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瓜島戰役中,為什麼部分日軍都活活餓死了?

第一軍情


茫茫南太平洋中,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彈丸小島~瓜達爾卡納爾島,卻因二戰中成為日美爭奪的焦點而聞名世界。

1941年12月,日本成功偷襲美國珍珠港引爆太平洋戰爭,隨之日本大肆擴張侵佔東南亞掌控制空權與制海權。可就在日本不可一世的認為美國短期無力恢復實力之際,美國卻於中途島戰役給了日本致命一擊。

已經坐上賭桌的日本,哪怕輸個精光也要賭下去。日本自知已無實力攻打澳大利亞,但其為翻盤美國,就將目標盯上了少為人知的瓜島。

日本試圖在瓜島建機場,以便斷絕美國向澳大利亞輸送補給的航線,達到困住澳大利亞不佔而屈之兵的目的。

可是再狡猾的狐狸豈能逃過獵人的眼睛?美國很快察覺了日本在瓜島建機場的意圖,隨即派海陸戰隊突襲搶佔瓜島,將日本已近完工的機場佔為己有。暴怒之下的日本又怎會讓美國安享其成?日本分數批向瓜島運兵妄圖再奪瓜島,自此日美之間爆發了長達半年的瓜島之爭,終以日本實力不濟無奈認輸。

只是日本陸軍本來向瓜島輸送兵力三萬多人,但等日本認輸偷偷將士兵運回時只剩了一萬來人,損失的兩萬餘士兵只有少部分是戰死,多數卻因病餓減員。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質疑難道日本不為部隊輸送給養嗎?那瓜島戰役,為什麼部分日軍活活餓死呢?且聽有書君為你梳理分解。

一,日本作戰重勇氣輕視後勤保障。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是日軍就是弄不懂糧草的重要性。

日本古來尊崇武士道精神,他們覺得打仗打得就是人的勇氣精神,不但對自身的後勤保障輕視疏忽,就連搗毀敵方的緇重都不屑於顧,只以殺敵多少為至上榮耀。

日本海軍由三川中將率領反攻瓜島時,第一次遇美軍戰艦就將其打得稀里嘩啦,可日軍只盯著美軍戰艦打得痛快,卻眼睜睜放過了不遠處的美軍運輸艦,使瓜島上的美軍得到了充足的物資給養。

三川能很輕鬆的炸燬近在咫尺的美軍物資,可他們卻放棄良機其實完全暴露了日軍骨子裡對後勤保障的輕視。

日本海軍放過美軍運輸艦就不說了,日本陸軍登陸瓜島時所帶糧食寥寥無幾,別說長期作戰了,就是短期作戰都無法支撐。後來餓急眼的日軍,也想拼命去搶美軍糧食,可是早已餓得渾身無力的日軍怎能敵過吃飽喝足的美軍呢?日軍自殺式的拼命只能後繼乏力以失敗告終。

也許日軍覺得打仗只靠精神就能獲勝,可武士道精神在飢餓面前一切都是零,有時戰爭打得就是糧草緇重。日軍只重勇氣輕視後勤應是日軍作戰習慣的致命缺陷漏洞,也是瓜島日軍失利餓死的重要原因。

二,日軍輕敵致使美軍反轉掌控制空權與制海權,切斷日軍補給線。

日本在瓜島初建機場時,只派了兩三千名工兵與幾百人的警戒部隊。日本如此疏於防範致使美國海陸戰隊登陸瓜島,兵不血刃就佔有了日本勞動成果與軍用物資。

倉皇逃入瓜島熱帶雨林的日軍,只是向日本軍部稟報瓜島淪陷之情,卻未說明美軍大致人數。這亦導致日本軍部認為登瓜島美軍只是小股部隊不足懼。日本第一批只派了一千士兵連重武器都沒帶就登上了瓜島,他們只想著輕裝上陣快速襲擊正面進攻,可沒想到當時島上美軍竟有一萬多人。

尤其是當時登島日軍的頭目一木清直囂張狂妄。他曾參加過侵佔菲律賓戰役,自認駐瓜島美軍亦如駐菲律賓美軍一樣不堪一擊,根本不用等後續部隊就可把美軍就地解決。因而當他帶領日軍突襲人數十倍於己的美軍時,只能是以卵擊石以慘敗告終。

可是日本軍部得知日軍兵敗消息,並未吸取教訓依舊只派少量士兵登島,其面臨的當然還是失敗而已。日本未集中力量一次徹底擊垮美軍,而是多次少量就如給美軍添油一般,將日軍送入美軍口中。

日軍一次次以卵擊石,終未實現奪回瓜島機場目的,反使瓜島機場成了美軍永不沉沒的航母,保障美軍反轉掌控了太平洋上的制空權與制海權。等日本軍部清醒過來已悔之晚矣,美軍早就完全切斷了日軍補給線,致使島上日軍完全陷入飢餓絕境之中。

三,日本海軍與陸軍矛盾難以調和,致使日軍補給運輸不暢。

日本海軍與陸軍因爭功矛盾由來以久。這次日本海軍在瓜島建機場,根本就未告知陸軍致使防禦不利令瓜島落入美軍手中。日本陸軍強烈譴責海軍,誓要奪回瓜島,可其想登島還要依靠海軍運送。

海軍不想因運送陸軍損失自身力量,他們只趁夜晚如老鼠搬家般用驅逐艦將陸軍士兵送到瓜島後快速撤退,因而大型重裝備與糧食等物資,根本無法隨陸軍同時上島,這亦是陸軍隨帶糧食少的原因之一。

後來日本軍部強令海軍為瓜島送給養,海軍竟然想出奇葩方法,將糧食裝入鐵桶中運到瓜島沿岸,再將鐵桶放入海中任由島上日軍下海撈取,陸軍能撈到多少鐵桶海軍就不管了,反正已經送到了。再有美軍阻攔,駐瓜島日軍根本撈不到多少鐵桶,得到的那點糧食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日軍內部矛盾無法調和,致使海軍不願不惜一切代價為陸軍送給養,亦使瓜島上日軍被餓死成了必然。

四,日本不堪消耗戰給養供應後續乏力。

日本自侵華戰爭起,已經四處征戰數年,就連瓜島戰役亦連綿半年之久。日本本是資源匱乏小國,多年征戰早已耗盡日本家底,日本糧食彈藥等軍用物資已處嚴重匱乏狀態。

當時日本國內日夜開工亦無法滿足戰爭所需,尤其是運輸艦的製造速度遠遠落後於戰爭損失消耗速度。因此既使日本有充足糧食,想給瓜島多送給養亦是無能為力了。也許這也是日本海軍使用驅逐艦運送兵力給養的無奈吧。

五,瓜島生存環境惡劣只能給日軍飢餓加一個更字。

也許有人覺得日軍可以在瓜島上尋找食物啊,可是瓜島並不適合人類居住。瓜島地處赤道附近,並沒有旖旎的熱帶風光,只有炎熱潮溼氣候,島上遍佈熱帶雨林與沼澤,只有各種昆蟲與蜥蜴類動物,並沒有適合人類捕食的動物,能讓日軍裹腹的只有少許野果而已。

綜上所述,瓜島上的日軍承受著因多種原因造成的給養不足與環境惡劣的雙向夾擊。他們吃掉了島上所有能吃之物,甚至有些日軍餓得竟張開嘴等著蒼蠅等昆蟲落入口中吃掉。已無戰鬥力的日軍只能將少量食物集中給強壯些的士兵,與美軍作戰。其餘日軍只得陷於飢餓的惡性循環之中,每天都有士兵活活餓死。

日本終於認輸放棄瓜島,其實當時美軍作戰計劃亦有漏洞,只可惜日軍自身多項策略失誤,致使飢餓成了減員重要殺手,根本無力與美軍抗衡。

瓜島一役成了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美軍滿血復活開始了對日絕地反擊。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二戰時期,為了搶奪戰略資源,日本開啟了瘋狂模式,大造艦船,無論是數量和質量上都超過了當時的美軍。比如在中途島戰役中,雖然日本艦隊被美軍擊沉了四艘航母,但是日軍在空中,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戰術水平上都要強於美軍。不過在瓜島戰役中,日軍明明有很多補給,卻活活餓死了上萬人,這是為什麼呢?

1942年8月美軍陸戰一師夜間攻擊了瓜島,一舉拿下了日軍正在修建的機場,日軍敗退到叢林之後,打算堅守待援。當時他們就向日本本土發出了求救電報。得知這一消息,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大罵海軍無能,只顧強攻,美軍佔領了瓜島也不告訴陸軍,以至於沒有向此島派駐軍隊,讓美軍鑽了空子。

為了儘快支援瓜島的日軍,日本派出川口旅團馳援瓜島。當時日軍相信決定戰爭勝負的是戰鬥意志,美軍的裝備應該不堪一擊。於是該旅團沒有攜帶多少重武器,到達瓜島之後就像武裝精良的美軍發起了血嶺之戰,結果一仗下來,日本死1200人,美軍陣亡了40人。

這場戰役徹底刷新了日軍的認識,於是他們再次派遣援軍達到瓜島。守衛島嶼的2.3萬人美軍高度緊張,對日軍進行了堅決打擊。然而陷入飢餓的日軍再也無法發起衝鋒了,於是他們發明了一種個“猛兵飼育”的辦法,湊夠一部分食物,讓30個身體強健的人吃飽,組成敢死隊不斷重創美軍。然後隨著食物越來越少,這種襲擊方式也越來越少。最後很多人都失去了戰鬥力,成批的餓死在叢林裡。美軍打掃戰爭的時候,看到無數餓死的日軍,很多人都變成了一副骨架,這讓美軍開始反思,這就是人類苦苦追求的和平嗎?(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我們知道在瓜島戰役半年時間,日軍只發射了3000發炮彈,抗戰時期日軍打一個小小的滕縣,還1天發射6000-7000發炮彈。日軍在瓜島戰役的火力只有侵華日軍火力的二百分之一都不到,可見瓜島日軍後勤已經崩潰。

比如在運輸第2師團的時候,從10月1日一直到10月20日,日軍運來了9091人,還有160噸糧食和8噸彈藥。日本陸軍就表示,那麼多部隊就8噸彈藥,就想打美軍2個師?還有那160噸糧食怎麼夠吃?表示一天就需要65噸彈藥和135噸糧食,才能勉強維持最低戰鬥水平。

從11月開始,日軍又開始運輸,第38師團主力和糧食彈藥經過殘酷的第3次所羅門海戰,日軍才在11月中旬,把全軍4天口糧和360箱炮彈送上瓜島。為此在海戰損失了2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以及11艘運輸艦。日軍主要要求不輕易開槍,子彈只給槍法好的士兵,槍法差的人就只能靠刺刀。

到11月24日,日軍報告在瓜島的第2師團戰鬥力已經下降到最低,其主力第4聯隊全體除了口糧斷絕,炮彈也只剩下25發了。從1942年12月,截止1943年1月,日軍潛艇又送來347噸糧食和彈藥。

但是瓜島美軍已經達到了3個師,日軍想靠347噸糧食和彈藥就想反攻也是妄想。靠著這些物資,日軍總算能從12月奧斯丁山戰役開始爆發,一直戰鬥到1943年2月,頂住美軍反攻2個月,堅持到海軍把殘餘日軍撤離瓜島,沒都餓死。


深度軍事


主要就是日軍的後勤保障能力太差,島上的日軍基本和後方失去了後勤聯繫,連食物供應都無法正常保障。而瓜島又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島嶼,本身就沒有什麼可供食用的植物動物,自然會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中途島之戰後,日軍雖然失敗,但是整體上還是佔據著優勢,控制著廣大南太平洋地區。而美軍為了打開佔據,就選擇了瓜島這個突破口,雙方在掛到鏖戰達半年之久,最終日軍實力嚴重損耗,以主動撤退宣告瓜島之戰的失敗。

日軍歷來重視精神力量,對物質力量的輕視甚至到了輕蔑的地步,這樣的結果就是極為不重視後勤工作,因此二戰期間日軍的後勤運輸力量並不強。瓜島之戰中,最初日軍還掌握著制海權,但隨著一系列海空戰以及美軍亨德森機場啟用,日軍艦艇損失越來越大,其中脆弱的運輸船損失尤為慘重。這也催生了利用驅逐艦對島上日軍實施補給的措施,但是這點補給畢竟杯水車薪,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日軍最初登島部隊並不多,最先上島的一木支隊僅有不到1000人,後來日軍逐漸意識到誤判了美軍實力,這才開始大舉增兵。但是日軍依然誤判了戰局,認為現有的後勤物資加上少許補給,足夠用到不讀快速擊敗美軍。結果隨著日軍喪失制海權制空權,島上日軍得不到足夠的物資,同時在作戰中也打不過美軍只能據守已有陣地,可美軍又不貿然進攻,如此一來日軍就只能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坐等大本營的決策和行動了,在撤退之前餓斃以及傷重不治者自然為數不少。


戰爭之王


瓜島之戰是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由盛轉衰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之中,日本軍隊由於後勤方面不重視,再加上海軍運輸的不利,導致在瓜島上的日本陸軍很多人都餓死而不是戰死。



中途島海戰,日本海軍慘敗,四艘航空母艦被擊沉,海軍的大批飛機再加上一些非常有作戰經驗的精英飛行員都陣亡,實力的對比朝著有利於美國的方向進行著。但是日本還看不到這一點,認為在整個太平洋戰場,美軍還處於劣勢之中,日軍還有很大的優勢,對於美國有可能採取的反攻戰鬥並沒有做任何準備。



美國選擇瓜島作為突破口,進行反攻,很快就攻佔了瓜島,而日本方面根本就沒有料到這一點,所以作出反應的時間比較遲鈍。等到日本反應過來的時候,美軍已經在瓜島站穩了腳跟。日軍為了奪回瓜島,一次次的增兵,派出大量的海軍和陸軍,進攻瓜島。美軍也以瓜島作為作戰點,派出大量軍隊前往瓜島,同日本打起了消耗戰。



指出日本還取得了一定的優勢,山本五十六親自率領日本聯合艦隊主力前往瓜島與美國海軍艦隊交戰。在瓜島地段,美日雙方都有很多軍艦被擊沉,那一代的海域被稱為鐵底灣,就是因為很多軍艦都沉在海底。而前往瓜島作戰的日本陸軍開始以為這場戰役規模不會很大,而且很快會結束,所以在後勤方面的準備就不足,帶的糧食和其他物資都不是很多。



但是後來打著打著就成了消耗戰,雙方相持不下,這個時候幾萬人軍隊的吃飯就成了大問題,需要海軍進行大規模的運輸才能夠保障。後來戰局對美國越來越有利,而日本海軍越來越耗不起,因為美國被擊沉,一艘軍艦很快就能補充過來,而日本的工業水平顯然達不到這一點。所以漸漸的日軍就喪失了制海權,再也無法給瓜島上的陸軍進行有效的補充了。



所謂人是鐵飯是鋼,既然糧食無法得到保障,而且在荒島上也無法去掄老百姓的糧食,因為荒島上根本就沒有老百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在瓜島上的軍隊就有很多人餓死而不是戰死。


天龍論史


中途島戰役失敗後,瓜島戰役再次失利,日軍曾經的戰略優勢不復存在,美國完全奪取了南太平洋制海權。這場戰役是同盟國的戰略計劃,為的是保護美國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之間物質運輸的航線。

瓜島戰役歷時半年,起初僅僅是美軍小股兵力登陸作戰,後來隨著日本加大賓利的投入,美國也不甘落後,海陸空都展開了鬥爭,以至於最後成為了日本與同盟軍的決戰。在這場戰役中,日本的人員傷亡以及戰艦和飛機的損害都超過了美國。在這場歷時六個月的戰爭中,一共進行了大大小小的海戰三十多次,從雙方驅逐艦來看各自損毀二十四艘,基本持平。但是飛機和傷亡人數遠遠超過盟軍。盟軍參戰兵力6萬人,日軍四萬人,相比於日軍被殲滅的二點五萬人來講,盟軍僅僅傷亡6000人。

日軍傷亡慘重的原因


由於日本軍隊對戰況的預估不足,最初以為只是偵查行動,僅僅派出了小股兵力來阻擋美軍的偵查。相比於準備充分的美軍,日軍倉促的準備導致了作戰失敗。航母龍驤號被擊沉,損失慘重,戰況一直在僵持著一直到了九月份還沒有拿下瓜島。這時候指揮層面,才意識到戰況的嚴重性,開始抽調師團和艦隊登島。

九月中旬,日軍開始瘋狂增兵進入瓜島作戰。而此時的美國海軍已經做好準備請君入翁。這場戰爭從始至終,日本都沒有取得制空權和制海權。美國南太平洋艦隊死死扼住運輸路線,從十二月份開始,瓜島上的日軍補給已經無法滿足。增援像老鼠偷油一樣,只能在晚上偷偷摸摸的進行。不僅武器彈藥不足,日常生活難以保障,每日供應的糧食僅為正常需求的5分之1,島上的士兵每天只能靠著島上的樹皮野草充飢。熱帶的瘧疾、痢疾等流行病大勢蔓延,疾病死亡人數大增。


四十五度歷史


瓜島,全稱瓜達爾卡納爾島,在世界第二次戰爭之前名不見經傳,在二戰中卻因成為日軍和美軍爭奪的焦點而聞名世界。

瓜島生存環境惡劣,並不適合人類長久居住。其地理位置在赤道附近,氣候炎熱潮溼,島上到處都是熱帶雨林和沼澤,這種環境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卻非常適合各種昆蟲和蜥蜴類動物生長,島上蟲蛇遍地,十分可怕。

這樣一個環境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彈丸小島,為什麼會被日軍和美軍爭奪呢?

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後期雖遭受重創,但其為了翻盤,仍然決定攻打澳大利亞。如果繼續跟美軍在太平洋耗下去,日軍必輸無疑。而澳大利亞自然資源豐富,進攻澳洲,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雖然日軍被眼前的失敗刺激,做出了攻打澳大利亞的偏激決策,但是日軍也清楚,正面攻打澳大利亞己方絕無勝算,只能依靠智取。


通過對地理的研究,日本決定在瓜島建設機場,阻止美國向澳大利亞運輸補給,從而困住澳大利亞。當時的澳大利亞沒有什麼工業能力,沒有美國補血,缺乏工業品的澳大利亞就會崩潰。這樣,日軍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擊敗澳大利亞,這是日本人自以為的“妙計”。

狐狸雖狡猾,但是卻難逃獵人的利眼。美國很快就察覺到了日本的目的,當即採取行動。美國迅速派遣海軍、陸軍突襲瓜島,佔據日軍快要建成的機場。

日本南進計劃全部依靠瓜島,又怎麼能讓美軍輕易阻攔?於是,雙方誰都不願意退讓,爆發了激烈的戰爭。


瓜島戰役持續了半年多時間,最終以日軍完全崩潰告終。戰後,島上的日軍只剩下了戰前的三分之一。

諷刺的是,損失的三分之二的日軍只有一小部分是戰死的,絕大多數日軍是被活活餓死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因為日軍的後勤全面崩潰,讓島上的日軍根本沒有糧食吃,才會大規模的餓死,喪失戰鬥力。

(美軍與被俘虜的日軍士兵)

日本好歹是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什麼會讓士兵淪落到如此悽慘的地步呢?

首先,是武士刀害了日本士兵

日本盲目看中武士精神,而輕視物質基礎。

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後勤保障了,可是日軍卻偏偏更加看中武士精神,認為意志的堅定可以戰勝物質的匱乏。

日本人從小就被灌輸武士精神,武士精神讓他們認為打仗最重要的是勇氣,只有有足夠的勇氣,便可佛擋殺佛,遇神殺神。他們不僅輕視己方的後勤物質保障,連對摧毀敵方物資也不屑一顧,只想著擊殺敵軍。

所以,在戰爭持續一段時間後,日軍糧草、醫療物資等後勤保障嚴重匱乏,但日本人認為缺醫少食這都是人可以通過意志來克服的問題。軍部對比並不重視。

其次,日軍也沒有足夠的物資可以用來消耗

日本本來就資源匱乏,無法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而日本人又非常好戰,自侵華戰爭開始到瓜島之戰,已經連續征戰很多年,多年的征戰幾乎完全消耗掉日軍多年積累的資源。

瓜島遠離日本本土,島上守軍超過兩萬人。在本土以外幾千公里的地方維持兩萬人的持久作戰,即使對於美國來說也是一個大數目,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單單是湊齊這筆物資已經很難,更不要說美軍的襲擊讓大多數的物資被請憑空消耗掉了。

最主要的是,日本海軍並沒有能力和決心將物資送上瓜島

日本的陸軍和海軍矛盾存在已久,兩個兵種的矛盾來自於幕府時期,積怨極深。在二戰中,日本海軍需要搞裝甲師,陸軍需要建航空母艦——因為海軍和陸軍都不會配合彼此的戰鬥。

對於保障陸軍物資這件事,海軍本來就只是敷衍了事,並沒有多大的熱情。

陸軍在孤島上生存,要依靠海軍給其運送各類生活物資。但是此時美軍幾乎已經佔領瓜島空領,白天瓜島上空被美軍戰鬥機團團包圍。只有夜晚,美軍的戰鬥機才會因為無法起飛而撤下。


當時日本的運輸船速度只有十幾節,在美國戰鬥機停飛的時間段內,不可能在美國戰鬥機的攻擊範圍內跑一個來回,日本海軍也不願意為了陸軍冒險,所以最後只能用速度更快驅逐艦運輸物資。

但是驅逐艦數量少,承載量也少,每次都運輸的物資不過百餘噸。海軍就把物資裝桶裡,把桶綁到驅逐艦上,將桶運輸到瓜島沿岸之後,將鐵桶繩子解開,讓陸軍自行下海撈取,能撈取多少就是陸軍自己的事情了,反正他們已經把物資送到了。

物資本來就少,再加上美軍的阻攔,到日本陸軍手裡的糧食更加是少得可憐了。 瓜島的生存環境及其惡劣,沒有可以吃的動物和野草之類的,只有一點點野果,更是惡化了日軍的處境,一些前線日軍甚至連著六天得不到任何食物,餓死人也就不奇怪了。


小約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東京快車,根本不能滿足瓜島的補給。

日軍長期在瓜島保持2萬以上兵力,日常的吃喝拉撒和彈藥補給都是很大的數字。

但是,瓜島的亨德森機場被美軍控制,上面有大量作戰飛機,可以封鎖瓜島周邊海域。

同時,美軍還有航母在這一線活動,大體上制空權是美軍的。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如果採用傳統的運輸船專門運輸補給,一旦遭遇轟炸就會玩完。

本來瓜島的日軍就無法得到補給,徹底餓死。

當時的戰機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夜晚無法起飛。

日軍運輸船可以乘著夜色行駛到瓜島海域卸下物資,然後離開。

但是,當時日本的運輸船的航速一般只有10幾節,整個夜晚期間根本不可能進出美國戰機的攻擊範圍(320千米)。

迫於無奈,日本只能使用快速驅逐艦進行物資運輸。

這種驅逐艦時速高達30多節,是運輸艦的一倍以上。同時,他們還有一定的防空能力,不至於遇到飛機就坐以待斃。

日本驅逐艦可以在黃昏時期進入美軍戰機攻擊範圍邊緣,然後高速行駛,在午夜進入瓜島。倉促卸下貨物以後,驅逐艦立即高速返航,趕在天亮之前離開。

這就是唯一的方法了。

這種藉助夜色活動的運輸方式,被日本人成為老鼠運輸。

然而,這種運輸有著巨大的問題,就是運輸量不足。

運輸船雖慢,運輸量卻大,基本可以運輸略少於排水量的貨物。

然而,驅逐艦則不同,設計之初就沒有必要留下什麼載重能力。

一艘2500噸級的陽炎級驅逐艦卻只能搭載15-20噸,相當於150名士兵。

同時,驅逐艦的空間狹窄,無法裝載車輛、大炮這種重武器,只能將他們拆散成零件。

由此,運輸的效果很差,根本不可能滿足2萬多士兵的消耗。

最終就是,島上補給幾乎崩潰。

1942年11月,瓜島日軍一些前線單位已經6天沒有獲得補給,甚至後方部隊只獲得三分之一的口糧。

無奈之下,日軍採用了新的方法。他們將大型汽油桶清空,用來裝載醫療用品和食物,留下足夠的空間提供浮力,並用繩子串在一起,浮在海面上,託在驅逐艦後面。

當驅逐艦抵達瓜達爾卡納爾時他們會急轉彎放掉浮桶,岸上派人或船抓住繩子浮起的一端拉回海灘,士兵再運送物資。

這樣運輸量會大一些,但也是杯水車薪。

半年間為了運輸任務,日軍損失14艘驅逐艦,63艘損傷。

鑑於驅逐艦已經無法支持瓜島的運輸,最終日本放棄了瓜島。

瓜島戰役雙方實力旗鼓相當,都是精銳部隊,最終以日軍慘敗而結束。

一般認為,瓜島戰役才是美日戰爭的轉折點。


薩沙


瓜島戰役又叫瓜達爾卡納爾之戰,它雖然不如中途島海戰那麼有名,但卻是美日兩國之間互拼實力的一次大決戰,對太平洋戰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這場戰役不僅是對日軍戰鬥力的一次考驗,也是對日軍後勤的一次考驗。由於日軍後勤的準備不足,再加上海戰不利,喪失了制海權,導致日軍很多人都餓著作戰,很多人不是戰死的而是餓死的。


首先,日本軍隊傳統上就對後勤不怎麼重視。

西方國家在現代化戰爭中,對後勤都非常重視,絕對不打沒有後勤保障的戰爭。而日本則不同,日本自建軍開始就不怎麼重視後勤,後勤部門在軍隊中的地位都是非常低的。日軍裡面流傳著一句話說,輜重兵也算兵,蜻蜓也能當老鷹。長期以來,日本軍隊在戰爭中採取的辦法是以戰養戰,就是在戰爭中去搶對方老百姓的東西進行後勤補充,日本兵基本是走到哪裡,搶到哪裡。在抗日戰爭中,日本就經常搶中國老百姓的。

後來日本人打美國,還有其他國家的西方國家的時候,也形成了這種慣例。打東南亞的時候還沒有什麼問題,因為那個時候在東南亞等殖民地,西方國家並沒有多少軍隊,而且都是戰鬥力較弱的二流治安軍隊。所以日本可以輕鬆取勝,佔領東南亞之後,就地搶當地的物資來進行後勤補充。但是到了瓜島戰爭之後,這一招就不靈了,因為瓜島本身就是一個荒島,上面根本就沒有什麼人,只有美國的軍隊。而美軍的戰鬥力不在日軍之下,日軍無法從美軍手裡搶到吃的,就只能捱餓,最後很多人都餓死。

其次,海戰的失敗導致日本海軍無法運送足夠的糧食到瓜島去。

事實上瓜島之戰主要是海軍的問題,是日本海軍的前沿陣地。中途島海戰美軍取勝後,就開始反攻,選擇了瓜島作為突破點。而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之後,還麻痺大意,認為自己還佔有一定的優勢,美國不敢來進攻,結果導致瓜島輕易被美軍給攻佔。瓜島被攻佔之後,日本方面就慌了,因為美國飛機以瓜島為基地,可以對日本當時攻佔的很多戰略要地進行轟炸,形成強大的威脅。但是日本的情報稀爛,認為瓜島上只有小股的美軍,結果起初派出的軍隊很少,到了島上之後很快全軍覆沒。這個時候,日軍才意識到瓜島上美軍的實力很強,但是已經失去了作戰的寶貴時機。

日本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派出強大的海軍和陸軍前往瓜島作戰,而美國也很重視瓜島,所以也見招拆招,以瓜島為基地,派出大量軍隊和軍艦,形成了兩國軍隊在瓜島的決戰。這場戰役也是兩國實力旗鼓相當時期的決戰,非常具有意義。因為之前,美國處於防守態勢,之後日本只能是節節敗退。開始的時候,日本海軍打的還算可以,給美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是美國不停的增援,雙方互有勝負,戰役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雙方已經完全是拼消耗了。

而日本國力遠差於美國,完全經不起這種消耗了。例如在瓜島海戰中,美國損失了軍艦能很快就補充進來,而日本補充的速度遠遠不如美軍。最後在瓜島海域,日本海軍完全喪失了制海權。因為開始日本認為這場戰役很快就能取勝,就沒有準備多少物資,後來戰役一直持續下去之後,而海軍喪失制海權之後,再也無法給瓜島上的陸軍運送足夠的食品和淡水等物質。結果島上的日本軍隊就沒有吃的,喝水也只能喝海水。海水裡面有很多人無法飲用的物質,再加上瓜島那種熱帶雨林的環境,結果導致各種疾病橫行,很多人餓死病死。而美軍掌握了制海權,各種物資補充都非常的充足,不但有足夠的武器裝備,還有足夠的糧食包括午餐肉罐頭和巧克力等,所以打起日軍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

實際上,在這種時候,日軍就也該撤退了,因為再持續下去只會使日本的損失更大,而於戰局已經於事無補。但是因為之前日軍一直處於勝利之中,上自高層下到平民都處於一種狂熱之中,整個日本大本營就沒一個人敢說撤退的話。面對著戰局的不利,日本人總會說這只是暫時的挫折,只要堅持下去就能見到曙光。日本人就像一個賭徒一樣,面對失敗總是不肯面對現實,還不斷加碼想把損失的都贏回來,結果越輸越多。瓜島上的軍隊迫於這種情況,只能繼續呆在島上堅持下去,打又打不贏,退又不讓退,海軍喪失了制海權之後,糧食又無法保障,所以導致更多的人餓死。

在瓜島戰役中,由於日本平時就不怎麼重視後勤,再加上海戰中海軍失利,喪失了制海權,無法給島上的陸軍運送足夠的糧食和物資,所以導致瓜島上的陸軍很多都餓死。而且這種情況不僅是在爪島,在後續的很多次海島作戰中都一直重複出現,直到日本投降。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日軍後來倒不是不重視後勤了,而是因為制海權喪失,無法給島上的軍隊運送糧食和物資。


平安讀歷史


瓜島戰役,二戰後期最慘烈的戰役之一,美軍為此付出了近6000人的傷亡,而日本人卻付出了28000多人的傷亡代價。日本人在整個二戰時期,以能征慣戰不怕死著稱,為何會有這麼大的懸殊,這一切其實非常的戲劇話。

(美國人被“大便”騙了)

1942年夏天,也就是日本人所謂的昭和17年,正是日本軍與美國軍隊在所羅門群島的瓜達康納爾島(簡稱瓜島)上展開大激戰最關鍵的時刻。

美軍為這場戰役共計派遣5萬多名的陸戰人員,經過慘烈大戰後,最終以日軍慘敗結束戰役。島上總數為3萬兵力的日軍,死傷的人數就佔了3分之2。這個島因日軍大部份的補給路線被美軍攔截,以致於許多日本兵不因戰而死,而是被活活餓死。所以日本人又稱這個島叫做餓島(がとう)。

美國之所以集中這麼大規模的兵力攻佔這個島上,不是因為他們懼怕日軍的戰鬥力,而是因為他們對於日本兵的軍力估計錯了,誤以為島上的日軍遠遠不止3萬,而是更多。為了從日軍手中奪取這個島嶼,美國提前派出間諜潛入島嶼之中。間諜跑進廁所,以大便的量來計算日本士兵的數量。其結果就是過度估計日本兵的總數。

美軍會做出如此離譜的推估,是因為當時以蔬菜為中心的日本人其大便的量是以肉食為主的美國人的4倍。完全沒注意到這個飲食習慣基本差異的美軍,才會錯估島上有許多的日軍,以致投入異常多的軍力到這場戰役。

(飢餓到連蚊蟲都不放過的日本人)

美國人高估了“大便”,而日本人卻低估了美國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本部認為美國在短時期之內不會恢復。所以在瓜島戰役之時,採用是速戰速決方案,因此士兵所帶補給十分少。

但等戰爭打響後,日本本部意識到自己已經犯了錯誤的時候,已經太遲了。他們企圖把物資補給過去,但美國人卻不允許他們這樣做。

日軍第一次由十艘艦艇攜帶1500個鐵桶進行補給,但最終瓜島日軍只得到300多個,其餘的全部被美軍擊沉。

日軍在第一次運輸補給失敗後,繼而採取了第二次行動。這次以11艘驅逐艦補給當中,但還沒有到達瓜島,就被美軍的空軍與海軍輪番打擊下,不得不撤回。

日軍在第二次失敗後,強行進行了第三次補給運輸,第三次由11艘驅逐艦組成,攜帶物資鐵通1000多個。但在投放之後,只被日軍撈起200多個。另外艦隊也全部被魚雷擊中,只有少部分人逃上了瓜島。

此時的制海權、制空權已經全部被美軍掌控。日軍不甘心失敗,又加派兵力準備投入瓜島之中。但美軍的海軍和空軍沒有一刻時間停止對日軍的打擊,因此近一個月的時間沒有對瓜島進行軍補給。

瓜島上的日軍很快就彈盡糧絕,體力消耗嚴重,根本不能阻止大規模的進攻。每次衝鋒都是間歇性的,目的就是為了保存一定體力,趁夜色對美軍發動突然襲擊。但美軍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因此飢餓的日軍沒有佔到便宜。日本人飢餓透了,他們吃掉任何能吃的東西,甚至連蚊蟲都不放過。

(誰想吃飽,誰就去送死)

雖然飢餓,但是大日本帝國武士道精神不能丟,因此他們決定組織敢死隊,進行自殺性攻擊。但這不但需要膽量還需要體力,餓著肚子都跑不動的。此時的依舊沒有任何多餘的糧食,只能將唯一的一點餘糧拿出來,熬成粥。讓不怕死而且身體看上去還強壯的人吃掉,然後再去送死。但即使這樣,卻幾乎沒有起到任何效果。

武士們餓成了軟腳蝦,單靠意志力是跑不到美軍近前進行拼殺的,只能被美軍當活靶子打。


而美國人這邊卻資源充沛,不但有取之不盡的軍用罐頭,還有美味的巧克力可以當零食。即使美國人不發動大規模武力,日本人也已經完全堅持不下來。等到戰役結束後,美軍進行戰場打掃,隨處可見日軍餓死的士兵。甚至有人還發現了人肉乾,可見日軍當時已經飢餓到何種程度。當然這些日本人並不值得可憐,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有這種下場,也純屬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