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晋中,书之缘

书 缘

赵永兴

四十多年了,我一直保持着一个爱好,那就是看书,我甚至觉得用爱好两个字不足以表达对书的那种情感,用嗜好、入迷更合适一些。每天不管有多忙,都抽出或长或短的时间看看书,好像如果一天看不到书,就觉得浑身难受,就象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

我对书的嗜好缘起于小学四年级。暑假的一天,母亲让我帮她找夹在书里的鞋样,书很快找到了,鞋样是夹在一本前后都缺了几页的繁体字的《水浒》之中,无意间翻看了几页,有的字认识,有的字不认识,大概就是囫囵吞枣,看个大意。或许是第一次看,到现在我对章节题目记得清清楚楚,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及时雨”宋江、“神行太保”戴宗、每个人性格特别鲜明,我入迷了,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正好是暑假,也没什么事,每天除了放牛写作业就偷偷看《水浒》。母亲管这一类书叫闲书,认为对学习无益,所以是禁止看得,只好偷偷地看。出去放牛也带着这本书,把牛拴好,一个人坐在树下看一会儿,再把牛换一个地方继续接着看。那个暑假,我看了三次《水浒》。遗憾的是就这一本,没有找到上册也没有下册,直到上了初一,才从一个同学的父亲那里借来完整的《水浒》全传看了几次。

看到一本书的感觉是什么呢?那种感觉就是烟瘾极大的烟民发现自己兜里没烟抽了,急得六神无主的感觉;象口渴了许久的人遇到了一汪清泉;象饿极了的狼遇到了美餐;那是一种想扑上去的冲动的渴望。遇到喜欢的书,是不分时间的,可以是白天,也可以是晚上,甚至可以通宵达旦;是不分地点的,可以在书屋,可以在闹市,甚至可以在厕所;可以上课偷着看,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

每次去县城,对逛商场超市不感兴趣。但是象新华书店和几个路边卖书的滩点是非去不可的,看看有什么自己喜欢的书。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就是我在县城西大街路南的一个小滩点上发现的。或许是经常关顾这些书滩吧,这些卖书的都认识我,每次路过看书,都向我推荐一些新书好书,这一次也不例外。“这是本刚进回来的好书,是个大作家的作品,这才三四天功夫就卖出了近二十本,你看看。”她向我极力推荐这本书。我在半信半疑中拿起这本书翻看了几页,发现有错别字,明眼人一看就是盗版的,不过大意还是可以看懂的。她用最优费的价格十块钱卖给我。那时候,十块钱也不算少,我咬咬,还是买了这本书。大概喜欢看书的人都遇到类似的情况,袜子都露出脚指头,能将就就将就,反正穿在鞋子里,别人看不见,不会当面露丑;即使买袜子,三块钱一双也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五块钱买两双,唯有买书的时候,不会犹豫,不会觉得太贵。

因为书,我曾与母亲大吵一架。原因是母亲嫌我把钱花在买书上,把屋子里堆得乱七八糟的。在我上班出去,母亲偷偷地把我的书装了两三袋子卖给了收废品的。我一惯尊重母亲,唯有在这件事上,和母亲大吵一架,三天都不理母亲。是啊!不喜欢看书的人是永远也不会懂得书在这些书迷心目中的分量!

朋友们,读书吧!书是你一生最忠实的朋友,让你终身受益无穷。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如今,爱好读书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休闲,一种享受,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更开拓了视野。茶余饭后,闲暇之余,品一杯好茶,打开一本好书,让自己的身心融入书中,尽情的享受生活之美……

沉醉在书香静墨中

知音

我愿意在平凡的生活中,读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作为床头必读,可以把它读上一年,两年,甚至十几年或者终生……“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读一本好书,真如一坛陈年老酒,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索然无味的。只会随着时光的流转而越储越醇香,越品越有韵味的。尽管与作者素昧平生更谈不上有交集,但却能够如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一样,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静闻油墨的清香,倾听你的心声。那轻轻地一页一页地翻书声,使我们徘徊留恋在走心的文字里。总能与作者同喜同悲,感悟着你们那悲天悯怀之情下的,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独道见解。

我们可以平凡,平凡到如春日里路边的一棵小草。虽然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我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当万物复苏时,愿意为春天奉献我的一抺绿色。平凡中有我不变的追求,平凡中见证人间的真情真爱。

让春日里的阳光照进来吧,我们需要你的耀眼,需要你的温暖。在阳光下读书,温馨而暖人。可以随你走入春天的百花园,闻着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回荡在清晨里。看着一双双美丽的蝴蝶于花丛中翩翩起舞,勤劳的小蜜蜂们留恋往返地工作在花丛中花蕊间。

享受夏日的溪水潺潺,抿一支沁人心田的雪糕,俯瞰骄阳下的一览众山小,汗水涟涟之后的喜悦之情是无以言表的。清风拂面,拂过的不光是清凉,还有劲道的山风,鼓起你的T恤和着一点点雪糕的甜丝与凉滑,让你倍感惬意。

其实,你早已融入了我的血液,融进了我的生命中。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还记得那个嗜你如命的女孩吗?从我认识了文字,就开始认识了你。

学生时代,家里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不是只要自己喜欢的书都能买的。买书,对我们来说,就应该是奢求了吧?但爸爸妈妈还是会尽己所能,为我们姐弟订阅一些老师推荐的报刊杂志的。尽管现在看来,不过几份报纸几期刊物而已。但让我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多增长一些课堂以外的见识吧?《黄生借书说》的“书非借不能读也”,让我有了读书的另一种渠道,能够为你废寝而忘食。

在短暂的借阅时间里,为了不失信于人。有过清晨曦光中的读书时光,也有过借着黄昏的暮光,囫囵吞枣式的读书时光,还有过晚间自习后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光“黄生借书说”的读书时光。

只是每每第二天早晨,总要被妈妈发现:“昨晚又熬夜了吧?”“妈,你怎么知道的?”我很是惊奇,好象昨晚妈妈就在眼前看着我读书似的。“自己去照照镜子,整齐的刘海被你燎得是参差不齐的……”哦,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还真的是啊!这应该就是那个年代,每个爱读书的女孩常有的事情吧?

眼睛大概就是那时候不注意用眼卫生,嗜书如命地看书逐渐近视的吧?其实想来,我现在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我的妈妈。记得坐月子期间,是妈妈在料理我和儿子的生活饮食居多。听妈妈讲着:“女人坐月子,不让干这,不让干那的规矩多多……”坐月子闲得发慌,居然不让看书?我什么也能忍受,就是忍受不了“不让看书”的规矩。每每我偷偷地取出压在枕头下的《育儿宝典》时,总要立马被妈妈发现。第二天再偷看另一本书时,还是被发现。结果都一样,书被没收。几次之后,我就有点不高兴了,索性也就不再碰书了。

给儿子办完满月酒的那天晚上,老公把堆得小山似的礼物都收拾利索了。就顺便把礼物清单放在我跟前,让我过一过眼。可是妈妈照样一手夺过那份清单交给老公。“过了看吧,又不急在一时,保护眼睛为好。要不然,念给你听也行?……”当时我非常的不理解,认为妈妈是小题大作了,能够不理妈妈有好多天吧?后来,听妈妈讲了她的经历才释然了。(女人月子里看书,再好的眼睛也经不起的。出了月子一看书,眼睛就难受。)现在眼睛虽然近视,但能够不困不涩,利索地看书与写文,真的很感谢妈妈。如果没有妈妈的严格管束,对于书控欲强的我来说,现在就已经尝到了读书眼睛受罪的事情了。

还能够记得儿子用那稚嫩的童声,跟着我一起朗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听着妈妈讲给他的睡前故事进入甜甜的梦乡。等再大一点,我握着他的小手,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领着他一起念着……从《安徒生的童话》《鲁滨逊漂留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儿子在我和老公的影响下,也爱上了阅读。“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红楼梦》是儿子在初中广播里收听“红楼职场”,开始接触那部书的。尽管当时的他似懂非懂,但我相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让他适当地接触一下,多拜读几次,一定会有收获的。升高中的那年暑假,我们为他专买了一套《平凡的世界》,慢慢地,你总会理解我们父母对你的良苦用心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们的闲暇时光里,陪你一起走出家门,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起用脚丈量家乡的风土人情,缅怀家乡的文人骚客。让你二度跟着“夏令营旅行团”去见见世面,长长见识。相信“行万里路”不一样的读书方式,一定会打开你的视野,种下希望的种子的。

书不是胭脂,却会浸润女人的容颜。它是那种沉淀在你气质里的一枚口红,一枝眉笔。随着时光的流转,你读得书越多,沉淀在你气质里的氤氲清香会越浓。青春在渐行渐远,但是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蕴会在你的生活中和文字里一点一点渗透出来的,你会变得自信而更加美好。

在有生的日子里,我愿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与书为伴,静闻墨香。将一份美好隽刻成一段文字,与你分享。将自己的故事精简浓缩,用我稚嫩的笔端记录下生活的足迹。用我们的真情真意来感动这个世界的美好!

教师应咋读书

范素珍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到底该怎样读书呢?

读书需要五心:

首先要有向心,就是说读书人读书要有方向,有选择。所以我现在的目标肯定是读些教育方面的书,但其它书也得读,只是重点问题而已。希望通过读书,能促进教学。

第二读书要专心。专心是读书的第一要务,朱熹认为读书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实际上指的是专心。说到专心,我感觉到惭愧,因为读书常是进不了状态,三心二意,似学非学,看完就忘记。

第三读书要有疑心。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就是说读书最好是有疑问,因为有了疑问就会得到益处或是好处。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索”,多疑多思多想,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把书上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第四读书要有恒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不断读书充电,是新时代教师职业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们教师能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最重要的标志,我们应该是一个读书人,一个职业的读书人。不过我真的怀疑自己能坚持多久来读书,我想做好读书计划可能是恒心的起点。

第五读书要有慧心。一个人是否爱读书,体现出他是否愿意将自己的智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一个人只有热爱读书,他的经验才能得到充分拓宽、智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并且能够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所同步。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每位老师都想做个成功的老师,做个受人爱戴的老师,做到“五心”是前提,不妨试试。

书之缘

李婉娴

缘分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一种缘分。而我与书,书与我之间到底有无缘分,其实真也说不清楚。接近而立之年的我,虽然还未在家庭事业方面有所建树,但书籍始终常伴左右。平日里总喜欢泡在学校的图书馆,回到家后自然又是一头扎入那几个涨得满满的书柜,恨不得与之融为一体。每隔几个月必定会去各大网站淘新书,取快递时又犹如一个迎接新生儿的母亲那般,心中满怀着虔诚与喜悦。家人常说我是宅出天际的书呆子,一入书海再无音。的确,每每翻开书籍总有种一口气将其读完的冲动,于是整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周围的一切便不复存在。强迫症也好,迂腐也罢,我依然乐不此疲,这大概就是我与书之间的缘分吧。

与书籍的第一次相遇大约在三岁。和所有三岁小儿一样,年幼的我终日里抱着五颜六色的漫画书和画报爱不释手,偶尔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拿支笔在书上写写涂涂,但真正与书籍成为知己却是在七岁。那一年暑假,喜欢翻东西捣乱的我无意间在外婆家陈旧的书箱里翻到一本《文选与写作》,仗着自己在课堂上识了几个大字,再加上好奇心的驱使,我装模作样地坐到沙发上开始翻阅这本“沉重”的书。这一翻让我知道了鲁迅、巴金、郁达夫等大家的名字,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犹如开启了一座宝库的大门。从小学开始,我便尝试着去读《朝花夕拾》、《呐喊》、《茶馆》、《家》、《钟鼓楼》等现当代大师的经典之作,步入中学后又将阅读范围扩大,从晦涩难懂的文言作品到翻译引进的外国文学,从文学再到玄妙深奥的哲学、史学、天文学……在书海的沙滩上,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欢喜。高中时选择了理科,本应终日在题海中遨游,但依然会偷偷挤时间出来光顾我那几个沉甸甸的书柜,阅读似乎成了十几年寒窗苦读中唯一的乐趣。有时在想,是不是高中三年的“偷读”时光为日后理转文甚至成为一名文学硕士奠定了基础。

在漫长的阅读之旅中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回首时发现自己与书籍间的牵绊竟已那么深。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上,主持人董卿送了一句赠语给冠军雷海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刻给你回报。”我相信,读的书多了自然会洞晓人情世故,更懂得在浮世特别是娱乐至死的今天,怀着一颗安静的心去阅读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之事。回忆起自己逝去的岁月,书早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再次捧起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感激上苍赐予我的这份书之缘。

图书馆 静享“悦读”好时光

通透的大玻璃窗,木质清香的桌椅板凳,温暖的阳光斜射,洒在书上,照在身上,恍若时光停留,多么美好。在这芳菲四月,我们相遇了全市最美最大的图书馆,这就是晋中市图书馆,当你想读书时,这里便是最美享受。从4月1日试开放至今,已接待数万人(次)。

一座城市的崛起,离不开文化作为精神脊梁的支持,没有文化支撑的城墙,犹如空中楼阁,终会在时间长河的洗涤中黯然失色。2014年底,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一座极具晋中特色的图书馆在晋商公园旁的新建北路凤鸣街209号开建。这是一座更现代、功能更完备的图书馆,藏书量约100万册, 功能区域更是几乎涵盖所有人群关于读书的需求。负一层为公共服务区,一层为少儿、老年与视障阅读区,二层为综合服务区、社会科学阅读区,三层为自然科学与地方文献阅读区,四层为晋中市美术馆和数字阅读区,五层为典藏古籍阅读区。在设置上,儿童阅读区、藏书楼、阶梯阅读区、露天阅读小院、个人视听室、集体视听室、音乐厅、地方文献阅览区、晋商文化书院、赵铁山书院、专题研究室,所有的功能可谓精心布局。在图书馆二楼与三楼之间的阶梯阅读区,依坡而上,层层叠叠,处处都彰显着“人在书中,书在身边”的意境。

本着“读享晋中,阅遍天下”的理念,为进一步满足市民对文化的需求,使晋中市图书馆成为市民生活的“第三空间”,图书馆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和延伸服务,包括《凤鸣讲坛》、“读书沙龙”、少儿活动“亲子阅读”、“国学乐园”特色活动,让图书馆活起来、动起来,成为广大市民“情有独钟”的公共文化场所。

书友会 志趣相投共读书

读书,或是因为求知,或是想要解惑,或是出于兴趣。“慢生活书友会”微信群的书友们是因共同的读书兴趣而聚集到一起的。这是一个由民间的读书爱好者举办的书友会,坚持至今已有三年了。

“慢生活书友会”的发起人卫磊从小爱读书,每天至少要读3至4个小时的书。在卫磊的微信朋友圈,最多的就是新书拆封的分享,书的种类和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每个月,书友们都会举办一次线下的读书活动,将近期自己读过的书籍与大家分享。卫磊坦言,近段时期,由于自己在进行在职研究生的复习,学习比较紧张,每个月的书友会线下活动没有以往那么频繁了。不过,在书友会的微信群里,书友们仍会将自己近期读到的认为不错的书籍和大家交流分享。如今,书友会微信群有100多名成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跨度也很大。不同的年龄层对书有着不同的爱好和看法。

书友会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得益于一群志同道合的书友的支持。今后一段时期,卫磊打算重新把书友交流活动办起来。卫磊表示,书友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书友难以保持长期读书的习惯,没有读书就无法交流分享。他们的活动因为是民间的,影响范围有限,但只要有机会,他和书友们就会用自己对读书的热情,持续不断地影响他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读书行列中来。

读书会 做有勺子的“鸡汤”

帮助国人养成阅读的习惯,樊登读书会是倡导“全民阅读”的先行者。22000多人,是樊登读书会晋中分会注册会员的人数。每星期2至4次的线下读书分享会,是晋中分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一直从事销售行业的蒋秉宸,在一次销售管理中遇到了难题,无意中听到了樊登老师讲解的《危机领导力》,茅塞顿开,感觉对解决他当下的问题十分有帮助,于是,他成了该读书会的会员,直到负责晋中分会的发展。他介绍,读书会书籍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灵成长、婚姻亲子、职场进阶、管理创业、文化历史等。会员年龄以24至45岁的中产阶级人群为主。女性会员所占比例略大于男性。这一年龄段的读者不再是为了学历而学习,加入读书会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困惑。 我们并不缺说教式的教育,不缺鸡汤文,而读书会想做的是提供“有勺子的鸡汤”,告诉你具体怎样去做。蒋秉宸介绍,读书会针对的是那些很想读书却因为忙没有时间读书,或者读不进去书,但又需要书中知识给予方法指导的人群。很多读者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得到快速增长,而且读书真的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一次,给某银行客户讲解《非暴力沟通》,听后很多客户反响热烈,他们说以前做了很多事却不落好,原来是没有掌握了正确的交流沟通方法。在听了《可复制的领导力》后,很多人感慨,当了十几二十年的领导,却仍不知该如何有效管理和激励员工,通过本书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樊登老师讲解的书里,有不少书受到了书友们的热捧,例如教育方面有《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不吼不叫》,心灵成长方面有《正念的奇迹》,家庭婚姻方面有《亲密关系》、《幸福的婚姻》,工作创业方面有《让大象飞》、《裂变式创业》,文学方面有《魏晋风华》,人际交往有《关键对话》、《非暴力沟通》,学习方面的《翻转式学习》等。蒋秉宸希望能够借助读书会这个平台,让更会的人走近阅读,爱上阅读。

良师益友 教育书籍汲营养

“阅读教育类书籍,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学习,它对人知识的提升,对如何培养孩子,都有非凡的意义。”4月21日,市民李琳琳告诉记者。

李琳琳说:“从教育类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人生感悟。比如《我的理想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的奇迹》之类的教育类书籍,我都百读不厌。上网时,也会和志同道合的书友探讨对某一篇文章的看法,互相交换阅读心得,这一切都让我收获满满。”

市民高钰君告诉记者:“从我这些年诵读教育类书籍的经历来看,真的是受益良多。最早读《教育漫话》、《教育的奇迹》等,越读越感觉看似简单的文字后面隐藏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和人生哲理。从教育类书中,我找到了精神力量。同时还学会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类有益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更优秀。 ”

市民刘文静表示:”阅读教育类书籍对良好学习习惯的传承、孩子知识能力的提升和气质的养成、价值选择指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只有多阅读此类书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去体会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找到好的教育方法。而且在读教育类书籍时一定要细读、精读,才会有收获。”

还有部分市民表示喜欢看巴菲特、乔布斯、稻盛和夫、马云、马化腾等财经人物的传记,以及中兴、万科、华为等企业崛起之路的著作。在市民赵林生看来,读书是为了自我更新,满足生活和工作的种种需求,想要跟上时代、做好工作,阅读和学习就不能止步。

化整为零 统筹时间提效率

如今,不少人抱怨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压力太大,以至于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读书。事实上,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多数人不懂得如何利用时间,怎样提升读书的效果。

自称“读书达人”、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罗红婵向记者介绍了她的读书方法。“平常工作忙,所以只好利用业余时间读书,每天早上我都会留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从早晨5点半到6点半,边读边把书中的重要内容记下来,方便时时温习。” 罗红婵告诉记者,她的包里常备着电子阅读设备,放上几十本排版不错的电子书,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比如排队、等人、开会之类的零散时间。另外,手机里可以放一些有声书,在坐车、做家务、锻炼身体时听。

如何提高读书的效果?大三学生温浦伟认为,关键是要做笔记、温习。比如每天睡前把白天看过的书温习一下,尤其是一些觉得对自己有用的重点内容。所有读完第一遍觉得不错的书,可以进行二次阅读,并随手做一些笔记。

“想多看点书就关闭电脑、离开网络,因为有网络、有电脑的地方永远会让你分心。”教师刘俊青为苦于无时间读书的人支招,她说:“如今这个时代,最影响注意力的东西就是网络,只要有网络很容易浪费时间,不管你是用电脑、手机都是一样,点来点去,1个小时2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想多看点书就要离开网络,每天留出半小时或1小时的阅读时间,关掉电脑、手机,专心看书,看完书随手做些记录。”

刘俊青建议大家,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少上网、少玩游戏,少聊天,少刷些豆瓣、微博、知乎、微信,把有限的时间用来阅读,定会受益良多。

乐享时光 读书收获快乐多

榆次区图书馆、晋中市图书馆、新华书店……今年45岁的刘永红每周都会到这几个地方去读书。她说:“非常喜欢图书馆里读书的氛围,每周都要来两到三次,让心情沉淀一下, 感觉非常轻松快乐。”

相比上网阅读,刘永红更喜欢手中捧着书阅读的感觉。她说:“在图书馆和书店阅读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休闲方式,坐在一个独特的空间里看书,感觉生活节奏慢了,也让我收获了更多快乐。”

谈起读书的快乐感,市民赵忠感慨颇多。他说:“读书本身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书,就是一处精神乐园,一座幸福殿堂,一条阳光大道,让你自由行走、任意遨游、随时享用。读书的快乐不是以有用没用作为评价标准的,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用来享受的。不管是少壮求学之时攻读课业,还是老眼昏花之年卧看杂书闲书,快乐都相伴而行;无论是获取既修身又济天下的学问,还是得到仅可茶余饭后作为消遣的谈资,都能从中汲取到快乐的养料。”

今年38岁的市民陈霞说:“记得刚毕业时,从大城市回到榆次,心情落差很大,每天很郁闷,当时无意中看到同事手中的《沉思录》,便借来阅读,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们的肉体只不过是臭皮囊,活着的是我们的灵魂,要尽情享受灵魂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当时我想,是啊,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身在哪里都一样,重要的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快乐。现在榆次发展越来越好,我的快乐感、幸福感也一直都在提升。”

市民王渚生认为,读书的快乐不是缘于表面功利的追逐,而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满足。书是读不完的,读书是一件永远做不完的事情,所以读书不是阶段性的快乐享受,而是一生不舍不弃、无穷无尽、不厌其多的愉悦追求。

张莉芬等

我爱逛书店

赵春眉

以前,我在乡下居住时,每逢进城,总忘不了去逛一逛书店。

书店坐落在县城的繁华地段,她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推门走进书店,街上喧嚣而吵嚷的声音顿时消失了,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排陈列齐整的书籍,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我漫步在书丛中,随意翻阅着那一册册装帧精美,散发着油墨香的图书,总是爱不释手。徜徉于书山胜水之间,别有一番情韵,令人陶醉,又引入遐思,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古代封建的科举制度下,那只不过是封建统治者招揽人才,笼络读书人而打出的一块耀眼的黄金招牌而已。可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热衷于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于儒家之学,烂熟于“四书五经”之中,“十年寒窗”灯下苦读,有朝一日“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光宗耀祖,享尽荣华富贵的又能有几人呢?曾有多少的读书人象孔乙己一样“名落孙山”,以至于熬白了头发,耗尽了心血而变得穷困潦倒……那个黑暗的封建时代,真不知摧残了多少人的身心,扭曲了多少人的天性和灵魂啊!

历史的车轮马不停蹄地向前行驶。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书籍不再是少数人的专有品。“知识就是力量”,巨人的声音横空传来,响彻整个世界,人类遥遥地召唤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在学校里伴着琅琅的读书声长大起来。当人类跨入现代社会的门槛,书籍如同空气和阳光一样已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开阔着视野,丰富着心灵,启迪着智慧,优化着品质。这正如莎士比亚说过的话一样,“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现在,搬家进城居住后,逛书店就更加方便多了。每隔一段时间,我就到书店去逛一逛,看又有来了什么新书。可是,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书籍也同其他的商品一样,价格昂贵得令人望之兴叹。尽管如此,我仍然喜欢逛书店。每当看到书时,我就象和老友重逢,惊喜之中倍感亲切。“开卷有益”,书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我愿与书相随相伴,直到永远!

人生何处不读书

前段时间里,曾认识了在移动公司上班的一个朋友。闲聊之时,他说工作真忙,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处理,一点空都没有,总是忙到很晚才能回家。但他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并且在睡觉前,都要看会儿书。我说你的精神真好,还有个好习惯。他说我那读书是为了排遣……

无独有偶。事隔不久,在同行那里遇到在律师事务所上班的一位朋友。闲谈之中,她说每天晚饭后她不看电视,而是在书房里看书。她又说,不看书不行,为了熟悉自己的业务,每天总得学习。虽然事情早已过去了,但对两位朋友的印象却时时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也令我心为触动,深有感慨。排遣也好,学习也罢,读书终究是一个好习惯。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为生活奔波和忙碌以至于无暇坐下来或甚至于不能静下心来读点书。其实不然,象那两位朋友,他们不是在每天的百忙之中总是挤出一点时间来读点书吗?说到底,不是我们没有闲功夫读点书,而是我们过于懒散或别的什么缘故而已!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嘛,只要我们愿意或喜欢的话,人生又何处不能读书呢?

说起读书的例子,古今中外不胜枚举。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晚而喜《易》,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故曾留下“韦编三绝”的千古佳话。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以图雪耻的故事也曾传为美谈。更有汉朝匡衡因家贫而“凿壁偷光”读书的执着为后人所敬仰。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挤出来读书的精神更为我们所应学习的榜样,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完成《资本论》,几十年如一日在大英博物馆查阅资料读书而磨地成凹的毅力让人所折服。一代伟人毛泽东行走于马背上,在战火硝烟中仍不忘读书,更是我们应效仿的一代楷模……

以上所举事例是对读有字书(即书籍)而言。还有一种无字之书,其范围极其广泛,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等等,都可以看作是一本大书。从这种意义上而言,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不断地翻阅着许许多多的书页,至少是自己的人生书页,有时不只是读着而且还写着罢了,但读得时候居多,只是每个人读得态度和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那些事事留心,处处在意以至于明察秋毫,刨根问底而用心去读的人,才会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参透书中之要义,读出其中之况味,也不枉“开卷”有益。沈从文先生曾说过,他就是从家乡湘西的凤凰小县出发,开始读“社会”这本大书的。而著名学者钱钟书不但喜读“人生”之书,而且还把自己所思所感的心得“写在人生边上”。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也曾在自传体小说《我的大学》中叙述自己在“社会大学”里,读着“人间”书……这样看来,人生又何处不读书呢?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愿我们每个人在追求和享受着充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关注和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书籍吧。“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一个饱读书籍的人,心灵的天空才会清彻空明,精神的家园才不会颓废失落。

常保玉:读书情结

退休后乍一闲下来很不习惯,心里空落落的。退休,就象人生工作路上赛跑到了终点线,不论名次如何总算划上了句号。下一步干什么呢?想起了我一直牵挂的读书。我从小就爱听人讲故事。在农村的黄昏,那时既没有电更没电视,就爱聚在院子里闲聊,我就缠着大人讲故事,牛郎织女、狐狸精……我听的很着迷。长大后上学识了几个字,就千方百计找书看,当然是故事书,我们当地人管他叫“闲书”。解放初我上小学。农村书很少,又没钱买书,为了看到书,想起来小小年纪还真动了不少歪脑筋。先是翻父亲的旧书。父亲是干部,搞医的。书有两类:马列书和医书。我看不懂也不爱看,就拿这些书与有闲书的乡邻们换看书,并渲染看了此书就会治病等等,也不知是他们真想看医书,还是被我的真情所打动,居然换看到了不少的“闲书”。再一个办法就是“骗”家里的钱买书,每到县城赶会时,家里给带两毛钱让买饭吃,可是我到城里后一不逛街二不买饭,一头扎进新华书店里看书买书。那时“小人书”多,看中了买一本回家和小伙伴们换书看,有一本自己的书得意得很。家里大人问买什么饭吃?我骗说买烧饼吃了,一分钱也不剩。有一次进书店看到一本小人书很吸引人,想买下来,一看单价超过了两毛,又舍不得放弃,就赖在书店里看书。记得售书的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头,问我买不买?我说还没看好呢。那书是几本一套,看了一本还想看下一本,一直看到下午,那老头催我说:“孩子,别看了,我们要下班关门了,你是村里的吧,快回吧!不要让家里人惦记”。我恋恋不舍地放下没看完的书走时,那老头还塞给我一个馍头。我很感激那老头,更羡慕他的工作,上班还能看书,美极了。那时我就想,长大了也找个卖书的工作,让爱看书的人看个够,或者挣了钱买好多的书看。直到我上中学,闲书还伴随着我。我对学语文很感兴趣,尤其是写作文觉得很顺手,没有其他同学“难产”的样子。而且差不多每次都受到语文老师的好评,上面圈圈点点,还要贴在教室墙上让同学们看,作文本都成了活页的。可相对数学之类的课就成绩差了,为了升学,后来就逐渐重点转移,分精力学习其他课程。没曾想到这一重点转移,随着成长迈向社会,越移越远了。倒不是我爱看书的习惯改变,而是“重点”越来越多,挤占了看书的时间。参加工作后,领导给你找事干,指使得你团团转。所幸大部分时间在单位办公室工作,笔倒是没停下来,可写的都不是自己想写的文章,什么总结、汇报、讲话、制度……没完没了,官话套话连篇烦得很。还有数不清的各个渠道工作都来找办公室的“麻烦”,反正是没有时间看闲书。有了工作接着成家,回家后妻子给你找事干,下班后也不得清闲,做饭啦、抱孩子啦,并不比上班轻松。而且人都有个上进心,上班时想力争升职称提职务,今天培训,明天考试,就够忙活的了。回家后还要筹谋盖房子置家具等家务大事,不能比别人太寒酸了。上班忙,下班忙,忙得顾不上看闲书了。看来这“闲书”真是给闲人看的,忙人顾不上看,每天临睡前看一会儿也算是一种享受。在农村时经常跑到城里逛书店,进城了忙得顾不上进书店。每次上下班路过书店只睥上一眼,控制不要进去,因为看到中意的书就想买,“旧病”复发。这闲书要“闲资金”支付,工薪族那点工资列不到买闲书计划内。就这样抑制着爱读书的心情迈过了中年,走向了退休。

退休了,忙了半辈子该歇一歇了。可是没呆几天就感到心烦得很。干什么好呢?老伙伴们拉我去老年活动中心下棋、打麻将或闲聊,耍了几天也觉得怪没意思,就又想起了闲书。原来闲人看闲书不分神,越看越有趣。我不但看故事情节,而且学习写作技巧,看多了就萌生了写作念头,反正有的是时间,也不图名逐利,心平气和,将自己一生中风雨人生感受、坎坷经历教训……写啊写,写完了改,改完了看,直到自己看顺眼了再寄出去。也不知道是在上班时长期动笔有了点“功夫”,还是漫漫人生路提炼了凝重,我的处女作就见刊了。看了半辈子书,好赖自己写的文章也让人看了,收获的心情象农夫看到了收成,工人看到了效益。尽管在带“家”得文人看来丑陋的很,但刚学步的人尽管蹒跚,但迈开步的喜悦就是一种享受,更何况走路的人都曾经历此过程。退休至今,历数国家级、省、市、县70多种报刊、杂志刊出我写的小说、散文、杂文、随笔、诗词、评论及报道等稿件,已达110余万字,有 70余篇获奖被选编入国家级有关文集,也真是一种乐趣。不再有无所是事的空落感了,“灵感”来了就动笔。近年来,我将多年写得文稿辑编出书,已出版长篇纪实文学《太行魂》、杂文集《心愿》,散文集《心声》、诗词集《心音》已付印。出于共同的爱好,结识了一批文友、诗友,加入了榆社县诗词学会、榆社县作家协会、晋中诗歌协会、晋中作家协会、山西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被聘为榆社文艺刊物《文峰》的责任编辑、诗刊《漳源诗词》的副主编,我的笔耕更勤了,愿夕阳烧出一片彩霞!