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让写作水平从“杂牌军”变“正规军”的小红书

小红书

很多人写的说明性文章,总是感觉有哪里不对劲,又找不出不对劲的地方。尽管看了很多写作方面的书,总是感觉学得不够系统。跟那些写作科班出身的人相比,尽管心里不服气,还是总觉得有哪里欠火候。就好像是“杂牌军”和“正规军”的差距。

那些写作好的人,实际上都是系统地掌握了一些基本原则,然后只不过通过反复应用这些原则来写出专业的文章来。

我今天要向你推荐的,就是美国著名培训机构—卡普兰—打磨并使用了20年的写作专业培训教材《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这本书就提供了“正规军”的一些原则。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布兰登·罗伊尔(Brandon Royal)。为什么说布兰登·罗伊尔是大名鼎鼎呢?因为他是国际图书大奖-总统图书奖的金牌得主。总统图书奖是北美的一项重大图书奖项。

布兰登·罗伊尔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说,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专门为对写作有需求的各界人士快速提高写作技能而写的一本教程。书中列举并详细说明了20个涉及到写作的结构、风格和可读性的原则。这三个方面涵盖了除语法以外的写出一篇好文章的全部技巧。布兰登·罗伊尔另外有一本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专门讲语法,我将另外撰文介绍。

文章的结构,就是一篇文章如何组织开头,如何写中间部分,如何结尾。怎样用更合理的顺序更清晰的表达作者的意图。文章的风格,则是写作采用的方式,遣词造句,如何选择例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可读性则是如何让读者更舒服地读下去。

结构

布兰登·罗伊尔从三个大方面为我们讲解了文章如何进行结构。

第一个方面:文章的整体布局。

布兰登·罗伊尔认为文章的整体布局,总的原则是应该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来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顺序呢?就是先把你想要说的结论写出来,然后再用你的例子去支撑你的结论。非虚拟类文章不同于小说,用不着跟读者“捉迷藏”。如果不把结论先说出来,读者反而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必要的联想,自己得出完全跟你要说的内容相悖的结论。

第二个方面:文章段落的布局

在抒写论证你的观点的段落时,也要遵循“自上而下”的方法。具体的做法就是先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支持例证,然后是次重要的,再写次次重要的,最后是最不重要的。把最有利的放在前面,对支持你的观点非常有帮助。如果把那些不太重要的放到前面,读者甚至可能会觉得你的观点不太靠谱。

此外,在论证你的观点的时候,如果证明的主题比较复杂,则可以把主题划分成2到4个部分来进行分别论述。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更清楚表达你的观点,便于读者的理解。在每一个部分的开头,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引导读者看到你的清晰抒写脉络,可以顺畅地沿着你论证的方向去阅读。比如你想告诉别人应该如何读书。就可以把这个问题划分成读书之前要做什么,读书过程中要做什么,读完要做什么这样三个部分。这样就从时间顺序上把如何读书这个主题进行了划分。

在论证的过程中,可以把相似的内容进行合并来说明,这样更容易让读者顺畅阅读。比如你想介绍北京、上海、深圳这三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你可以先按照城市的顺序来进行介绍,或者可以把三座城市的建筑风格放到一起对比介绍,再把风土人情也放到一起来介绍。而不是一会儿介绍上海的建筑,一会儿介绍北京的风土人情。

第三个方面:用转折词构造“交通灯”

布兰登·罗伊尔用“交通灯”这个词来描述转折词,非常独到。读者在阅读一段文章的时候,就好像行驶在一条道路上。通过不同的转折词来告诉读者下一步是什么,让读者有一个预判,可以更好理解后面的内容。就好像道路上有一个路标告诉你前面是急转弯要减速,或者前面是路口要停下来,或者前面是跟当前一样的道路,你可以只管开下去。作者利用转折词来告诉读者这里是接续;这里是举例;这里是对比;这里是总结。在接续的地方,写的是跟前面同类的事情,举例的地方,是要用实例来说明前面的观点,对比的地方,则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让你看清一个问题;而总结的地方,则是告诉你,作者要把前面说过的内容进行一个概括总结,便于你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当作者用“首先”、“其次”、“再次”这样的词就表示一种接续;用“比如”就是要举例子了;用“另一方面”、“反过来”等词,则是要对比;用“因此”、“所以”等词汇,就是要总结了。

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了转折词,就可以把握作者的思路,更好理解作者的意图。当然,有的时候如果你遇到的是不太靠谱的作者的时候,他可能会滥用这些转折词,给你错误的信息也未可知。阅读过程中需要避免这种误导。

以上,我们看到作者布兰登·罗伊尔从文章的总体布局、段落的布局和转折词这三个方面,很清晰地把如何从结构上把握一篇文章写得非常清楚。以后再要写作的时候,你也可以用这种“正规军”的技术来谋篇布局了。

风格

关于文章的风格,布兰登·罗伊尔从如何让你的文章论证具体清晰、如何组织句子、行文的语气和避免性别歧视四个方面来展开。

论证具体清晰

我们经常能够从简历中看到这样的描述:熟练掌握word,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很强。这种描述就不如说:掌握word的排版技术,曾经排版过一本书,掌握排版一本书的所有技术;英文技能,能够听懂BBC广播,跟美国客户无障碍用英语沟通;曾经发表过英文论文,能够阅读英文小说。所以,在你要证明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拿出具体的例证来支持你的观点,而不是含糊其辞,有滥竽充数之嫌。

在论证观点的时候,为了便于读者更清楚你的观点,可以使用引用、类比和比喻这样的方法来帮助你说明问题。比如你想要说一个观点,人很难被“教育”,可以引用王尔德说过这样的话:“尽管教育令人钦佩,但是要时常记住,没有一样值得知道的事情是经教育而获知的”。

还比如爱因斯坦在向一个普通人说明他的相对论的时候说,相对论就像当你跟喜欢的女孩子约会的时候感觉时间很短,而坐在滚烫的火炉的旁边会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这种比喻会让一个不了解相对论的人会对相对论产生一个基本的印象。

写出“正规军”的句子

布兰登·罗伊尔在写作风格部分,特别强调了写出好的句子的方法。他认为好的句子首先用词要简洁,要砍掉哪些不必要的词,为读者节省阅读时间。所谓不必要的词,就是没有它仍然能够表达出原来的意思。我们在很多正规的出版物和写作爱好者的习作中都能看到有多余的词的出现。比如这句话:最后的结论是要理论与实践并重,缺一不可。就可以改写成:结论是要理论和实践并重。因为既然是结论,就是最后的而不是阶段性的;并重的意思,就是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的意思。所以“最后的”和“缺一不可”都是“画蛇添足”。这种例子很多,比如“过去的历史”,历史当然不会是未来的,也不是现在的。还比如“极其优秀”,优秀就是优秀,极其优秀是什么优秀呢?这种“杂牌军”的用词方法,确实成了专业作者和业余写作者之间的分水岭。

其次,好的句子要简短。避免用长句子来表达,可以让表达更加清晰。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有些句子很长,尤其是那些外文翻译不好的书籍的句子,搞得人不知所云。

行文的语气

布兰登·罗伊尔认为要用积极的语气来写作,而不是负面的语气。他主要考虑的是文章要带给人正面的东西,而不是增加人们的负能量。另外,行文的语气可以采用非正式的谈话式的方式,这样更亲切。而用正式的语气可能会产生距离感。

布兰登·罗伊尔特别谈到性别中立的问题

在行文过程中,避免产生对女性的歧视性语言。比如这句话:“对于一个销售人员来说,他给客户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最好改成:对于一个销售人员来说,他或她给客户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从用具体清晰的例证证明观点,到句子的简洁,去掉任何不必要的词,再到句子的简短,让理解跟容易,以及行文的语气和性别中立等方面,为文章的“正规军”风格提供了理论以及实践的支持。

可读性

关于可读性,实际上就是如何做能够让读者更舒服?布兰登·罗伊尔从视觉和行文两个方面为我们展开了可读性的技巧。

从视觉上提高可读性

这一点很简单,就是通过不同的字体、字号来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的内容;通过行间距、字间距以及行的宽度来保证让眼睛减少疲劳;通过项目编号等符号来为读者理出清晰的调理,更适合阅读。

从行文上提高可读性

就是通过给段落加上标题,给章节加上摘要和总结等方法,快速传递作者要表达的信息,让读者获得更顺畅的理解。

至此,布兰登·罗伊尔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从结构、风格和可读性三个方面指导。让我们的写作实现从“杂牌军”到“正规军”的蝶变。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有价值的亮点,就是:这本书是一本完整的教程。它具有教程应有的所有特点。通常一本好的教程包括原理,例子,练习以及课后作业这几个部分,实现学习的闭环。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恰恰就是这样一个闭环。所以特别适合各界人士拿来学习,练习,进而实践并获得真正的提高。所以这本书是美国常春藤学校的入学必读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