交给了乌克兰。尽管官方宣传机构竭力把克里米亚半岛的移交描述为两个民族兄弟情谊的证明,这一行动的真实原因却没有那么浪漫。

克里米亚半岛与俄罗斯之间被刻赤海峡隔开,却通过交通线与乌克兰本土连接在一起。战争、德国的占领和克里米亚鞑靼人被驱逐等事件破坏了克里米亚半岛的经济,其重建需要来自乌克兰的帮助。


克里米亚女工庆祝重新统一300周年

克里米亚成了乌克兰的一部分。这是乌克兰领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基于地理和经济考虑而非出于族群因素的扩张。在克里米亚,新的安排以及来自乌克兰政府的投资和技术对这个半岛不无裨益。

直到1991年12月,乌克兰公民纷纷涌向投票站,选择了独立。乌克兰公投之后一个星期,强大的苏联就解体了。

2013年,乌克兰发生“广场革命”。2014年,基辅街头的抗议变得暴力化。乌克兰议会罢免了总统亚努科维奇。俄罗斯则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将军队和给养送入顿巴斯地区,由此发动对乌克兰的混合战。2015年,俄乌冲突造成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东西方关系危机。



乌克兰危机的起因是什么?历史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是什么让乌克兰人不同于俄罗斯人?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到底应该属于谁?为何乌克兰采取的行动会造成巨大的国际震动?近年来,这些问题被一再提出,理应得到全面的解答。

要理解当今乌克兰局势,及其对世界的冲击背后的各种趋势,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行考察。

直到今日,乌克兰仍是东西方力量冲突的焦点。若不理解两千年以来塑造东欧的复杂力量,就看不清当前牵动世界的动荡。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院院长浦洛基以同情的理解,写下欧洲之门所经历、所见证的两千年,为理解东方与西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补足了拼图上缺失的一块。

想要了解乌克兰的历史变迁,一本讲述乌克兰2000年通史的《欧洲之门》就可以满足。事无巨细的讲述了从希罗多德时代到2015年,经历了战乱与荣耀的乌克兰,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全书分为四卷,以历史变革为分界,让普通读者也可以轻松阅读。尤其是从第三卷开始,为读者熟知的二战历史人物和现代政治人物希特勒、斯大林、戈尔巴乔夫、普京等人悉数登场,这一时期乌克兰的历史变革跌宕起伏,细致入微,带给读者如观看影视作品一般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作者浦洛基对乌克兰有着独特的见地。他生于俄罗斯,成长于乌克兰,作为哈佛大学乌克兰史教授、哈佛乌克兰研究院院长,专攻东欧思想、文化、国际关系史,著有十余部东欧专著,获奖众多。

面对当前围绕乌克兰的动荡,浦洛基采用着眼当下的明晰写法,使《欧洲之门》成为学者、决策者、大众理解冲突、做出决策的重要参考。这部罕有的乌克兰通史“缜密、慎重,却充满热情”(哈佛大学教授叶礼庭语),《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称之为“了解今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不可少读物”,英国《经济学人》赞其为“可佩的乌克兰新史”,美国《外交事务》杂志更称之为“了解乌克兰历史与现状的重要指南”。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那样,对于乌克兰来讲,曾经的历史不啻为一场试炼,而对国家与民族真正意义的重大考验,正在汹涌而来。


相关书籍推荐

即将上市,敬请期待!

《欧洲之门》

[美]浦洛基 著丨2018.3

-End-

2019.3.11

更多经典书单和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