閌閬兒:這是洛陽老城人過去常說的話兒,可都不會寫,就算是寫出來也得有人出來抬槓,因為意思對了,發音不吻合,我曾寫過這個土語,但今天還必須糾正了,從內心講:必須修正自己的錯誤,不然真的就沒人知曉了,因為這句單詞快要失傳啦。
閌閬kāngláng:是古語詞彙,高門有閌。――張衡《西京賦》 如:閌門(高大的門庭);閌閎(高大的門框) 閌1 (閌) kàng 。..閌2 (閌) kāng ㄎㄤˉ 〔閌閬〕方言,建築物中空曠的部分,如“這井下面的閌閬真大”。亦稱“閌閬子”。
閌閬其寥廓兮。――《漢書·揚雄傳》。注:“閌閬,空虛也。” 又如:閬闕(高大的門闕);閌閌高大的。..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在崑崙之巔,又稱“閬風岑”、“閬風”、“閬邱”、“閬風臺”、“閬山”等 閬苑。
認真查閱,這句話乃既大又小的意思,老洛陽人說:俺是老城閌閬兒哩。能把這句話發音說正確,那是標準的洛陽老城人,比自己做的“漿麵條”那個味兒都地道。老洛陽人的發音,不是字典標註的音,而是:閌閬兒=“殼兒楞兒”。
“井下的這閌閬真大”本身就很矛盾,是處在這個環境下,說的空間很大,與地面比較還是很小。那麼,洛陽人使用這句話說老城區域,說他大,實際也不是很大,國內比這個城郭大的多了去啦。明白人都清楚,老城乃“金昌府”的格局,並不能代表洛陽古代的輝煌,與西周、東周城,隋唐城、漢魏故城相比,就是毛毛雨啦。
同樣的使用:房閌閬兒、鞋閌閬兒、箱子閌閬兒、空閌閬兒等實際都是矛盾語。矛盾語是一種修辭格,即將兩個相互矛盾的語彙組合在一起。它們出現在各種情況下,從無意的錯誤,如非常平均,到故意的雙關語“相同的不同”,等等。矛盾語最常見的形式為“形容詞-名詞”的組合。
來自古語的這句“閌閬兒”,應該是咱洛陽人念轉音啦,與字典發音不符,甚至咱還添加了兒化音,這是洛陽人說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