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古代暗器大全圖片,殺人於無形的古代暗器排行榜

所謂「暗器」,是指那種便於在暗中實施突襲的兵器。

暗器大多是武林中人創造出來的,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大多有尖有刃,可以擲出十幾米乃至幾十米之遠,而且速度快,隱蔽性強,等於常規兵刃的大幅度延伸,具有較大的威力。

但在千軍萬馬廝殺的戰場上,暗器很難發揮作用,所以古代戰將很少有練暗器的。當對戰是一對一決鬥,雙方距離很近時,暗器就派上了用場。

中國武術中的暗器至清代而集其大成,達於鼎盛,在武林中使用極為普遍。直到清末火器盛行以後,暗器才逐漸被冷落,但至今武林中仍有人習練此技。此外遊戲當中也有暗器,例如《一代宗師》中的暗器系統。

一般來說,暗器更多的是出現在江湖或是小說裡。暗器,似乎在正規的戰爭中幾乎是用不上的。你想想,兩軍對壘,雖有奇兵之舉,但在多數情況下,則是堂堂之陣。

噗~~~

宋元軍隊暗器大發展

三國時代手戟也是一種很厲害的暗器,董卓曾“拔手戟擲布”,幸虧呂布躲閃迅速,差一點兒被擊中。這種手戟很短小,在直刃一側有一個橫出的斜枝,手柄纏繞細繩,單手擲擊。“嚴鋒勁枝,擒鍔耀芒”,威力確實很大。更著名的手戟使用大師是曹操麾下猛將典韋,他多次在護衛曹操的時候依靠百發百中的飛戟殺出一條血路,轉危為安。

▲圖為古代手戟

暗器的廣泛發展,是在宋元以後。北方女真、契丹等遊牧民族在對宋戰爭中,騎兵相逐,長兵器使用不便,因此發明了很多馬上使用的暗器,如飛抓、背弩、犁花槍種種。而宋軍根據自己的需要,也發展出許多步兵使用的暗器。

▲圖為清代袖箭

這類武器和作為軍隊標準裝備的弓弩和火器等投射兵器不同,制式更加多樣,使用也更加靈活,往往因人而異。宋末元初,蒙古將士征伐中原大地之際,暗器有了較多應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蒙古族戰士所使用的一種十分厲害的暗器名叫“輪圈”。此“輪圈”使用時,常套戴於左手腕上,以右手手指套圈搖而擲敵,由於“輪圈”外緣的3/4 段內厚外薄,並裝有數十枚鋸齒形尖刺,可重傷敵人的頭頸、面頰等部位。之後,民間武術將“輪圈”豐富化,衍生出“日月乾坤圈”、“日月風火輪”、“日月雁翅輪”等頗具殺傷力的暗器。正是這些常規兵械之外的、不被很多人在意和疏忽的“小玩意”,造成了大量的殺傷。

▲日月乾坤圈

《水滸傳》可謂一本講述宋代軍陣暗器的百科全書。花榮的弓箭、單廷珪的火器、燕青的小弩等制式兵器且不論,小說中出現的較為著名的暗器就有張清的飛石、李應和李袞的飛刀、項充和龔旺的標槍、扈三孃的套索、丁得孫的飛叉等等。從小說中描寫的場景來看,這些暗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在梁山好漢徵方臘之戰中,很多好漢也是喪命、受傷在諸如石寶的飛錘、包道乙的飛劍等暗器之下。小說固然有誇大的成分,但從中也可一瞥當時軍隊中使用暗器之普遍。

明清暗器從軍方轉入民間

學者指出,明清兩代是中國武術發展的高峰期,也是暗器由軍隊作戰進入民間的開始。特別是清代,暗器更加盛行,士農工商多以暗器相炫耀。清代暗器大約可分四個類別:手擲、機射、索系、藥噴。

在手擲暗器中,較常見的是飛刀。飛刀的樣式有許多種,有單刃、雙刃。發揮手法不同,飛行姿態也不同。其中以柳葉飛刀最常見,柳葉飛刀是一種雙刃刀,形似柳葉,刀身長約20 釐米,柄長4 釐米。刀中脊稍厚,雙刃很鋒利,通刀重八兩。也有人在刀柄上系綢,叫刀衣。飛刀多以12刀為一囊,上下各六柄列成兩排,刀身於內,柄於外:飛刀多繫於使用者後背,用時低腰以手拔擲之。

暗器文化中影響面最大的是鏢。鏢的產生淵源和舊時此物大多流傳於鏢客之中有極為密切的關係。鏢又分為脫手鏢、金錢鏢、袖鏢和簡鏢等。脫手鏢,又叫飛鏢,有三稜、五稜、七稜、圓柱等形狀。但無論何種形狀,鏢的前面均為鋒利無比的尖頭。鏢身長約10 釐米,重約0.2公斤。

鏢的末端常繫有紅綠綢布,叫做“鏢衣”,起穩定飛行方向的作用。鏢一般置於鏢囊之中,繫於腰間。多以9~10枚為一囊,其中有一枚體積最大、分量最重的鏢叫絕手鏢,是在其他鏢都用完而危機依舊時最後才使用的。

以“鏢”為根源,又衍生出一系列與“鏢”有關的鏢文化。如,許多與鏢有關的行當、職業或稱謂:鏢局、鏢師、鏢客、保鏢,等等。由此足見,暗器中的鏢早已脫離開鏢做為一種傷人利器的原始涵義,形成了一種影響廣泛的文化現象。

從古代戰場上看軍事裝備,我們就會發現古代戰爭中其實也是有暗器的,而且這些使用者,武功相當高。而暗器的發展,走的其實是一條從軍隊到民間的道路。

殺人於無形的古代暗器排行榜:

暗器基本可分為手擲、索擊、機射、藥噴四大類,每一大類中均包括若干種。

手擲暗器

手擲暗器即以手臂之力拋擲擊敵的一類器物。

有標槍、金錢鏢、飛鏢、擲箭(甩手箭)、飛叉、飛鐃(náo)、飛刺(包括三稜刺、峨眉刺)、飛劍、飛刀、飛蝗石(鵝卵石)、鐵橄欖(棗核箭)、如意珠、乾坤圈、鐵鴛鴦、鐵蟾蜍、梅花針、鐵蒺藜、鏢刀(三尖兩刃刀縮小版)等。

標槍,也叫投槍。早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就作為通用的武器裝備。但那種標槍很長很重,與現今體育競技中的標槍差不多,尚不屬於暗器範圍。中國的標槍來源一是南方少數民族使用的梭槍,也稱梭標,大多為竹製。另一種是蒙古人在馬上使用一種短標槍,一米多長,數杆插於馬側囊袋中,在近戰搏鬥中較弓箭更加靈活。這種兵器後來到清代更加短小精悍。一般俠客所用大多重不過一斤半,長不過一米。槍桿用木製成,尖端用鐵打製,也有用通身用純鐵打製的,但也不會重過三斤,一般人可身帶四枝,技藝高超者可在50步內擊中目標,威力很大。

在手擲暗器中,鏢久盛不衰。鏢有脫手鏢、金錢鏢等多種。脫手鏢分三稜、七稜等,是鏢客常用的暗器。一般長10釐米,重四兩半至半斤。又可分帶衣鏢與光鏢。帶衣鏢是用綢布繫於鑲尾,擲出時綢衣如箭後的羽,起穩定飛行方向的作用。光鏢則不帶鏢衣,更加隱蔽,只是飛行的穩定性較差,要命中目標更需技巧。鏢一般系在腰間,共9至10枝,其中有一支較其他大的叫絕手鏢,在鏢將用盡而敵情不減時使用。另外,除脫手鏢外,金錢鏢也是常見的,它是以大制錢磨光邊緣而成。此鏢易於製造,可大量攜帶,使用隱蔽,可攻擊敵之眼、咽喉等部位,只是此鏢飛行姿態難掌握,練習較難,而且攻擊距離有限。

在手擲暗器中,比較有特色的是擲箭。這種暗器有三種樣式。第一種是用純鐵打成,長28釐米,前端成三角形,後面逐漸變粗,重約七兩半,適於初學者使用。第二種是用鐵竹混制,鐵頭竹杆,尾部無羽,像箭而形體稍小,長30釐米左右,重約二兩。第三種是用竹製成,整體為竹,前細後粗,前端尖銳,為技藝成熟者使用。

在手擲暗器中,較常見的是飛刀。飛刀的樣式有許多種,有單刃、雙刃。發揮手法不同,飛行姿態也不同。其中以柳葉飛刀最常見,柳葉飛刀是一種雙刃刀,形似柳葉,刀身長約20釐米,柄長4匣米。刀中脊稍厚,雙刃很鋒利,通刀重八兩。也有人在刀柄上系綢,叫刀衣。飛刀多以12刀為一囊,上下各六柄列成兩排,刀身於內,柄於外;飛刀多繫於使用者後背,用時低腰以手拔擲之。 暗器之一,使用者最多可同時攜帶12把飛刀。

刀形分為單刃、雙刃兩種。刀以鋼製,長約25釐米,重約310克。刀身上銳,刃薄如紙,呈柳葉狀,又稱"柳葉刀"。刀柄末端系紅、綠綢,各長約6釐米。練習方法因單雙刃而有異。練習單刃飛刀時,以手指捏刃一尖,自內向外摔出,刀在空中迴轉180度,刀尖著於目標;練習雙刃飛刀時,握住刀柄向前摔出。練習時均使用陰手,發摔勁,發出時大多是同發數刀或連發數刀,擊打對方要害部位。

在手擲暗器中,有一種獨具特色的武器,俗稱乾坤圈,形如手鐲,握手處渾圓,佔全環的1/4,而其他3/4是扁平的圓弧,寬約3釐米,厚1.5釐米,其外緣薄,內緣厚,外緣上有5釐米長的尖銳三角尖刺,除握手處外,其他各處都有尖刺,多至數十個。整個環重二斤多,一人可帶兩三個,置於身側的皮袋中。手擲暗器是個種類繁多的武器庫,包括許多種暗器,如用手指扣緊,以指力彈出的暗器如意珠;用手拋出的中間粗、兩頭尖的鐵橄欖以及十分盛行的飛石等。

索擊暗器

索擊類暗器即以繩索一端繫住器物,另一端握於手中,用手臂之力使索擊器借運動的慣性沿切線方向拋射擊敵的一類暗器。

有繩鏢、流星錘、狼牙錘、龍鬚鉤、飛爪、軟鞭、錦套索、鐵蓮花(鐵四指)等。

以綿繩制的網狀物,使用時類似拋擲漁網,手系一端,另一面鋪開自上而下套住對手,使之無法掙脫,束手就縛。藥噴就是噴灑迷藥或毒藥,一般用牛角或竹筒製成,用口或機械噴出,使敵昏厥。

雖然暗器的種類很多,就其源流,手拋、索系等是在騎兵與步兵的廣泛對抗中出現的。在馬上與步兵搏鬥,遠了長兵夠不到,張弓搭箭一是太慢,二是佔用雙手,一旦步兵快速靠前,就來不及相搏,而單手使用的暗器正好彌補了這些缺點,遠近皆宜。而機射與藥噴發展稍後一些,是暗器普及到民間以後,武林人士多方改進的成果。暗器的發展,是中國古代冷兵器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這種脫胎於古代大型戰鬥武器的短小精製的兵器種類,對研究中國古兵器史及武俠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索擊類暗器中,最常見的是繩鏢、流星錘、飛爪、軟鞭四種。

繩鏢是在鋼鏢尾部系一長索。鋼鏢比普通飛鏢略大,長約0.2米,重約0.3公斤,頭尖尾廣,尾部為圓形,有一鐵環,用以系索。繩索長約6.7-10米。平時可將繩鏢纏於腰間。繩鏢是用臂腕的抖甩之勁將鏢發出,可擊較遠之敵,發出後又可立即收回。只是由於繩索較長,取準不易。清末民初時,河南衛輝府(府治在今衛輝市)有一董姓鏢師頗精此技,曾在煤油燈的白瓷罩外斜放一枚銅錢,董某於兩丈外驟放繩鏢,應聲擊中銅錢,而燈罩完好無損。董某自言,他拳腳功夫平常,惟此繩鏢一技,但終於未能在江湖上立足,鏢局歇業,他也流落四方。民國初年,北京天橋有個叫孟繼永的武師專門表演繩鏢。孟繼永是河北武邑人,當時六十多歲,人稱“孟傻子”,也是鏢師出身,他把繩鏢叫做“甩頭一子”。

機射暗器

以彈力性發射機發射器物的一類暗器。

有袖箭、彈弓、弩箭、緊背花裝弩(背弩)、踏弩、雷公鑽等。

最常見的是袖箭及背弩。所謂袖箭以暗藏於衣袖內而得名。它可分單筒與多筒二種,即一次發射與多次發射兩種。袖箭的筒體是用銅或鐵鑄成,中間空心,內徑約2.5釐米,筒體長26釐米。在筒蓋上裝一蝴蝶形鋼片,可掩住筒蓋上的一圓孔,此鋼片正是起到扳機的作用。袖箭箭體長約24釐米,以竹製成,前有鐵簇,箭頭之下有一小缺槽。箭體從筒蓋小孔裝入筒內,壓緊筒中的彈簧,這個小槽正好為筒蓋鋼片卡入,袖箭由此進入待發狀態。使用時,一啟鋼片,箭由彈力的作用飛出傷人,其射程由彈簧的力量而定。多筒袖箭一般為六筒,故又稱“梅花袖箭”,製法大致與單筒相近。

另外,在機射暗器中,背弩是鮮為人知但使用很久的暗器。背弩不大,一般長26釐米,箭體長24釐米,用竹鐵混制。使用者用二段繩索把弩系在後背上,這二段繩索正好繫於雙肩,另一段繩索的一端繫於弩機,另一端繫於用者腰帶。這時弩背向前,上箭於弓弦上,用弩機扣緊。發射時無須動手啟動弩機,只要使用者低頭躬腰,腰帶上的繩索由於腰背的拉長,就會開啟扳機,將箭通過後腦射殺敵人。一般殺手往往對被殺者行禮乃至叩頭拜倒,受禮者不知所措之餘,猝不及防中已經著箭。

藥噴暗器

即以機械力或火藥力噴射毒物或利器的一類暗器。

有袖炮、噴筒、鳥嘴銃(chò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