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国家喊破嗓子,社会融资仍然低迷,银行为啥不愿意放贷款


蔡浩 高江

2018年8月,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8.2%,分别低于预期和前值0.4和0.3个百分点,主要受新增人民币贷款增长不及预期影响。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仅为10.1%,继续创下历史新低,新增贷款不及预期和影子银行继续萎缩是主要原因。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大幅低于预期的14000亿,较前值少增1700亿。8月住户类贷款新增7012亿,同比多增380亿,较前值多增670 亿。从分项看,8月居民户短期贷款新增2598亿,同比多增400亿,较前值多增830亿,创7个月以来新高,总体仍保持较快增长。中长期贷款增加4415亿,同比少增55亿,较前值下降150多亿,总体仍保持较高水平,或表明楼市整体仍延续火热,居民住房贷款需求仍较旺盛。


8月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6127亿,同比多增1300亿,较前值少增370亿。

贷款结构没有得到优化,票据融资高达4099亿,较前值多增1700 亿,创有数据统计以来历史第三高,对企业长期贷款替代作用明显;而代表企业生产活力的中长期贷款仅增加3425亿,较前值少增1450亿,为今年以来最低值。货币创造显著放缓,是M2增速显著下滑的主要因素。这表明在经济稳中有变的大环境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出于防范风险等考虑,对信贷投放更趋谨慎。这也与我们在6月金融数据点评时的判断一致。

8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1.52万亿,高于预期的13000亿,同比少增376亿,较前值多增5000多亿,主要得益于影子银行规模萎缩速度放缓和企业债券融资大幅改善。其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834亿,对新增社会融资的贡献度占比有所下降。影子银行方面总体仍呈萎缩态势,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承兑汇票合计减少2694亿,但较前两月萎缩速度有明显放缓,环比少减2000亿以上。8月份在此前监管部门窗口指导宽信用的指引下,信用债发行明显好转,企业债券融资大幅反弹,净融资3376亿,同比和环比分别多增2200亿和1100亿,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股市低迷导致一级市场融资继续受到抑制,仅增加141亿,同比和环比分别少增500亿和30亿,续创2015年10月以来新低。

综合来看,在影子银行继续萎缩的情况下,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走弱的趋势难有根本性改观。新增贷款不及预期,且其中近三分之一由票据构成,表明银行为了避免风险暴露,对中长期信贷投放更趋谨慎,新增投放以短期品种为主。实际上,从上市银行半年报来看,银行的贷存比普遍上升,贷款占总资产比重也有明显提高。但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银行表外资产正逐步回表,受资本充足率制约,银行普遍存在风险资本不足等情况,对长期信用投放心有余而力不足。未来,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监管政策引导、增强银行资本补充能力,或是通过监管办法调整、减少银行资产风险消耗(比如地方债风险权重调整),为“宽信用”创造条件。(作者系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