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战"疫"给力,财报亮眼,京东有什么"灵丹妙药"?

3月2日,京东发布了2019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核心业绩指标均超预期。其中全年净收入为5769亿元,同比增长24.9%;净利润122亿元;尤其是2019年年度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3.62亿,环比三季度末大幅增长2760万,创下过去12个季度以来的新高。员工总数达到22万人,比2018年增加4万人。

京东活跃用户数单季大增2760万。

与2019年业绩数据全面向好相呼应的,还有今年京东在抗击疫情中有目共睹的表现。在一众互联网企业中,京东实属"异类":它已不是当下人们热捧的、风口上的"性感"公司,却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时势头良好,又在疫情这个巨大的黑天鹅面前能量十足。

这家拥有22万人的企业,实现"大象起舞"的密码是什么?


寻踪:一个耐人寻味的战"疫"细节

我们先把视线从京东财报移到一个多月前的湖北,那时京东在参与战"疫"中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1月24日,京东宣布向湖北慈善总会捐赠100多万只口罩和数万件医疗物资。当时,口罩等医疗物资是最紧缺的防疫用品,很多平台和企业都断了货,再加上不少物流企业几乎停摆,等货凑齐再运到湖北,得什么时候了?京东的答案是:当天下午首批物资送到武汉各大医院,1月28日所有捐赠物资全部到位。

不可思议的速度背后,恰恰是京东的两大核心优势:一是多年锻造的自营体系保证了货物的品质和充足供应,二是多年锻造的物流体系,让京东物流网络遍及全国,保证了货物的极速送达。

京东物流承运的捐赠物资运抵武汉。

有了这两个优势,京东可以联动大量品牌伙伴加班生产,甚至调度多批车辆直接奔赴品牌商的工厂,将大批刚刚从生产线下来的货品装车运到京东全国各地的物流中心。1月24日首批送抵的捐赠物资,就是从京东武汉亚洲一号仓库送出的。100万只口罩中,京东仅在武汉就筹集了40万只,另外60万只也快速从南京仓发出。

钟南山院士团队也找到京东客服,请京东把自己捐赠100台制氧机运往武汉医院。仅用时一天半,京东物流便把制氧机顺利运达目的地。钟南山院士为此题词致谢:感谢京东心系医疗救助一线,以最快的速度将急需的物资送达武汉!

再看京东刚刚发布的财报,疫情期间京东累计承运医疗应急物资约5000万件、超1.5万吨;1月20日至2月28日,京东累计向社会供应米面杂粮及生鲜产品2.2亿件,总重量超29万吨。这背后,京东物流在全国共运营了700多个仓库,总面积约1690万平方米。遍布全国的26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形成了亚洲最大的智能仓库群。

也正是因为这两个优势,疫情期间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多个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以及普通民众都给予了京东高度评价。

而两大优势对应的,正是零售行业用户体验的两大核心:品质和服务。所以,你看到的京东财报和战"疫"的表现,只是冰山露出海平面的那一角。大象起舞,靠的是隐藏在海面下的、十几年打磨而成供应链、物流等零售基础设施能力。


探源:十余年磨一剑,京东模式成正果

2019年京东财报显示,京东全年研发投入179亿元人民币,跃升为对技术投入最多的中国企业之一。

对物流、技术、客服等方面的投入,京东可谓是十余年如一日。拿物流来说,十多年前京东自建物流以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外界估算,京东在物流上的投入至少有千亿元,巨大的投入让公司最初的几年难以盈利,外界也对京东这一做法感到困惑,甚至冷嘲热讽。

马云几年前的评价最具代表性,"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这个悲剧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强,而是方向性的问题。你知道京东现在多少人吗?5万人!阿里巴巴是慢慢长起来的,现在才23000人……中国十年之后,每天将有3亿个包裹,你得聘请100万人,那这100万人就搞死你了,你再管试试?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去碰京东。别到时候自己死了赖上我们。"

京东像个愣头青,不顾争议一路往前跑。速度虽然不如一些轻平台那么耀眼,但也没怎么落下。十多年后,参赛者和观众才突然发现,京东物流网络覆盖全国,从以前并不起眼的小苗长成了能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疫情期间,京东客服在一线工作。

不止物流和技术,2019年11月,京东零售CEO徐雷透露,京东为客服十年来投入150亿元。京东客服现在有上万名员工,是电商行业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客服团队。

比起一头吃商家、一头吃消费者的纯平台模式,自建物流、客服是苦活、累活、笨活,还烧钱,一些以"轻"为傲的平台当然看不上京东。但当流量红利不在时,当消费不断升级时,当市场一步步下沉时,人们才发现,这些最基本的零售基础设施是多么重要。于是京东物流的估值超过2000亿元,一些轻模式的电商平台竟也"食言",开始大手笔投资物流企业。

京东是互联网企业,更是零售企业。想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靠的绝不是短跑的爆发力,而是长跑的耐力。长跑十多年后,不少当初的明星选手掉了队,京东的耐力却开始显现。


望远:穿越不止一个经济周期

零售基础设施的锻造和完善,让京东在长跑中显露"后劲",在各条战线迅速扩张。

最新的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较三季度新增了2760万,环比增长8.3%,相较于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的1.7%、3.5%和4.1%,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而在以往,用户的大幅增长一直是轻模式电商平台们的"特权"。

京东用户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下沉市场的挖掘。众多社交电商初步打开下沉市场后,用户在对各个平台的比较中越来越重视商品品质、物流速度和客服售后。所以消费降级是伪命题,更应该是此前没有接触电商的用户实现了消费升级,而此时京东模式的优势愈发明显。

京东便利店等线下业态也是京东挖掘下沉市场的利器。

现在京东已是连续13个季度盈利,2019年更是实现净利润122亿元。不过京东对零售基础设施的投入还在继续,2019年8月京东当年二季度财报发布时,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说,京东盈利不是减少对未来的投资或把亏损业务砍掉换来的,相反,京东对未来长期投资的信心和决心从未改变。

疫情期间,为了帮助社会稳定就业,京东联合其投资的达达集团宣布提供35000个就业岗位。这既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姿态,也看得出京东对未来的信心。

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也说过,一个伟大的企业需要穿越两次经济周期,其中一个周期大约8到12年。许多大家觉得所谓不错的企业,连一个经济周期都穿不过去,在一个周期中生生死死。

十多年的长跑过后,京东的目标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