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孕39周怎麼還沒見寶寶發動該怎樣做才好啊?

幻翠


孕39周怎麼還沒見寶寶發動該怎樣做才好啊?


育兒大寶是39周分娩的,二寶寶則是39周+6天分娩,在育兒看來過早的分娩叫早產對胎兒肯定是不好的,過晚分娩即超過預產期2周即42周後為過期妊娠,據Sam產科的朋友說過正常的分娩時間為預產期前後2周即38-42周都屬於正常,孕39周的孕媽如果寶寶還未發動也不必太過著急,可能就在這幾天就會發動了,如果超過40周到達41周為了寶寶的安全,醫生也會建議進行催產,只要各項孕檢結果顯示寶寶在宮內發育安全就不必太過憂心,時間到了,自然就會發動。


為什麼臨近預產期寶寶還未發動?是什麼原因呢?


39周寶寶沒有發動的跡象屬於十分常見的孕期分娩前現象,新生兒比列中甚至高達20%。


39周的寶寶在孕媽的宮內依舊是屬於正常的孕周內,過期妊娠也需要超過42周,而在42周之前再懶的寶寶也會被催產,只要孕媽把握好自己的孕周不計算錯誤,問題就不大,雖然此時的寶寶還未發動,入盆後的胎兒發動前夕還是有跡可循的,孕媽只需要注意胎動是否較平時開始逐漸減少,因為胎兒入盆後在發動前夕,其胎動的頻率會有明顯的下降,這預示著寶寶在積蓄能量,很快就將發動。



育兒在上文中有說38-42周都是屬於正常的分娩時間,但是寶寶出生後的身體素質區別還是很大的,38孕周出生的寶寶在器官以及身體各個機能方面很大程度上是無法與40孕周出生的寶寶相比的,當然後天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彌補,因此39周就開始著急的孕媽,實屬不該。雖說兩個時間段的寶寶都已經屬於“足月寶寶”但是孕媽宮內的環境總是最貼合胎兒發育的,因此在42周內多待一天就能吸收更多來自母體以及胎盤的營養,自然在出生後就會顯得更加的健康。


育兒的理念是懷孕的女性每一次的孕檢都不可錯過,哪怕家庭困難的孕產婦,也需要整個孕期保持最少5次的孕檢數,只有孕檢才能檢測到胎兒在每一個告訴發育時期的健康情況。只要孕媽的身體健康,孕期生活規律,時間到了胎兒自然而然就會發動,為此孕媽不需要受旁人的影響,擔心胎兒39周還遲遲未發動,胎兒分娩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程序,胎兒是否發動何時發動,不會遵循孕媽的想法,因此過分的擔憂只會造成孕媽的心理壓力激增不會有任何其他的改變。


育兒曾經說過“預產期”只是個“預”產期,它只是一個參考值,並不是寶寶出生的時間,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而39周只是醫學上胎兒發育的一個時間節點,並不是寶寶就一定會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分娩,僅僅是因為39周距離孕週末最近,而大部分的寶寶都在該時段分娩,久而久之大家都認為39周寶寶就應該發動,分娩,殊不知這是十分錯誤的認知。


39周寶寶未發動,孕媽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雖然39周寶寶還未發動,但是孕媽需要注意的是該孕周已經將近孕期末,需要避免遠行以及長時間的外出,因為此時的胎兒處於隨時都會發動繼而分娩的狀態,如果是首胎孕媽會為此不知所措,而經產婦因為有生產過得經歷,寶寶相對的會分娩的很快,因此39周的孕媽無論寶寶是否發動都不宜遠行,而待產包,家人陪護等等需要準備的物品都可以在該時間段進行整理收納,以免胎兒一旦發動造成全家手忙腳亂。


育兒小貼士


“孕39周怎麼還沒見寶寶發動該怎樣做”育兒建議孕媽什麼都不用做,放平心態安心等待胎兒發動即可,若超過40周還未見發動跡象則需要及時的與醫生進行溝通是否需要進行催產,切忌不可超過42周,否則過期妊娠會造成寶寶過圍產病機率升高以及胎兒死亡的發生。


我是育兒,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二胎媽媽,專注孕產育嬰等知識的普及,關注育兒與您分享更多孕產育嬰小知識
(本文系原創,抄襲搬運必究,文章配圖來源網絡侵權刪)

安然媽媽育兒經


跟他嘮嘮嗑,做做心理輔導,我就是給我家孩兒嘮出來的。

我孕期沒有孕吐之類的不良反應,產檢都是一次過,所以孕期沒受罪,偏偏到發動時不順利,因為孕期種種跡象表明我孩兒應該是男寶,男寶早發動,身邊親戚朋友基本都是38周生的,所以我一直以為我應該早生,可是到了38、39周,一點反應都沒有,我這個著急啊,去醫院檢查大夫就說讓回家等發動,然後我回家就各種網上查怎麼能早發動,什麼下蹲啊,多走動啊,扯乳頭刺激宮縮啊,都試了,就是沒有用。



然後到了40周,檢查說胎盤已經三級了,所以大夫讓41周還不發動就去打催產針催產了。我心想著幹啥花那錢,然後就天天跟他念叨,你再不出來媽媽就要打針了,多疼啊,結果40 +5天發動了,也就是再有一天我就要打針了,他就出來了,可能不想讓媽媽受罪。

所以臨近生產,孕婦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著急,一般38周到41周之間生都是正常的,做好每次產檢,後期兩三天就要測一次胎心監護了,不可馬虎。如果產檢說胎兒有臍帶繞頸胎位不正等,切記不可多運動,切記不要爬樓梯刺激生產,這樣會增加胎兒繞頸風險。後期做產檢注意胎盤老化情況,有的人38周胎盤就老化三級了,就要提前催產了,有的人40周還胎盤一級,這樣就不用著急,可以等他自動發動。

還有早生不一定是男孩,晚生不一定就是女孩哦,因為我晚上也是男孩兒。

希望我的回答幫助到你,祝生產順利!


張小淼帶娃記


點擊右上角關注“良師益友談育兒”分享育兒經驗,一起暢享快樂的育兒生活!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到我當初懷孕的那段日子,在懷孕39周的時候也是沒有任何動靜,後來在產檢的時候,醫生重新推算了預產期,把時間又推遲了一個星期,可以一週以後,胎兒仍然沒有發動的意思,B超顯示胎兒一直沒有完全入盆,所以在無奈之下,我選擇了剖腹產。但在臨近預產期的日子裡,我也是過得驚心膽戰,就怕胎兒出現宮內缺氧或者其他問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如果準媽媽臨近預產期仍然沒感覺到寶寶有發動的意思,最好要做到這幾點。

做好待產準備

雖然寶寶沒有任何發動的意思,但寶寶的發動很可能會沒任何預兆地出現,所以,準媽媽必須為生產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選擇哪家醫院生產,確保醫生、床位都沒有問題;準備好待產預案,包括突然發動如何送醫院,到了這個階段,準媽媽最好不要一個人待著,必須時刻有人陪伴在身邊,而且能及時處理突發事件;準備好待產包,包括準媽媽的待產物品和新生寶寶的物品,當然家裡也要做好一切佈置,出院回來後就是做月子,全家人必須全力以赴,做好一切準備,才能幫助準媽媽順利度過月子期。

密切關注胎動

生產前的最後幾周是胎兒出現宮內缺氧的關鍵時期,胎兒與外界交流的主要途徑就是胎動,所以準媽媽最好每天在不同時間段數三次以上胎動,這樣可以全天候關注胎動,尤其是胎兒出現突然的安靜和突然的頻繁活動,很有可能就是宮內缺氧的表現,準媽媽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最好能及時就醫,只有在醫生的幫助下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確保胎兒的安全。

按時參加產檢

最後幾周的產檢非常關鍵,而且頻率會很高,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及時瞭解胎兒在子宮內的生存情況,發現問題可以及時採取措施,所以,準媽媽千萬不能麻痺大意,尤其到了臨產前,身體行動很不方便的情況下,準媽媽不能忽視產檢問題,越接近預產期,產檢越重要,否則很容易功虧一簣。醫生在產檢中發現任何不利於順產的因素,都會通知準媽媽及時採取剖腹產或其他措施。

堅持適量運動

雖然到了臨產前,準媽媽普遍都比較笨重,不想也沒能力作一些運動了,其實,這樣做是不利於生產的,每天堅持一定量的運動非常必要,可以幫助準媽媽積攢體力,提高身體素質,併合理控制住自身和胎兒的體重增長幅度,確保生產能夠順利進行。

保持積極心態

臨產前,準媽媽通常都比較焦慮,雖然即將卸貨,但寶寶出生後的一系列問題是每個準媽媽不得不去面對的,於是,內心會感到緊張焦慮,因此保持好的待產狀態非常關鍵。準媽媽可以看一些育兒類的書籍,掌握點基本技能,這樣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能保持淡定的心態;儘早與家人做好溝通,在照顧月子和新生兒方面最好能達成共識,以免今後產生分歧。

總之,準媽媽在臨近帶產期的日子裡,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飲食起居,只有為生產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順利迎來健康的寶寶。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相信寶寶的選擇,他或她會選擇最佳的日子來到你身邊!

另一方面由於我們女性排卵期可能並不是太準確,所以39-41周生產都是正常的!

現在可以多做一些站裡下蹲的體式,促進宮頸管的軟化和胎頭下降!比如下圖去打開我們骨盆入口和出口處!此外可以配合一些動態的練習,如打開雙腿一肩半到兩肩寬,雙手付髖,吸氣伸直膝蓋向上呼氣屈膝下蹲,動態5-8次為一組,每天做3-5組!

在做練習及生活過程中,可以配合呼吸進行盆底肌的訓練,如吸氣會陰周圍向上⏫提,想象尿尿時突然被截斷,呼氣,放鬆盆底向下繼續往外推,想象尿尿的感覺!通過盆底一張一弛的鍛鍊,去增加盆底肌彈性,刺激軟化宮頸管,並且可以很好的預防產程中的側切撕裂!

最後,放平心態,願您和寶寶健康常樂!




昕孕瑜伽


孕39周不發動的寶寶是很常見的,預產期前後兩週(38~42周)出生都是正常現象。我家寶寶39+6出生的,不過她是被剖出來的。



我家寶寶臨近預產期時,沒有入盆,也沒有假宮縮,沒有破水等臨產徵兆。家人都比較著急,我還算比較淡定,寶寶願意在子宮多玩幾天也無所謂,子宮的生長環境對孩子更有利,只要不是過期妊娠,胎寶寶健康,我靜待寶寶發動。

現實總是不按預期發展,最後去產檢的時候羊水質量不好,胎心監護時效果也不好,可能發生宮內窘迫,只得選擇剖宮產。



對於臨近預產期也不發動的寶寶,孕媽媽不必擔心,保持良好的心情對胎寶寶的健康非常重要。寶寶雖然在子宮,但媽媽的情緒胎寶寶也是可以感知的,孕媽媽焦躁不安,寶寶也會焦躁。好心情也是順利生產的一個必要條件。

胎寶寶不發動,孕媽媽保持好心情的同時,也要注意身體情況。每天按時數胎動,觀察胎動情況,只要和平時一樣就不用擔心(不用去和查閱資料的胎動數比較,每個寶寶情況不一樣,有的好動胎動就頻繁,有的安靜胎動就少,只要和你找的胎動規律一致就沒問題)。如果胎動突然減少,或突然增多,這就要及時去醫院了,這有可能是胎寶寶缺氧。



按時產檢,醫生會評估孕媽媽的身體條件,考慮是否適合順產,如果建議剖腹產,那孕媽媽就可以預約手術時間,不用繼續等待。如果適合順產,就可以再等等。

在正常的時間範圍內,寶寶隨時都有可能發動,孕媽媽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情況,靜候佳音。


涼夏和暖冬


懷胎十月,媽媽的腹中孕育著小生命,對於準媽媽來說,沒有什麼能比寶寶每日健康成長更讓人欣喜了,這個過程很辛苦,尤其是到了臨近預產期的時候,多等一天甚至幾個小時都是一種煎熬,更何況孕後期胎兒發生各種突發事件的幾率也更高,所以很多孕婦都希望能夠儘早把寶寶生下來,讓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負擔,另一方面可以早點見到寶寶,會很開心。那麼,孕晚期怎樣促進發動呢?

第一、放鬆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孕媽要明白預產期推遲或提前兩週都是正常的的,只要胎兒沒有異常狀況,孕媽就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按時進行產檢,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聽音樂、看書等等。切忌煩躁不安,孕媽的壞情緒會傳遞給胎兒,對寶寶不利。



第二、爬樓梯

孕晚期想要讓腹中的寶寶早點發動,可以去走樓梯,這樣在樓梯上上下下,會讓腹中的小寶寶儘快出生。當然走樓梯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最好是在有人陪伴的情況下去走樓梯,可以鍛鍊腿部和臀部的肌肉,促進寶寶早點發動。爬樓梯必須適度,一天不爬超過4層樓梯。並且不要做激烈的運動,或者一次爬行太久。因為寶寶到後期已經完全發育正常了,如果你突然進行劇烈運動,有可能導到臍帶在運動過程中繞到胎兒的脖子,導致胎兒窒息。



第三、每天早晚兩次散步

散步是最適合孕晚期的運動方式,散步的過程中有利於胎兒下降、骨盆韌帶鬆弛、為分娩做準備。而且適量的戶外運動有利於孕媽呼吸到新鮮空氣,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可以選擇每天早晨和傍晚的時候,出門去散散步。散步的時候,不要選擇人太多,空氣不好的地方,最好是選擇人比較少,空氣清新的地方,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寶寶隨時會發動,外出散步身旁一定要有家人的陪同,不要獨自一人外出。



第四、在家裡下蹲

孕婦為了讓小寶寶早點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好是每天練習下蹲,雙腳分立,抱著自己的肚子,慢慢下蹲,之後再慢慢的站起來,這樣反覆進行鍛鍊,有利於促進寶寶早點入盆。下蹲時一定動作要慢,不用蹲得特別完全,可以是扶床做到半蹲,然後再慢慢起來。


39周寶寶還沒有發動,孕媽們也不用太擔心,按時產檢,放鬆心情隨時迎接新成員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