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文花枝:保持乐观 保持努力

本刊记者 王海珍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写过这样一句话: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十分难得,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

文花枝的生命中也有这样的时刻,或者说,让文花枝的生命发生转折的也是这样的时刻——

2005年8月28日下午,湖南省湘潭新天地旅行社的一辆旅游大巴,载着一车乘客行驶在陕西省洛川县境内210国道上,突然,一辆超速改道的货车迎面与旅游大巴相撞,悲剧就在一瞬间发生了——6人死亡,22人受伤,其中重伤15人。很多游客疼得连呼吸的力气都没有了,却清楚地听见一个女孩的声音:“大家一定要坚持,等待救援,要活着出去!”她就是这辆车的导游、22岁女孩文花枝。

救援过程中,不时能听见文花枝鼓励大家的声音:“加油啊!叔叔大哥们。”受伤的游客陆续被抬出车外。那一刻,他们又听到文花枝的声音:“我是导游,先救游客。”

直到大家都被送到洛川医院之后,人们才纷纷得知坐在车最前排的文花枝伤势最重。最终,游客获得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她却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时任旅行社经理文雷于次日上午赶到后,被吓了一大跳。“她已经面目全非,整个脸都肿起来,一脸碎玻璃渣和煤渣子,左小腿肚扭转了180度……”因为病情危急,文花枝立即被转送到西安市西京医院。

“我喊花枝,她已经没有说话的力气,只能眯着眼。”文雷凑上前,却听见她询问:“客人怎么样,他们在哪里?”

因为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文花枝不得不实施左腿截肢手术。得知自己被截肢后的文花枝,最初看着空荡荡的裤管,她埋下头伤心地哭了。但几分钟后,再抬起头时,她眼里已经没有了泪水。

康复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左腿截肢处经常被假肢磨得血肉模糊,文花枝咬牙坚持锻炼,从不叫苦喊痛,总是笑着对家人和朋友说:“没事,我好着呢!”

2006年1月6日下午,文花枝到湘潭市公安局法医检验所进行伤残鉴定。办公室里人声嘈杂,她却一直低头不语。“因为我不清楚医药费、装义肢需要多少钱。赔偿过得去就可以了。”回来的路上,终于出太阳了,一扫前几日的阴霾。花枝也突然顽皮地大喊:“我要去逛街!”周围的人都随声应和,但只过了一秒钟,她的表情又变得严肃起来,怔怔地望着四周,“我不去了,商场里没有专门的轮椅通道”。

“没关系,我背你逛。”同事哄着说。“不去了,回家。”花枝语气毋庸置疑。“特别想出去玩,但是真正到了外面,挺害羞的,觉得不好意思,反而心里不开心。”“人要往前走,往前看”,她常常为自己打气。

不好的事情不去记

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中还有一弟一妹。作为毛主席的同乡,她的名字取自毛主席诗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作为家中的老大,花枝很早就主动挑起了家里的大梁。中专毕业后,花枝就去了浙江义乌打工。后来文花枝回到家乡,做起导游工作。她工作努力、省吃俭用,陆续给家里寄回几万元,盖新猪圈,修晒谷坪,安装沼气池,成为家中的顶梁柱。

出事后,南方有家公司想捐款资助花枝的弟弟读大学,被她谢绝了。她说:“我们家的账已经还清,况且从来也没觉得家里穷,为什么要接受呢?”她在外人跟前,总是笑容满面,似乎把烦恼的事情都忘记了。只是回家之后,偶尔会忍不住哭一场。哭完了,擦干眼泪,继续仰着头笑。

文花枝的事迹慢慢地被越来越多人知道。但文花枝最初一直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她觉得她只是做了当时最应该做的选择。各项荣誉也接踵而来,她当选为2005年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并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模范导游员”的称号。

曾有一些记者问她,是否会为事故发生后,先救游客再救自己,并因此延误了救治时间而感到后悔?花枝则会给出一个典型的属于她自己的回答:“事情都过去了,还有什么好后悔的。如果那样,这辈子要后悔的事情岂不是太多了?”文花枝自有她的豪爽与担当,也有她的开阔与坦荡。受伤的腿部有淤青,她会很担忧地对家人说:“这样夏天穿裙子不好看啊。”她并没有因为失去一条腿而失去对美的追求。

文花枝不想永远躺在功劳簿上,也不想永远活在别人的照顾中。“身残志不能丢!”冷静思考后,文花枝决定:告别自己热爱的导游事业,重回校园,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将来更好地为旅游事业服务。2006年8月,文花枝进入湘潭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刚装上假肢那阵子,身体很不适应,常人10分钟的路程,文花枝要费劲地走上半个小时。

2006年以来,文花枝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我不是英雄,也不是名人,只是亿万人中的普通一员。”面对来自各方的掌声,文花枝表现淡定,“所有的荣誉都是对模范精神的肯定,我只是幸运地成为了载体。”2008年,文花枝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12年,她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她说,做人大代表要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当党代表要认真履职。这是她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文花枝(前排右一)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让自己加速成长

“我要努力地改变自己。”文花枝从没有闲着,目的只有一个:让往日受过伤痛的文花枝淡出人们的视野,使掌握了专业知识、热心公益事业的文花枝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她不间断地学习,努力吸收各种知识。2013年,文花枝硕士研究生毕业,成为湘潭市旅游局的一名职工。在工作中,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我不想永远活在当年的光环里,希望为大家做一点实事”。2012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原属于湘乡市龙洞镇的平里村划归韶山市管辖,这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成为了韶山市最穷的一个村。2015年,文花枝作为扶贫专干,被派往平里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路崎岖,行走不便,她就搭乘摩托车,逐家逐户走访,将村民的致贫原因、贫困程度、扶持需求等基本信息一一记录,为每户贫困户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计划。

在文花枝的努力协调下,许多优秀旅游企业负责人、旅游策划专家多次到平里村考察,为村里的旅游发展出谋划策。2016年,平里村一举摘掉了“省定贫困村”与“湘潭市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两顶帽子。无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是普通村民,都对这个看似柔弱的女支部书记伸出了大拇指。

2017年,结束驻村帮扶后的文花枝回到了单位,从事旅游推广与对外交流工作。2019年,文花枝被评为“最美奋斗者”。“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在全心全意为祖国奋斗、奉献,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未来,我将向他们看齐,永远保持奋斗者的姿态,扎根岗位,努力为祖国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文花枝说。

她依然是那个笑起来美丽灿烂的女孩,生活曾给她磨难,也曾给她光环,但她知道,最深切的生活感受源于自己的内心。她从未因为外界而减少对内在自我的观照,也因此,她能一直保持着自己原本就有的活泼乐观、真诚坦荡的特质,并且不断自我成长迭代。

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中华儿女》:2005年8月您遇到那次事故;2006年,您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也是在2006年,由中宣部、国家旅游局、全国妇联、湖南省委共同举办的“全国模范导游员文花枝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您成为被全国瞩目的典型,现在时间过去十几年了,您有什么感受?

文花枝:回想过去种种,从心底里感谢感激那些帮助、支持、关心我的好心人们,我本平凡,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以及大家的关注支持,才有今天的我,每每想起来就觉得自己很幸福。

《中华儿女》:您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实所有荣誉都是授予那种精神的,我只是幸运地成为了载体。”当时您年仅二十四岁,就说出了这样有见地的话,您有为这种精神载体感到过压力吗?

文花枝:荣誉是肯定也是鞭策,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肯定,更鞭策自己未来接续奋斗创造新的成绩。压力来自于不能辜负这份信任。荣誉鞭策鼓励着我接续奋斗,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在新时期、新的岗位上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创造新的成绩。

《中华儿女》:您去给大学生讲党课,您到高校读研进修,您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一步一个脚印您走得很踏实,现在回望那些“改变自己”的努力,您觉得哪一个阶段收获最大?谈完了改变,我们再聊聊不变,文花枝身上的哪些特质又是没有改变的呢?

文花枝:从一名导游员到大学生,从普通群众到党员,到全国人大代表、十八大党代表,从一名省定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到回归岗位,每一次转身,每一段经历,都收获很多,使我成长,使我丰富,使我更完整和自信。

《中华儿女》:2015年,您作为扶贫干部下乡,去了最贫困的村,当时是您主动请缨还是单位指派?在村里的生活能分享一些吗?当时去了面临哪些困难?

文花枝:2015年4月,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我主动请缨参加驻村精准扶贫工作,成为湘潭市首批驻村帮扶工作队中唯一一名女干部。领导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担心农村条件艰苦怕我吃不消,我表明自己帮扶农村的决心,并阐明自身优势,成功打消了领导们的顾虑。村上安排我入住在一户经济条件较好有空房的农户家,每天吃住在一起,女主人做饭非常好吃。

《中华儿女》:贫困村在您和村民的努力下,还有旅游局的帮助下脱贫了,现在您还回那个村吗?您现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呢?

文花枝:2017年我接受组织安排回到局机关工作,随后,局党组先后安排两位同事驻村做精准帮扶工作队员,他们都非常优秀,工作非常努力。我今年开始每个月都去村上联系走访我的对口帮扶户。现在的我,回归到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努力讲好“伟人故里·人文圣地·大美湘潭”的故事,对外宣传推广湘潭文化旅游品牌。

《中华儿女》:今年七十周年国庆,您作为“最美奋斗者”,前往现场观礼,能分享一下当天的经历和感受吗?

文花枝:收到观礼邀请非常开心,在现场无比激动和自豪,感受到祖国强大、人民幸福,对未来更加自信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