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建议引进白俄、乌克兰、拉美广大单身失业女同胞


2019年7月12日,法国巴黎先贤祠。


700余名“黑背心”突然闯入此地,他们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文字诉求,一边向维持秩序的警察高喊:我们要和法国总理菲利普直接对话,要政府给予我们居留身份以及住所。


这是一场暴乱。“黑背心”由滞留在法国的无居留权者、待业者及流浪汉组成,这些非法移民暴力占领的先贤祠,安息着雨果、伏尔泰、卢梭、居里夫人、大仲马等法国伟人,被称作法兰西精神的象征。


在法国先贤灵魂安眠之处,“黑背心”们高声呼喊,要求和法国总理直接对话,并向政府索要合法居留文件,他们觉得法国官方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政治权利”,认为法国“不够民主”。



平心而论,法兰西对非洲裔移民的态度,在整个欧洲,已经算是圣母中的集大成者了。法国每年都会给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永久居留权,这些人不工作还能享受免费福利。尽管隔三差五就会发生暴恐事件,法国依然把诺大的巴黎,作为接纳他们的难民营……


一次次的同情和让步,最终换来了更多的不满甚至仇恨。


这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第二,圣母没有好下场。


01

“中国绿卡”引发的争议


2月27日凌晨,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即引发广泛关注,互联网上掀起一股声浪狂潮。



这波声浪很强大,强大到司法部微博居然关掉了评论。明明是征求意见,却把评论关了,司法部这波操作也是喜感十足。


评论关了,网友们的表达欲望却更加高涨了。我梳理了一下,网友的意见主要分化成两派。


一是坚决反对派。


从网上的言论来看,这一派占了绝大多数。这一派的核心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这个条例存在很大的漏洞,容易让一些外国人钻了空子

2、这个条例明显给了外国人“超国民待遇”,对本土中国人不公平

3、这个条例会对中国的社会造成很大冲击,提出这个条例的人别有用心,其心可诛


二是理性支持派。


这一派类似于公知出来“辟谣”,他们的核心观点就是支持这个条例,觉得这个条例的实施能让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


1、情绪化反对外国人永久定居,源于无知和傲慢

2、条例中的门槛并不低,我们是在吸引国外高端人才

3、开放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外国人,外国人永久定居中国不会改变中国的社会状态


围观了这波争论后,我的感觉是有人在带节奏。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个条例很好,这个条例存在很多问题,我后面也还会再讲。但就这个事件而言,我们确实被带了节奏,掺杂了很多民族对立的情绪在内。网上甚至有人把战火引到人身攻击和种族歧视,这确实是不应该的。现在网络上戾气很重,一有重大争议事件,每个人都想趁机发泄一下,也可以理解。


我们是不是一定需要这个《条例》才可以吸引全球人才?


如果一定需要我们是不是得配套做那些事情?


最后才是我们到底需要引进什么样的外国人?


这么多年菲律宾的女佣为啥进不来?


广大乌克兰失业女群众的生活谁来照顾?



回到事件本身,为什么会有这个《条例》?


这个条例并不是司法部的心血来潮。据了解,早在2015年,该《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草拟工作就由国家移民管理局牵头启动,如今已近5个年头。


而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是吸引和服务外国人来华创业投资、工作生活的重要手段。获得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出入中国国境和居留期限不受限制。


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中国绿卡”。


在我国,永久居留制度可追溯到1985年出台的《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该法首次提到了“永久居留”。



不过,永久居留制度真正建立则是在2004年。当年8月,公安部会同外交部发布施行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分了移民类别,并明确了每类移民申请的条件、程序以及丧失永久居留资格的情形,规定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将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且在华期限不受限制。这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正式实施。


此后,公安机关又对永久居留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而这次司法部发布的《条例》(征求意见稿)就是在《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基础上建立的更为系统、完整的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


那么,在过去的这些年,《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实施效果如何?


答案似乎并没有那么令人满意。


02

《条例》之外


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某种程度上在于其成为了全球人才最大流入地。二战期间,欧洲强国人才不停流向美国,爱因斯坦就是这个时期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和平时期,全球各地人才都流向美国,美国因此成为最大的全球人才收割机。



毫无疑问,近年来中国也正是想走这条路,毕竟人才才是核心的竞争力。


想要人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仅仅颁布一个《办法》或者《条例》就可以了吗?


据南方都市报调查,2015年全球化智库(CCG)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获得中国“绿卡”的总人数为7356人,而居住在我国的外籍人口已高达84.85万。


光广州这一个城市,就有10多万外国人长期驻扎。



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籍人员共84.85万人,占我国人口的0.06%,基本上为全世界最低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0.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6%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2%。


这意味着,在我国居住的外国人中,申请到我国“绿卡”的非常少。


门槛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中国引进外国人才的配套措施还远远不够。


知乎上的作者Sir.Martino就曾谈到他在中国面临的诸多不便。


外国人在中国非常不方便!一切的源头就在于:没有身份证!


银行开户没有身份证,不方便。并且不是每家银行的网银都支持护照登录,所以不小心账号开在某些坑爹银行,开不了网银,办什么事都要去柜面。即使支持网银,很多理财产品投资组合外币兑换等的都不能在手机APP上操作。微信支付,支付宝,花点精力,还是可以开通正常使用的,过程略复杂。腾讯游戏、和平精英,需要借用中国人的身份证,否则玩不了。买火车票,必须到现场窗口排队取票,机器用不了。


大多数廉价酒店都不接受外国人。然后最不合理的来了:工作签证问题。光有工作签证还不能工作,得有工作许可证。然后每年要重新走流程更新签证,甚是麻烦。


Sir.Martino的经历基本上概括了外国人在中国工作和生活面临的诸多困扰。


一个老外来了中国他需不需要上上英文网?需不需要联系下过去的朋友?如果引进的人才是个法国导演要拍部电影应该怎么办?这些才是我们需要创造和努力的方向嘛!要让优秀的国际人才来到我大中国就深深的爱上它啊!


除此之外,饮食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融入等方面的问题更是深深困扰着身处中国大地的外国人。



而这折射出来的,就是我们国家在外国人引进方面的建设不足。

光有一个《条例》是远远不够的,人才也不会只因为一个《条例》就涌入中国。


如何营造一个更包容的社会环境?如何打造更强大的软实力?如何让更多外国人才心向往之、主动加入?这些问题或许比颁布一个《条例》更加重要。


03

有引入,就要有请出


在前面我就说到,网民们的愤怒可以理解,因为有些外国人在中国的表现确实不太好。


或许我们以前对外国面孔太过“宽容”和“友好”了,以至于在国外混不下去的洋垃圾,来得越来越多。


他们丢了自行车,很快就能被找回;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不用受到惩罚;有的医院设有专门的外国人通道;有的学校组织留学生学伴活动……


换来的,却是这些令人愤怒的场景:


徐州之前抓获的16名吸毒外籍人员,其中还有7名居然是外教......



大学时的万人迷外教,竟然是美国臭名昭著的在逃杀人犯!



外籍留学生违规驾驶电动车带人,被交警拦下后不配合正常执法,还推搡民警。



拒绝支付返程费,还暴打了司机。



勾搭、猥亵甚至强奸中国女孩



……


我们是时候反思一下,是否对他们太过“友好”了?


引进高端人才,我们也要清理低级糟粕!


这与人种和肤色无关,这是人性与素质的问题。任何民族,都有善良平和的绝大部分,也必然有邪恶极端的一小撮。对于这一小撮,我们应该坚决说不!


我们尊重和欢迎那些真诚为中国做贡献、真心想来中国工作生活的人,也坚决抵制那些企图制造暴乱、破坏我们社会秩序的人。


有进有出,这才是良性的外国人引入制度。


0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国人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以56个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点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血液里。


但作为大国,我们迟早要打开国门,让更多的有识之士与我们一道,建设一个更强大的国家。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此前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虽然近年增速略回落,但年均6%以上的增速、广泛的机会,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大。


因此高端人才是我们的首要需求,而引进高端人才,首要的是引进海外华人。


有数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出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生归国潮,截至2017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3.2万人,其中2017年回国48.09万人。而改革初期的1978年,归国人员仅几百人。增长几千倍。据相关统计,大约每7名海外留学生中,就有6人回国,而在十年前,只有一人回国,局势完全逆转。中国出现历史上罕见的人才回流潮。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历史已经证明,优秀海外华人的归国,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进步。


▲ 图源网络


其次,才是高端外国人才的引入。


与此同时,中国正面临着男多女少、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未来更需要在这一领域加大引进力度。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末,中国男性人口71351万,女性人口68187万,男女比例为104.64:100,男性比女性多出3164万。


人口大省广东,男性比女性多500万以上。


吸引这些移民有两大重点。一是文化和种族,东南亚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同文同种,不会引起信仰和文化危机。二是性别结构,以女性为主。


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基本达到全球中等水平,在亚洲仅低于日韩和文莱、新加坡等极少数国家。但是相对东南亚多数国家比较优势明显,收入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全面领先。



就性别比例而言,中国男多女少,东南亚部分国家女多男少,性别互补,具备大规模引进女性的基础。


此外,欧洲的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拉美的部分国家也是女多男少,并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部分欧美国家,对这些国家女青年有吸引力。



这些国家的人就是我们的重点引入对象。


搞一堆亚非亚难民搞啥呢!又不是拍惊悚剧!


不够人力的话可以全面放开二胎三胎嘛!


总而言之, 借用罗天昊的话来说就是:


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吸引更多全球女性。


中国好男儿,奥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