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国企改革,无需非此即彼

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增至129家,首次超过美国(121家)。这也是历史上,首次有其他国家上榜企业数量超过美国。



其中,国有企业上榜总数88家,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分列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的第二位、第四位、第五位。

值得关注的是,世界500强是以营业收入作为排名指标。而上榜的中国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9.9%,低于美国企业的15%,也低于全球平均的12.1%。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相比,中国企业所具有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视。

从实践来看,在欧美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已经很少了,连军工行业这样的关系“国计”的行业都放开了国有垄断,其他行业如矿产、能源、交通、信息等更是如此。结果是既保证了高效率,又保证了高质量。以石油销售公司为例,他们的非油品业务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了油品业务。

然而,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国有企业的发展一直都是比较故步自封,在应对市场时,还不太灵活。随着民企的不断崛起,已经有很多国企开始走下坡路,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

不少,是因为制度、效率、行业等因素。

例如,中石油和中石化。自2004年以来,“两桶油”累计得到过1500亿左右补贴,这样“盈利”的国企在中国非常之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行业内占有垄断地位,或是占有行业内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由于没有同等级的竞争对手,因此可以设定垄断高价。一方面,导致了国企的低效率和高收益,另一方面,造成民企成本负担,甚至掠夺消费者。严重破坏资源的合理配置。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原因。

四纵四横的中国高铁吊打全世界,60多条高铁线路,累计运营里程3万公里。但是,真正盈利的不到1/3,每年亏损100亿左右。即便如此,中国高铁依然以每年3000公里推进铺设。不是因为不差钱,而是因为高铁的建设,显著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同时,带动了沿线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

因此,即便长期巨额亏损,国企也不能倒闭。

这是因为,在某些重点领域,特别是短期难以见效、需要长期投入的高精尖技术领域,我国依然需要国企担当、占位,在国家竞争中趟出一条路子。但随着这些领域逐渐进入无人区,无人可参考和借鉴,国企在应对国家竞争上的弊端开始显现,注定是需要更市场化的企业去探索。例如,近两年,美国针对中兴、华为采取一系列制裁,国企性质的中兴与民企性质的华为的不同表现。

又例如, 美国曾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要求成员国强化反垄断法的要求,并且要求成员国政府不得对国企进行不当支持。如果违背了这一点,导致民企、外企受到不公平对待、利益受损,民企可通过国内相关机构发起诉讼,外企则可通过其政府在WTO发起诉讼。从而保证规则可执行。



这些严重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指标,意味着如果中国一旦加入TPP,那么整天处理最多的将是,应对各种诉讼和面临各种惩罚。这也是为什么,TPP会将中国拒之门外。

不可否认的是,在赶超时期,国企作为举国体制的一个载体,在某些领域确实能够代表国家进行突破。当下的中国,显然无法承担国企全面民营化、私有化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